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味苦,性味甘、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清代王弼編著的《藥林簡編》中,對蒲公英的評價是這樣的:“蒲公英能解暑毒、解食毒、消腫、治中毒性乳腺炎,均有瀉火固土之功。通奶,用在形式上。”堅固牙齒,祛除陽明熱也是有好處的。"
蒲公英最早入藥可見於唐代。當時主要用於“乳癰”,即乳汁排泄不暢引起的急性炎癥。至今蒲公英仍是治療乳腺膿腫的特效藥。可以說蒲公英可以任意使用,無論是鮮草汁服用,幹品煎服,還是搗碎外敷,對消腫止痛都有重要意義。
蒲公英不僅能治療乳房膿腫,在清熱解毒方面也有重要應用。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肝炎等急性發熱的中醫治療中,蒲公英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板藍根、板藍根、金銀花等配伍使用。治療疔瘡(皮膚急性化膿性炎癥),蒲公英常與紫花地丁、菊花、金銀花同用,清代《宗彜金鑒》五味消毒飲為治療疔瘡名方。
蒲公英比白虎湯好吃。蒲公英在清除胃火方面也有獨特的作用。蒲公英可以清胃火,經常服用不會影響胃氣。對於胃火旺盛引起的慢性胃炎、胃潰瘍,新鮮蒲公英水煮或食用都會有很好的療效。少量蒲公英,配合橘皮、砂仁等中藥,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用於消化不良、胃脘痛、慢性胃炎等癥。
蒲公英不僅入胃,還入肝。所以對於肝火引起的急性結膜炎、瞼緣炎等疾病,可以用蒲公英煎劑熏洗,效果很好。醫熱中有“蒲公英湯”,即蒲公英煎服,治療虛火實熱諸證,如眼疾腫痛、翼狀胬肉遮目、目赤、眼痛腦痛、羞明流淚等。
除了以上作用,蒲公英還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對尿路感染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將新鮮蒲公英搗碎與蛋清混合,外敷也可治療腮腺炎。蒲公英雖好,但應主要用於治療以上實熱毒引起的問題和癥狀。如果不是實熱毒性,蒲公英如果大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