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經》說:發熱煩熱是指陰虛火旺引起的虛熱。
補陰要每天按壓滋陰的穴位——太溪、大中。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與腎的元氣相連;大鐘是腎經的絡穴,溝通陰陽。這兩個穴位屬於“原絡配穴”,取穴時是經典的壹對,能滋陰降火。其中太溪在內踝尖後方凹陷處,大鐘在內踝以下凹陷處。
為了減少虛火,妳應該選擇趙海點。既然是腎經的穴位,又是八脈的交匯點,連接上腦和下腎,所以可以導致炎癥虛火下降。具體位置在內踝下凹陷處。
操作方法:每天下午5 ~ 7點按摩兩側太溪穴、大中穴、趙海穴,每次3分鐘,然後用手指從太溪穴經趙海穴推動,約10次。
飲食建議:枸杞泡水代茶飲,可滋陰補血,也可用來和牛奶壹起做吉利粉或用黃酒把阿膠燉成果凍。
本文介紹了漢代流傳的壹種藥方——百合雞黃湯。這在《金匱要略》中有記載。所謂“烏雞”就是蛋黃,要用1塊散養雞蛋黃。選擇7朵新鮮百合,打碎成花瓣,放入清水中浸泡壹晚,待泡沫出來後將水倒掉。放入鍋中,加水燒開,再用文火煮30分鐘,然後倒入蛋黃,再次燒開後,加入壹些冰糖調味。百合滋陰潤肺,清心安神,蛋黃滋陰清熱。此湯專為虛熱而設,還能潤肺養顏。
最重要的是,陰虛火旺的體質要從生活習慣上改變:
首先,不要熬夜。白天晴,晚上多雲。晚上是養陰的時候,不要熬夜。
多吃梨、百合、山藥、麥冬、菱角等。長期吃生梨可以預防口腔潰瘍。百合麥冬滋陰清熱。少吃有臭味的東西,比如辣椒,咖喱。他們很耗陰,而且陰虛。他們怎麽能讓事情變得更糟呢?
然後介紹壹種滋陰降火的美味——鮮百合銀耳糖漿。用鮮百合30克,銀耳30克,雪梨1和燕窩10 ~ 30克,加冰糖少許,燉糖水喝,滋補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