第二,陰虛血虛。
在治療上,李東垣主張“先扶元氣,治庚欣(大腸、肺)之虛”。
故用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當歸補血調陽,麥冬、五味子生津,蒼術化濕,陳皮、神曲消食和中,黃柏清熱燥濕,升麻升陽。
精選案例
從脾胃學說。這個方子也叫黃芪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湯。
自汗太多,多壹個錢補黃芪,多六個錢補黃芪,多六個錢補黃芪,多六個錢補黃芪,多六個人去蘆葦麥冬白術,多五個人用酒洗,九個人用酒洗,九個人用酒洗。
用法:咬口,壹次服下,兩杯水,煎至壹杯,去渣,微火服用,遠吃或空腹服用。忌酒、濕面、大料之類,忌食生冷之物。
功效:健脾補肺,祛濕和中。
主治:懶懶散散,四肢久坐,精神不振,腳軟無力,早晚寒性暈厥,太陽升起時,陽氣旺盛,熱歸火,因勞氣虛,傷大腸或熱厥陰虛,或寒厥氣虛。自汗。我不知道嘴裏的味道,但我看不到眼睛裏的任何東西。吃不下,或者吃飽了,就不考慮吃了。尿頻,排便困難且隱秘。躺下更驚,小便濕透,大便後有白膿,或者只是有白膿。胃痛由於謹慎,脅痛或快速收縮。肚臍周圍,若索急,甚至如刀,腹部難以舒展。胸痹,有時嘔吐,或痰多,口吐白沫,舌強。腰背眼睛疼,頭疼。
這個方子的適應癥很多,其病機大致有兩條:
壹是脾胃虛弱,元氣不足,感覺濕熱。
第二,陰虛血虛。
在治療上,李東垣主張“先扶元氣,治庚欣(大腸、肺)之虛”。
故用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當歸補血調陽,麥冬、五味子生津,蒼術化濕,陳皮、神曲消食和中,黃柏清熱燥濕,升麻升陽。
精選案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女,47歲,1996,10,10月4日首次確診。
上腹部疼痛反復發作近5年,加重壹個多月。我自己吃過蘇偉顆粒,胃復春片,養胃顆粒,都沒有效果。
癥狀: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脘腹隱痛脹滿,有時噯氣,食欲不振,舌淡,苔薄黃膩,脈細。胃鏡病理檢查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度)伴不典型增生。
中醫診斷:胃脘痛。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為主,輔以通絡清熱之品。
黃芪參雞湯,黃芪15g,升麻6g,黨參15g,陳皮6g,麥冬10g,蒼術10g,白術12g,黃柏12g,神曲10g,當歸65438。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服藥1周,感覺上腹痛、噯氣明顯改善。又吃了2周藥,胃脘痛和噯氣基本消失,食欲增加,臉色開始變紅潤。再過兩個月。胃鏡病理檢查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和不典型增生已消失。
2.兒童夏熱宋,男,9歲,5月25日初診,1996。每年春末夏初發熱,體溫在37.5℃-38℃之間波動,伴有厭食、乏力、消瘦。入秋後,自然好轉,3年復發。多次去兒科診治,均診斷為暑熱,但能量合劑和抗生素治療無效,轉中醫治療。舌紅,苔薄黃,脈弱。
該證屬中醫“下氣”範疇,病因陰虛濕虧脾虛,夏季漏陽,中氣不足,脾失運化,夏季濕困脾而致。
黃芪參雞湯:太子參30克,黃芪、麥冬、佩蘭、青蒿、白術、神曲各9克,蒼術、陳皮、當歸各6克,升麻、黃柏、炙甘草、五味子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次,每次100ml。服用上述6劑後,體溫基本恢復正常,精神好轉,食欲增強。如果效果沒有改善,再服8劑,癥狀全部消除,體重增加,2年後不會復發。
3.石某,女,52歲,1996 65438+10月2日首診。從同年3月開始,病人就已經疲憊不堪,很多醫院的中西醫治療效果都不明顯。我勉強參加了夏收,後來病情加重了。雙腳無力乏力,行走困難,氣短懶言,頂、眉骨疼痛更為劇烈。
去了市裏的壹家醫院診治。經檢查、x光片等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診斷為“神經癥”。用谷維素等西藥治療沒有用。人越來越瘦,坐立不安,就由女兒陪著。
我能看到疲倦、氣短、說話懶惰、走路困難、腳軟、四肢不溫、面色蒼白、消瘦、睡眠不好、沒有進食的欲望。多吃壹點肚子就會飽,有時會餓,噯氣,脅痛,口苦,小便黃,大便正常,舌淡,瘦瘦有齒痕,苔薄白。
癥見中氣虛弱,黃芪參湯加減。
處方:黃芪50克,人參,升麻,陳皮,蒼術。
白術、當歸、秦、黃柏、白芷各65438±00g,五味子、甘草各6g,神曲、麥冬。15g,服用上述5劑後,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轉,頂、眉骨疼痛明顯減輕,均有好轉,舌紅,苔薄白,脈緩。效果不正確,防守方是黨參10。
易白參,去黃柏,服5劑,癥狀全失。
臨床應用
外傷後胃腸功能障礙的組成如下:黃芪20g,人參、蒼術、神曲65438±00g,五味子5g,升麻6g,陳皮、白術、當歸65438±00g,麥冬65438±00g,黃柏8g,炙甘草、郁金65438±00g,65438便秘黃,大便稀,苔白而厚,加厚樸、半夏;腹痛加元胡、白芍;頭痛用葛根、菊花;失眠,加合歡花、炒果仁。
臨床摘要黃芪參雞湯具有健脾益肺、益氣養陰、清熱燥濕和胃的功效,主要用於脾胃病、痿證的治療,也可用於脾胃虛弱、暑傷暑傷、暑濕困脾的盛夏。
其病機為氣陰兩虛兼濕熱。夏季炎熱,加入飛機草、黃花蒿祛濕解暑,白芷、槁本祛風止痛。血瘀者,郁金、丹參、三七活血化瘀。
黃芪參雞湯癥狀較多,臨床上需要根據李東垣提出的加減方法靈活運用,具體如下。
頭疼,眼睛裏有火,加二三分黃連,三分川芎;頭痛、視物模糊、上腹腔、上發熱,加蔓荊子、川芎三分,槁本、生地二分,阿莎麗壹分。
氣短多夢,困倦無力,加九味五味子。
氣滯胸中,加青皮壹分或二分,橘皮加倍,祛其邪氣。這個病本來就是元氣不足,但是要補,不能瀉。若氣滯過大,或補藥過大,或患者有焦慮、郁滯之癥,則木香、砂仁各分二、三份,豆蔻分二份,與陽性藥同煎。
如果心悶,加黃連二三分。
胃痛,感冒藥,加砂仁五分。脅痛或宮縮,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五分,黃芩二分,減五味子。
如果大便澀滯,隔壹兩天不看的人,飯量會少,吃不下飯,血也會少。如果血被火覆蓋,就無法滋潤。加入當歸、生地、芝麻糊各五分,桃仁三枚(去皮,放入湯中)。如果大便通過,就不要再吃加的藥了。如果大便不爽,不要用其他藥物。如果不利,不瘀血就很難通過。熱則引風,其患者表現為風證。單血藥不能再加了。定期停用黃芪人參湯,只用羌活和防風各五元,兩味,四杯水。煎至兩杯,去渣,空心服用,其便不消。
小便快而不黃澀者,只需加澤瀉二穴,配合上下二穴操作祛濕。
痿肢痿弱,煩惱無窮。厥,氣也,甚大逆,故稱厥逆。
其痿軟也必然是多方面的,茯苓二分,澤瀉四分,豬苓壹分,白術壹分。
走路不正的人,腳膝蓋軟,腳在邊上的人,已經軟邪了。加酒洗黃柏知母三五分,這樣他們的腳會充滿力量。
如果丈夫痿軟,濕熱會以腎、肝的形式出現,所以急須去之。否則,妳的全部精力都會變成軟癱,腰以下無法動彈,心煩意亂,委屈不堪。
若身體消瘦,氣短不減,小便正常,濕熱秩序消退,或增加的病氣消退,則不用五味子、澤瀉、茯苓、黃柏、知母、蒼術、白術等藥,只根據病癥加減。
正規用藥也要用二三分酒和黃柏。如果是季節性比較強的話,會清氣燥,但會加辛溫瀉。
如果大汗淋漓,應緊急停止。加入五味子六片,炒黃柏五片,炒知母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