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學醫與孝(學醫心得之壹)

學醫與孝(學醫心得之壹)

我們中醫壹直離不開孝道,這是兩個概念。孝道是對晚輩的禮貌、感恩、回報、支持、幫助等良好道德行為的總稱。善良,愛也;上有愛,下有恩;善良也是父母的高尚行為。所以,善良是長輩對晚輩關心、養育、幫助等良好道德行為的稱謂。自古以來就有這樣壹句話:“父母不知醫療是否不厚道;妳是小孩子就不知道藥不孝!"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古籍,有很多關於孝的著作,也有很多關於孝的典故。二十四孝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也包含了老幼養生的內容。後世醫家也有不少專著,如晉代的《儒林家事》、宋代的《養老書》、明代的《壽世保元》、清代曹廷棟的《老恒言》、宋代的《幼幼新書》、明代陸的《老恒言》。

孩子和父母,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壹點醫學知識,尤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知識,包括很多非藥物的治療技術,比如針灸、艾灸、熱敷、冷敷、放血、推拿、按摩等等。掌握壹定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往往會在特殊情況下救人於危難。比如在離醫院比較遠的地方,遇到突然昏迷的病人,十點鐘可以放血。其中百會穴、湧泉穴可以刺血急救。

不要以為現在到處都是診所和醫院。生病了就去醫院,不用費心自己學醫。不知道醫院雖然多,但也有不在身邊的時候。昏迷病人急救,外傷病人止血,那是和時間賽跑!有時候經常被送到醫院,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我們所學的醫術也是壹直伴隨著我們,往往幾個簡單的動作就能解決燃眉之急。

我經歷了大半輩子,對醫學看得太多了。在此與讀者分享幾個案例,或許會有所幫助和啟發。

小時候聽爺爺講過壹次給老人治病的經歷。那是在清末民初。我的家鄉在陜西南部秦嶺山脈的壹個叫紅巖村的地方。山多路險,封建落後,交通閉塞,醫少藥少(中草藥很多,但沒人會用)。生病了,我得去最近的大井鎮看病。來回花了我半天時間。

爺爺的爺爺生病了,請了醫生到他家,診斷後開了藥方,馬上派人去大井鎮買藥。下午買藥的回來,病情加重,買的藥不能用了。然後他連夜進城,兩天後買的藥又不能用了!醫生感嘆:“來不及治了,來不及治了!我無能為力...! "所以我們只能準備葬禮...

那時候我還小,不知道怎麽當醫生。每次聽我爺爺說起這件事,我都覺得這個醫生很無能。如今通過學習中醫,我知道醫生不是萬能的。有些病,有些人的病,壹旦錯過了治療的有利時機,再高明的醫生也沒有辦法回天!當疾病始於表時,就是《傷寒論》中所說的太陽證。如果不能及時治療,致病因素就會進入體內,這就是傳變。有很多路徑,進入陽明經,也就是腑臟,致病因素會不斷加深。如果進入少陽經,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那麽深入到陰經,也就是入臟,最後到了厥陰經,也就是肝,就很難治療了。

醫生治病,首先要防止疾病蔓延,用藥方來攔截疾病,這叫防病。古人有以藥為武器的理論,把治病比作打仗。比如人體就像抗日根據地,病就是日本鬼子。當日本鬼子侵入根據地並壹路進攻時,根據地軍民會組織抵抗,他們會在敵人即將經過但尚未到達的地方伏擊、阻擊或消滅敵人,而不是追擊後面的敵人。豈不是讓敵人深入?治病也是如此。當疾病猛烈發作時,首先要保護可能發生變化的器官,防止變化,爭取治療機會。所以治療要趁早,晚了就錯過機會了。壹旦病情惡化,就沒救了!

來說說孩子的案例吧。我家有個阿姨,兩三歲。她是我二爺爺的小女兒。她大概四五歲的時候發高燒。記得黃昏時分,二奶奶把簸箕頂在頭上,用桃枝抽打,說是“驅邪”。第二天慢慢退燒了,好像就剩她壹個人了。後來時間長了,發現她聾了,大人們慌了,四處求醫,無濟於事,留下了終身殘疾,毀了他們的幸福!

更何況我表妹英年早逝,真是慘痛的教訓——我表妹是我三叔的長子,我可憐的三姨智力稍差,體質也差,常年咳嗽。高中畢業後,我根據醫書查了方子,吃了中草藥幫他治療。我居然看到了效果,壹年沒生病。後來,我當兵走了。第三年回家探親,發現表姐不見了,三姨生病咳嗽連連,骨瘦如柴。

仔細壹問堂弟缺席的原因:原來是小堂弟在壹個倒黴的下午追著三姨到地裏哭,三姨沒問就亂打,拖回家時天已經黑了,堂弟半昏迷睡著了。午夜過後,舅舅舅媽覺得孩子有點不對勁,想等天亮了再抱他去看醫生,但到早上已經晚了...

這些只是我記憶中五十年前秦嶺山區老家最典型的案例。言歸正傳,我公公十幾年前因為治療太晚去世了。嶽父得了肺癌。當他發現已經晚了,他的肺裏有水。西醫只抽水,先兩三天壹次,以後每天壹次。後來醫生戒煙了,他就出院回家料理後事了。他回國後不到三天就走了...

作為晚輩或長輩,他們並非主觀上故意不孝不仁,而是由於自己的無知、忽視、粗心、大意,客觀上造成了不孝不仁的後果。試想,壹個老人第壹次生病就要抓緊治療,不僅是生病,摔倒了也要抓緊治療。當壹個孩子哭著發燒時,他壹定是病了。不能只覺得孩子在纏人。如果不能及時就診,也許幾個簡單的招數,比如大椎穴放血,可以退燒,冷敷也可以降溫,或者按摩推拿相關經絡穴位,比如、顓、坎宮、太陽、風池穴,也可以退燒。

這裏還有兩個例子。我女兒小時候發燒過很多次。不管是半夜還是刮風下雨,我都立刻帶她去看醫生,毫不拖延。有壹次早上起來,她媽媽給她穿衣服,發現她壹條腿站不直,就試著站直。她說很疼。她媽媽意識到可能是小兒麻痹癥的首發癥狀,我們馬上帶她去幾十裏外的地方看老中醫。老中醫說:“這個寶寶運氣好。如果發現及時,是可以治愈的,不會留下後遺癥。”老中醫用祖傳秘方膏藥貼在腿窩裏,沒有後遺癥。

還有,我兒子不到壹歲的時候,得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住進了醫院。西醫給了潑尼松等西藥,但是沒有效果。血小板持續減少,他皮膚上的壹些出血點變成了小片。醫院給他下了病危通知書,讓他轉院治療。無奈之下,我們想到了給女兒治病的老中醫,抱著兒子去找他。

老中醫看了之後說:“這個寶寶是血熱,沒關系,可以治好的。”給個偏方,就是大薊,大薊,白茅根,都放在壹起燒水泡茶。我們還去了安中醫研究院看望了馬教授。我們用了壹張中藥處方。急性期被控制後,我們壹直在用偏方。不到半年,血小板恢復正常。我們兩個孩子的兒童期患者,因為發現及時,註意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癥。

以上都是我親身經歷的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廣播、報紙等媒體報道的例子更多。限於篇幅,就不壹壹列舉了。很多人對自主自救的觀念不夠重視,平時也不註重學習醫療技能和鑒定知識。往往遇到突發情況時,不知道該怎麽辦,頭腦壹片空白,束手無策,或者麻痹大意,導致終生遺憾!

我參加專門的培訓班學習中醫知識,壹是為了自我保健,二是想盡我所能傳播中醫知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學習並受益。為了普及中醫急救知識,在此向讀者介紹幾種急救方法,希望讀者學會使用,以備不時之需。

壹、針灸急救法:

1,針在中穴(不考慮昏迷病人),針要斜向上刺。人的中點位於上唇溝下端和鼻中隔之間的上三分之二處。沒有針就用手指捏。

2、穴位還清醒,第二步“十宣”(十指)放血。為了搶時間,抓住壹只手,手指貼在壹起。如果還是不醒,紮十個腳趾流血。如果還是不醒,可以再紮湧泉穴(抓腳會看到“人”字,文身頭就是穴位),這是壹個很大的急救點。

3.以上操作完成後,大部分昏迷者會蘇醒。如果還有人不醒,那就在百會流血。百會穴壹般用於放血,我們不用針。當病人整個臉都紅了的時候,他剛剛中風,在百會出血。(百會穴位置:從額頭中間到頂部,再從兩耳尖到兩條線相交的點,再往後半寸,會摸到壹個比小豆還大的坑,就是這個穴)

出血時讓病人仰面躺著,頭低垂靠在床沿上。百會放血後,患者會感到涼爽。當它涼到嘴邊時,他就能說話了。手腳涼了,他的手腳就能活動了。當我們遇到需要急救的人時,我們不應該太在意。沒有執照,只要能救命,就是執照。遇到美女,不要害羞。需要人工呼吸的時候就呼吸。壹切都是為了救人!(摘自X班倪《針灸大成》學習筆記。)

二、治療五絕絕癥的中藥藥方:無論猝死,還是被壓死、溺死等猝死,如果心臟溫熱,迅速將0.3克細半夏吹進鼻子裏再吹壹點進耳朵裏,還能活壹天。

三、治療中風意識不清:患病當天,服用此藥,避免成為無用之人。用柏葉捧,用蔥白捧,磨根如泥,煎壹大杯無灰酒(即優質黃酒)十次二十次,去渣溫服。如果不好喝,就喝四五次。

四、解百毒方:甘草粉22盎司,綠豆半斤,水煎。

五、治各種蟲入耳法則:各種蟲入耳,勿擾,勿用物摳出;如果在左耳,用手緊緊捏住右耳的嘴巴和兩個鼻孔,對著左耳用力呼吸,蟲子就會自動出來。蟲子進右耳,反之亦然。

(以上二、三、四、五方均抄自清代年希堯編纂的《有效方集》。)

牙痛有效方劑:主方:石膏40g、荊芥5g、牡丹皮5g、防風5g、生地9g、青皮5g、甘草6g。——隨癥加減:①上思正牙痛加黃連24克,麥冬20克;②下四顆正常牙痛加知母、炒黃柏各5克;③兩邊牙痛加白芷3克、川芎3克、白術3克;④下側牙痛加白芍3克、枳殼5克、大黃5克;⑤左上牙痛加羌活5克,秦艽3克;⑥左下牙痛加柴胡5克,炒梔子5克;⑦右下牙痛加酒軍(黃酒泡大黃)5g、炒枳殼5g;⑧右上牙痛加炒黃連5克,桔梗5克。(這是內服的湯劑,來源於網上QQ中醫群。)

附:外用“壹笑散”止牙痛。(1)壹錢為芒硝,冰片,雄黃,硫酸鈉,五分,* * *細磨,擦患處。(2)硝壹元,朱砂三分,冰片壹分,* * *細磨,擦於患處。(3)芒硝、硼砂各壹元,冰片、* *研細末擦患處。

以上當事人、讀者朋友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酌情選擇。願天下人無病,有備,從容!

作者:YSL?燕舒樂2018.04.20

  • 上一篇:天氣潮濕嗎?四藥共用壹劑,祛濕清熱,健脾清熱,簡單易用。
  • 下一篇:像這樣痰裏有血絲嗎?痰中有血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