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休克【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版。化學品和生物制品]
蘭道漢英詞典
循環衰竭[湘雅醫學詞典]
3.西醫休克是指由於各種致病因素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導致器官組織微循環灌註不足,導致組織缺氧,細胞代謝紊亂,器官功能受損的綜合征[1]。根據休克的發病機制,可分為早期和休克期[1]。
休克是這種疾病的名稱。是指機體在體外或體內受到有害因素的強烈攻擊,使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生理功能迅速嚴重受損的壹種綜合征。
出血、外傷、過敏、外科手術等傷害或* * *,都會引起壹系列的身體反應。導致身體機能急劇降低甚至被破壞的現象稱為休克。休克是由於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全身微循環障礙,導致重要器官(腦、心、肺、腎、肝)嚴重缺血缺氧的綜合征。其典型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血壓低、脈搏弱、神誌不清。引起休克的因素主要是通過血容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和外周血管容積增加,導致有效循環血容量急劇減少和微循環障礙,從而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和重要生命器官的嚴重甚至不可逆損害。
3.1休克的臨床表現休克早期:初期患者表現為精神緊張、興奮或易怒、皮膚蒼白、心跳和呼吸加快、尿量減少等癥狀[1]。
休克期: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出現冷汗、四肢冰冷、皮膚明顯蒼白、尿少或無尿、皮膚黏膜明顯發紺等癥狀[1]。神經系統由興奮轉為抑制,表現為冷漠和無反應,嚴重者出現意識模糊和昏迷[1]。血壓下降,連血壓都測不到[1]。
3.2休克的分類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當急性失血量超過全身血容量的20%(成人約800 ml)時,發生休克,超過40%(約1600 ml)接近死亡。嚴重腹瀉嘔吐引起的休克也屬於這種類型;
2.心源性休克:由急性心臟射血衰竭引起,最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達80%;
3.感染性休克/膿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主要見於嚴重細菌感染和敗血癥,死亡率30-80%;
4.過敏性休克:發生於過敏體質的患者。過敏原* * *組織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擴張,降低有效循環血量。普通人對藥物和某些食物過敏(波洛等)。),尤其是青黴素過敏,嚴重者幾分鐘內死亡;
5.神經源性休克;劇烈的疼痛* * *通過神經反射使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腦部供血不足,導致突然而短暫的意識喪失,類似暈厥。有時虛脫與休克相似,但外周循環衰竭虛脫發生突然,持續時間短,特別是及時補液後可迅速糾正,主要是在大量失水、失血、出汗時。休克死亡多由腎、心、肺衰竭引起。脊髓損傷後,受傷部位以下的脊髓反射暫時受到抑制或減弱,稱為脊髓休克。這可以看作是大腦高級中樞的影響突然消失和脊髓神經細胞功能障礙的結果。
6.創傷性休克:創傷性休克是由於機體受到嚴重暴力打擊,重要器官受損,大量出血等引起的。,使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微循環灌註不足;以及創傷後劇烈的疼痛、恐懼等因素。
創傷性休克多見於壹些受過嚴重創傷的患者,如骨折、擠壓傷、大手術等。血漿或全血流失到體外,加之受傷部位出血、水腫和滲進間質的液體不能參與循環,可使循環血量大大減少,導致受傷組織逐漸壞死或分解,產生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如組胺、蛋白酶等,會引起微血管擴張和管壁通透性增加,進壹步減少有效循環血量,使組織更加缺血[2]。
3.3休克的診斷休克的診斷標準[1]:
1.有休克的誘因;
2.意識障礙;
3.脈搏>;100次/分鐘還是碰不得;
4.四肢濕冷,再充盈時間> 2秒,皮膚斑駁,粘膜蒼白/發紺,每小時尿量
5.收縮壓< 90mmHg
6.脈壓
7.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低於基礎水平> 30%。
凡是符合1,2,3,4中的兩個和5,6,7中的壹個都可以確診。
3.4休克的治療休克的壹般治療包括患者平臥、全身保暖、盡量少動、吸氧、盡可能靜脈輸液以擴大血容量等。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休克,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休克原因是預防休克的最有效措施。
詳見低血容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創傷性休克。
中醫休克屬於中醫學“厥證”、“脫證”、“五陰”、“五陽”的範疇。本病的病因有:出血性、創傷性、膿毒性、心源性、神經源性、放射性等[3]。
4.1診斷點:
①休克前期:主要表現為頭暈、眼花、口幹、惡心、心悸、緊張、呼吸加快、四肢正常或冰冷、面色蒼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脈搏強、血壓正常或略高[3]。
②休克低血壓期: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情感淡漠、口唇發青、四肢冰冷、皮膚濕潤或幹燥、脈搏微弱、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脈壓小、尿量明顯減少甚至無尿[3]。
③休克晚期:上述表現持續加重,呼吸變得淺表而不規則,收縮壓降至50毫米汞柱以下或測不到,脈搏多觸不到,心音微弱,無尿,瞳孔逐漸擴大,意識逐漸模糊,呈危重狀態[3]。
4.2用針刺治療休克:首先根據休克原因給予壹般抗休克治療,如輸液、糾正酸中毒等。其次,針刺升壓,以宿繆、人中、內關為主,少沖、少澤、中沖、湧泉、耳針升壓點、呼吸點。壹般先用要點。若在1小時內雖有升壓反應但半小時無效或收縮壓未達到90毫米汞柱,則加1 ~ 2分。中等強度* * *、留針、連續或間歇撚轉手法。當收縮壓達到90毫米汞柱以上時,撚針間隔會逐漸延長。當收縮壓穩定在90毫米汞柱以上3小時,就可以將針頭取出。如果加強劑效果不理想或無效,應加用藥物等綜合治療。[3]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