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小孩子有壹雙好奇的眼睛。在他們的視野裏,生活變成了萬花筒,每壹次折射都是精彩的光彩。作為教師,要抓住時機,抓住孩子感興趣的點,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從而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的興趣和嘗試的欲望。(1)觀察自然現象孩子喜歡觀察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孩子的心是美好而純潔的。它們喜愛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甚至無生命的物體。當孩子對自然事物感興趣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在觀察中解決問題。例:在區域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幾盆水,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看到這壹幕,我拿了壹個準備好的塑料管,對孩子們說:妳們猜,如果我把水倒進這個管子裏,它會流出來嗎?帶著這個問題,小朋友做實驗。只見大軍拿著管子,東東拿著杯子往管子裏倒水,其他孩子都屏住呼吸看著。壹秒,兩秒過去了。啊!水出來了!孩子們看到這種現象都歡呼起來。然後,我拿出塑料瓶、酸奶杯、水槽等材料,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進壹步感知水流的現象。(2)觀察生物現象孩子有喜愛小動物的本能。當他們對動物感興趣時,應該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我既沒有出眾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但我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和仔細觀察它們的能力上是在別人之上的。可見,培養孩子仔細觀察小動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動物對環境的依賴和適應特點,會更好地拓寬孩子的知識面,促進孩子對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和對小動物的關愛。(3)觀察生理現象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也很好奇。老師可以耐心地引導孩子觀察身體的某個部位,讓孩子註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明白健康的重要性。例:她告訴我她早上吃補藥的時候牙疼。我看了看說,妳牙有病,怪不得疼。我決定借此機會教育孩子們保護牙齒的知識。我給每個孩子壹面鏡子,讓他們觀察自己的牙齒和同齡人的牙齒之間的差異。看完之後,孩子們開始講述他們的發現:老師,我有兩顆牙是黑的;老師,我的牙齒上有洞;老師,我還有壹顆小牙。。。。。。對於幼兒的發現,我用圖片。課件等方式,讓孩子了解齲齒的成因,並掌握如何保護牙齒。要引導孩子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事物,教師需要在活動發起時自然地喚起被觀察對象,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把活動變成孩子自己的強烈需求。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覺得科學知識會蘊含在我們生活的每壹個角落,又能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時候學會仔細觀察各種科學現象,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科學、積極探索自然規律的態度。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把孩子比作快樂的小鳥,那麽想象力就是小鳥的壹雙翅膀。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會影響孩子壹生的成長。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壹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可見,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課題。(1)提出問題,激發想象。比如,有壹次,我展示了壹個梯形,讓孩子說出它的樣子。有的孩子回答得像滑梯;有人說它看起來像屋頂;還有人說想暖壺。為了進壹步增強孩子想象力的空虛感,我接著問:如果給梯形加上壹些圖形,妳能把它變成什麽?孩子們的反應是這樣的:我可以變成小人,讓梯形做小人的裙子;我可以變成壹個梯形屋頂的小房子;我可以變成許多梯形的花。。。。。。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大膽想象,畫出了不同風格的作品。(2)講童話故事,激發想象力。孩子們對世界上的各種現象充滿好奇。電話故事中的精彩世界能讓他們感到驚訝、感動和質疑,無限的想象力促進了孩子的求知欲。在生活教育的原則中,陳鶴琴先生認為應該允許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任何事情。不管壹個孩子能想到什麽,他都應該被允許獨立思考。孩子是自己發現和探索的,他們尋求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他們發現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在激發孩子想象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科情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和訓練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的想象力自由發揮,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三、引導幼兒創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理解和感受的重要途徑。在與孩子的接觸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奇妙想法就像火花壹樣不斷閃爍。這時,教育者要通過各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從而提高兒童的創新欲望。(1)詩歌能讓孩子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創作詩歌能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在幼兒學習詩歌時,教師要讓他們感受文學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內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並以多種形式進行啟發,使幼兒達到壹定的創作意識和水平。我在活動中啟發孩子們創作了詩歌《聲音》。首先啟發孩子用文字和動作創作兒歌,同時給孩子發放彩筆、貼紙、有詩意句子的圖畫紙等材料,讓孩子自由作曲、作曲。於是,孩子們的創作出現了多種形式:歡歡畫媽媽的頭,在後面畫壹顆紅心來表達媽媽的聲音,用壹場溫暖的小雪畫壹個美麗的晚霞,在晚霞的後面畫許多顏色來表達她多彩的聲音。玲玲貼上蘋果的貼紙,用紅色表達蘋果的聲音是紅色的。。。。。。(2)遊戲席勒曾經說過:兒童的遊戲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思想。遊戲是孩子們靈感的天堂。孩子們會在遊戲中有意想不到的創新。教師有意識的觸摸會在遊戲中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在遊戲中升華孩子的想象力,在遊戲中實現孩子的創造。通過空氣的作用的教育活動,孩子們對空氣有了壹定的了解。我把塑料袋分發給孩子們,讓他們把空氣寶貝放在裏面。孩子們給我看鼓鼓囊囊的塑料袋,互相玩耍。我趁機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我說:小朋友,空氣寶寶鼓在塑料袋裏,不可愛。妳覺得它看起來像什麽?孩子們馬上發揮想象力,說塑料袋像洋娃娃的臉,像面包、風箏,像小房子、西瓜。然後我鼓勵小孩子:現在用塑料袋做妳最喜歡的玩具,讓它們鼓起來,好嗎?於是我把便利貼、馬克筆、毛線、雙面膠、剪刀分發給孩子們,讓他們自由創作。在指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自然、巧妙地指導幼兒,適當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意識,使幼兒不僅能有積極的情緒狀態,而且能在這種狀態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在創作成果的評價上,要以點睛之筆提升孩子的體驗,讓創作帶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收獲。充分享受創作帶來的靈感和快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要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要把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兒童的科學意識不僅產生於教育者的活動中,也隨時隨地發生於晨間活動、遊戲、戶外活動等。它涉及的活動範圍很廣,既有對常見小動物、小蟲、小草、大樹的探索,也有對生活中電器、物品的探索。兒童探索身邊這些科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緊迫性,比有計劃的科學活動更強。因此,教師必須在兒童的科學探索活動中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上一篇:地方人物旁邊的字是什麽?下一篇:用白酒和水泡腳,能去腳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