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穴位刺激法對心動過緩有治療作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穴位:
1,興奮相關神經:
(1)內關:手厥陰心包經絡穴,正中神經在穴下。研究表明,針刺正中神經可以調節心率,有效治療房顫和心動過緩。針刺時要有輕微的麻木感和電感感,要輻射到中指尖。
(2)極泉:手少陰經的起點在穴位下有腋神經,與腋動、靜脈關系密切。為避免刺破血管,宜從天全或針刺極泉穴下2寸處斜刺,出現麻感。平時用手指撥動極簧即可自理,麻感輻射到手、無名指、指尖也是適宜的。
(3)和燕尾:為心包的募穴,八會為氣會穴,燕尾為任脈的絡脈,兩穴相鄰於膈下。針刺可以影響膈肌中調節心臟的自主神經,從而影響心率,但要註意手法要輕,不要刺激太大,手法過重,容易導致心慌。不建議艾灸。
(4)心俞、厥陰俞、靈臺:這些穴位或是心背俞、心包,或是靠近後心後壁,靠近胸4-6脊神經的通過位置。艾灸和針灸有興奮作用。
2、刺激動脈壁:
(1)太原:手太陰原穴,八會穴脈會,是橈動脈搏動明顯的地方,針尖刺入血管壁,隨血管搏動而跳動,可有規律地刺激血管壁,有調節血壓和心率的作用。
(2)太溪:足少陰原穴,脛後動脈搏動明顯的地方,針刺方法同上。
在臨床上,第壹類刺激主要用於興奮相關神經,提高心率。如果患者病程較長,伴有心悸,可加用第二類穴位刺激,幫助平衡心率。
內關穴和鐘山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