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六經少陰病的辨證論治

六經少陰病的辨證論治

《傷寒論》說:“陰虛者,脈細,而嗜睡。”

“少陰病,惡寒而利,手腳冰涼,無藥可治。”

總結:少陰病是六經中的最後壹關,也是最關鍵的壹個階段,常以精神極度疲憊、無法入睡的昏迷狀態出現,似睡非睡。少陰病是心腎的壹種病理變化,分為寒轉化為熱轉化兩種類型。少陰病的治療原則是以扶陽養陰為主。寒則助陽,溫則宜法;熱必養陰,清熱法要合。陰虛表裏皆用溫經發汗法;實熱內蘊,用速降蓄陰法治療。

1.寒冷綜合癥

此證多見於少陰病的病程中,其癥狀為:不熱,惡寒,脈細,但嗜睡,肢冷,腹瀉,嘔吐,不能進食。治療應以回陽救逆為主,宜用四逆湯。

2.熱證

主要有兩種類型:陰虛陽亢和陰虛火旺:

①黃連阿膠湯陰虛心煩不能臥,口幹咽燥,舌尖紅,脈數,陽亢,宜清熱養陰。

②肌張力障礙、排尿困難、咳嗽、嘔吐、口渴、心煩、失眠。用朱琴湯滋陰清熱,分水氣。

3.陰虛陽亢。

發熱,惡寒,無汗,腳冷,脈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或麻黃附子甘草湯(如處方名所示)治療。

4.陰虛陽亢證

口幹咽燥,腹脹鞭笞,疼痛,不排便或便溏,宜用大承氣湯急降藏陰。

中醫辨證方法之壹。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用於劃分疾病深淺,也是邪氣盛衰的辨證方法之壹。漢代張仲景在《蘇文熱論》等文章的基礎上,結合《傷寒雜病傳變》的特點。適用於外感疾病的辨證。

六經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之病,即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是六經所屬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在臨床上反映出來的各種證候。六經辨證是以六經的疾病證候為辨證論治的綱領,概括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說明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善惡的盛衰,疾病的走向,六經與疾病的傳變關系。

從病變部位看,六經病以表裏為主,陽明病以裏為主,少陽病以表裏為主,陰三病屬於裏。三陽病證以六腑病變為基礎,陰三病證以五臟病變為基礎。所以六經之證基本概括了臟腑和十二經脈的病理變化。但由於六經辨證的重點是分析外感風寒引起的壹系列病理變化及其傳播規律,因此不能等同於內傷雜病的臟腑辨證。從病變性質與致病因素的關系來看,三陽病為熱,三陰病為寒;三陽病更豐,三陰病更虛。可見六經辨證也包含了八綱的思想。

六經病證是經絡和臟腑病變的反映,經絡和臟腑是相互聯系的整體,所以壹條經絡的病變很可能影響到另壹條經絡。因此,六經疾病有互傳之證。其傳變規律為經傳、合病、合病、直中。

邪氣由表及裏,逐漸傳入體內,由壹種證候轉變為另壹種證候,稱為經絡傳導。是否傳經,主要看邪的嚴重程度,病的身體強弱,治療得當。傳經的壹般規律是:①傳經。按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或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的六經順序傳承。(2)越經典。不是按上述經絡順序,而是隔經或隔經,如太陽未愈,不傳陽明或太陰。(3)內外兼修。代代相傳,如太陽播撒少陰。

六經辨證的應用可以正確把握外感疾病的發展變化規律,對治療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六經病的治療原則,三陽之病重在祛邪,三陰之病重在扶正。

  • 上一篇:胃脹氣,脾胃虛寒,記幾味藥,溫中,行氣散寒,胃越來越暖。
  • 下一篇:溶栓機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