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僅善用黃芪治病,還善用黃芪補益身體。黃芪不僅是醫療上常用的中藥,也是壹種經濟的滋補品和調味品,可用於燉肉、泡酒、烹飪、調味和脫腥。
人們常用黃芪燉大棗,黃芪燉母雞,黃芪煮黑豆,更是美味滋補。它營養豐富,不僅能補充身體,而且風味獨特。對產婦、老人和病後體弱者是很好的滋補品。經常服務可以使人神清氣爽,增強體質,美容潤膚,延年益壽。
以黃芪為主藥的方劑舉隅
當歸補血湯
處方:黃芪50克,當歸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補氣生血。
歸脾湯
a
藥方:黃芪、龍眼肉、茯苓、酸棗仁各9克,白術、人參各6克,木香、炙甘草、遠誌、當歸各3克,生姜3片,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能:可治療多種出血性疾病,屬心脾兩虛、脾不統血證。
補中益氣湯
處方:柴胡、黃芪、陳皮、當歸、炙麻黃6克,黨參、白術、阿膠、紫草65438±00克,大棗65438±00克,仙鶴草2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飯前或空腹溫服。
功能:補陽,補中,益氣,合陰。可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緩解疲勞、健脾和胃。
玉屏風散
處方:黃芪300克,防風100克,白術100克。
用法:研成細面,每日兩次,每次15g,吞服。
功能:固表止汗,用於體虛自汗,易感冒等癥狀。
◇補陽還五湯
藥方:黃芪60克,當歸尾6克,赤芍6克,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地龍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障礙或截癱、下肢無力、大小便頻繁、小便失禁者。本方可用於中風後遺癥、腦血栓、小兒麻痹癥。
飲食禁忌:
需要明確的是,黃芪雖然是很好的滋補品,但壹般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它是壹種溫補之藥,能益氣壯陽,助易火,止汗。因此,有感冒、發熱、胸腹脹滿等癥狀者不宜服用黃芪。肺結核患者如有發熱、口唇幹燥、咯血等癥狀,不宜單服黃芪;黃芪不適用於治療初起或潰瘍後熱毒過盛等癥狀的癰。此外,有研究表明,黃芪能顯著增加染色體畸變率和細胞微核率,故不宜孕婦長期大量使用。
推薦:黃芪燉烏雞。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輔助治療男性遺精早泄。
配方:黃芪50g,烏雞1000g,蔥10g,姜10g。
做法:1。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焯壹下,撈出洗凈。
2.黃芪洗凈,放入烏雞肚中,放入砂鍋中,加入雞湯,加入料酒、鹽、蔥、姜片,小火燉至烏雞爛入味。
推薦:黃芪枸杞燉甲魚
配方:黃芪50克,枸杞子30克,甲魚500克。鹽、大豆油、冷水適量。
方法:將黃芪切片,用紗布包裹;枸杞洗凈,甲魚去內臟,切塊。將三種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冷水,燉至熟,去渣,用大豆油和鹽調味。
功效:補中,滋陰生血。適用於鼻咽癌放療引起的頭暈或白細胞減少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