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往往先出現大腳趾根部關節疼痛,極其痛苦。他們不敢接觸地面。時間長了,關節會變形。少數患者先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痛風癥狀。
痛風還會造成腎臟損害,嚴重的會發展成腎衰竭和尿毒癥。
海鮮+啤酒=痛風?
很多人都知道喝啤酒吃海鮮似乎容易誘發痛風。以至於遇到了壹個從海邊過來的大哥。他給朋友送螃蟹的時候,在送禮物的保溫盒蓋上寫了幾個字:不要喝啤酒。
臨床上,調理痛風最重要的方法之壹就是明確告訴妳不要吃含有嘌呤的食物,比如海鮮、肉類,尤其是動物內臟。這些食物真的是罪魁禍首嗎?全國每天吃海鮮喝啤酒的人那麽多,怎麽會有痛風?
如果每個人吃了東西都生病,那毫無疑問是有問題的;如果妳吃了某樣東西,只有壹個人生病,那妳的病和它關系不大,自己找原因吧。
治療痛風=降尿酸+吃嘌呤少的食物?
就算妳不是醫生,很多人都知道痛風是因為體內尿酸增加引起的。尿酸和硝酸鹽結合形成尿酸鈉,呈針狀結晶,沈積在骨關節和腎臟,對相應器官造成損害。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極”產物。正是基於此,包括醫生在內的人們認為,吃嘌呤多的食物會產生更多的尿酸,從而導致痛風,所以不能吃嘌呤多的食物。
當患者真的不吃含有大量食物的食物時,體內的尿酸確實可以降低,這樣痛風的癥狀就會減輕甚至緩解,但是痛風並沒有從根本上恢復,這些患者還會反復痛風發作。
有些患者雖然沒有明顯的疼痛,但可直接發展為腎功能的嚴重損害,導致尿毒癥。也就是說,雖然妳並沒有出現反復發作的大腳趾疼痛,妳的痛風也沒有恢復,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繼續發展。
生活習慣與健康
目前痛風的病因是體內尿酸過多。但是為什麽那麽多尿酸在體內堆積而無法排出,這些尿酸從何而來,目前還不清楚。
但是,有幾個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壹個是壹個人的生活習慣是平時改變不了的。妳會愛妳以前吃的,妳會吃妳以前吃的,除非條件不允許妳改變。
比如因為健康原因,醫生建議妳戒煙。妳抽煙幾十年了,沒人能勸妳戒掉。醫生說重要的是保命,妳就要退出。這是不允許的條件。
除了像這樣的情況,妳的生活習慣壹般不會改變。所以妳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幾乎每天都在吃含高嘌呤的食物。妳今天為什麽生病了?
妳覺得最有可能是因為吃的東西還是因為身體或者某些地方有問題,功能差?
飲酒和痛風
還有壹個現象就是為什麽喝酒容易導致痛風。
酒到底哪裏管用,哪裏疼?目前來看,很明顯,喝酒對我們的肝臟傷害最大。
還有壹個現象是,醫學教科書上寫得很清楚,肥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往往伴有痛風。這些疾病屬於代謝性疾病,痛風也屬於代謝性疾病。
這些病我們已經很清楚了,都和肝臟功能不好有關。都可以稱為肝病,嘌呤代謝的地方恰好是肝臟。
肝臟和痛風
筆者認為痛風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在肝臟。正是因為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肝臟受損,導致大量尿酸滯留體內,從而引發痛風。
還有壹個現象。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強大的功能儲備,就像火車站的出口。妳看火車站出站口有近十個通道,平時只開兩三個通道,最多開四五個通道。特殊情況下,比如節假日人流高峰期,會開七八個甚至八九個頻道,十個頻道全開時,這就是儲備。
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強大的功能儲備。比如我們可以湊合半個肺,半個腎,1/3肝,就能滿足生存的需要。我們的血管有30%左右的直徑就夠了。可見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預留了很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腎臟對尿酸的排泄似乎有點違背這個規律,預留的提升空間很小。看來我們的腎臟很難排出尿酸,過多的尿酸留在體內危害太大,身體肯定不會做出如此不合理的設計。
尿酸轉化成尿素和氨?
除了現有的尿酸排泄方式,身體會不會開辟另壹種排泄體內尿酸的方式,以防止過多的尿酸在體內堆積?
雖然很多醫書上都明確寫著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極”產物。然而,美國當代著名營養專家、南加州醫學院生物化學碩士阿黛爾·戴維斯女士(Ade11e Davis)曾在書中寫道:如果體內泛酸充足,尿酸會轉化為尿素和氨,很容易隨尿液排出體外。
雖然醫學經典裏沒有這種說法,也沒見其他人報道過,但這種說法似乎更有道理。是因為在醫學上看到尿酸可以從尿液中排出才認為是唯壹的辦法而沒有進壹步研究嗎?
從尿酸的分子結構來看,將尿酸轉化為尿素和氨並不困難。如果尿酸能像戴維斯所說的轉化為尿素和氨,那麽這個反應壹定是在肝臟進行的,因為肝臟是人體產生尿素和代謝氨的地方。
因此,無論如何,雖然體內尿酸升高的原因尚未明確,但痛風的發生似乎與肝臟的功能失調有直接關系。
營養素與痛風
從營養素調節痛風的實際效果來看,也提示肝功能與痛風有明顯的關系。
李大哥是大老板,生意涉及面很廣。他的生意做得不錯,但是痛風壹直困擾著他。他曾遍訪全國各地名醫調理,效果不盡如人意。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很胖,挺著大肚子。他肚子上的壹個瓶子大概就算走著也不會掉下來。他脖子上掛滿了肥肉,臉色蒼白,青紫,說幾乎每天都要陪客戶朋友喝酒吃飯。我去醫院檢查了。我有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痛風。
通過營養調理,不到半年全身各種問題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連脖子上的那些贅肉都明顯減少了,大肚子也壹直在變小。如今,兩年多過去了,痛風再也沒有發作過。現在經常吃海鮮喝啤酒,也沒發作過。
這樣的例子很多。隨著營養物質的使用,痛風並不是壹種無法恢復健康的疾病。筆者認為營養素之所以對痛風有這麽好的療效,是因為營養素有助於肝臟恢復正常的嘌呤代謝,使尿酸及時排出體外。
需要了解的是,痛風的發作並不是因為當天吃了高嘌呤食物,而是身體對尿酸的代謝能力下降所致。
這種病的根本原因還是營養缺乏。
在醫院明確告知患者不要吃含高嘌呤的食物,而高嘌呤往往是我們平時優質蛋白質的來源。禁止食用這些食物,尤其是肉類,會導致患者蛋白質長期偏低,還會導致其他營養物質的缺乏,導致患者肝功能進壹步紊亂。痛風不僅不能恢復健康,還會導致很多其他疾病。可見,營養素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有三個名詞為了引起我的註意,迫使我去思考它們。他們壹直在我腦子裏狂奔,經常互相糾纏,甚至打起來。他們甚至沖進我的夢裏,讓我坐立不安。
我想把他們介紹給妳。分別是“功能性疾病”、“器質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王濤《失去的營養》
功能性疾病所謂“功能性疾病”,是指患者出現癥狀或功能障礙,但各種醫學檢查,尤其是病理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X線檢查和CT檢查等。)未發現患者有明顯變化,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長期慢性腹瀉。
器質性疾病
“器質性疾病”是指患者的組織器官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原有的結構被破壞,如脂肪肝、肝癌等。
雖然功能性疾病更多的是用來指神經系統的壹些狀況,但筆者認為器質性疾病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先經歷分子水平的細胞功能紊亂的過程。
換句話說,疾病的發生大多始於細胞內壹個或幾個異常的生化反應。但由於細胞內的生化反應都是系列反應,如果壹個生化反應異常或幾個生化反應異常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會逐漸影響壹個系列反應或幾個系列反應,導致壹個系列反應或幾個系列反應越來越混亂,最後表現出細胞的壹種功能異常,造成器質性病變。
比如脂肪肝,就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造成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的原因有很多。假設存在脂肪生成過多、脂肪轉運異常、脂肪利用障礙,我們可以把脂肪生成、脂肪轉運、脂肪在肝細胞中的燃燒和利用看作三個系列的反應。如果肝細胞燃燒脂肪的系列反應異常,脂肪的利用就少,但如果其他兩個系列功能正常,就不容易出現脂肪肝,當其他兩個系列也出現功能障礙時,臨床上就會出現器質性疾病——脂肪肝。
如何看待代謝性疾病?病理始於退行性變,這是大多數疾病最基本的器質性改變。
只是有些東西太多太少,有些沒了,有些沒了。比如脂肪變性,以前細胞裏沒有脂肪,現在有了。退化幾乎總是由細胞的某些代謝異常引起的。
了解了這壹點,我們就知道人體內的大多數疾病都屬於代謝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