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筋骨與氣血並重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優勢。
對頸椎病患者的風池穴、肩井穴、大椎等穴位進行按摩,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患者的不適癥狀。
本文論述了針灸推拿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
關鍵詞: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的應用
1前言
頸椎病是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神經、血管和骨髓受損而引起的壹系列臨床癥狀。
頸椎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好發於中老年人。
筋骨與氣血並重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優勢。
對頸椎病患者的風池穴、肩井穴、大椎等穴位進行按摩,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患者的不適癥狀。
本文論述了針灸推拿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
2頸椎病的臨床癥狀
2.1頸椎病。
只有頸部輕微疼痛不能長時間看報寫字,頸部活動基本正常,上肢無放射性疼痛。
2.2神經根型頸椎病。
除頸部疼痛外,可有明顯的上肢放射性疼痛,呈陣發性加重。
頸部活動受限或僵硬。
患肢無力,握力減弱,手指麻木。
2.3脊髓型頸椎病。
頸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僵硬、無力;手不能拿東西,不能自由活動;走路笨拙,甚至無法站立行走,直至癱瘓。
有的患者胸腹部有明顯的噯氣感,極其難受。
大便失禁、排尿困難或尿急、尿頻等。
2.4椎動脈型頸椎病。
頸痛、頭暈、頭痛、視覺癥狀(復視、幻覺、視力下降),甚至突然虛脫,但意識無障礙。
這些癥狀通常與頭頸旋轉有關。
2.5交感型頸椎病。
頸部疼痛伴偏頭痛、頭暈、頭部腫脹、視力模糊、耳鳴耳聾。
心律不齊、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或心前區疼痛。
四肢冰冷、皮膚溫度降低、手指麻木、腫脹或痛覺過敏等。
針灸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
3.1頸椎病。
風池、頸夾脊穴、天竺、首健、後溪。
3.2神經根型頸椎病。
風池、頸夾脊穴、肩井穴、曲池、外關、合谷。
3.3脊髓型頸椎病。
風池、頸夾脊穴、環跳、陽陵泉、足三裏、昆侖。
3.4椎動脈型頸椎病。
風池穴,頸夾脊穴,百會。
3.5交感型頸椎病。
風池、百會、內關、合谷、大椎。
頸部夾脊穴適用於相關癥狀:適用於頸部4-5-上臂外側疼痛或麻木;頸部5-6適應癥——上臂外側和前臂橈側疼痛麻木,拇指和食指麻木;頸部6-7適應癥-上臂外側和前臂橈側疼痛和麻木,食指和中指麻木;頸7-胸1適應癥-上臂、前臂尺側、小指、無名指麻木。
夾頸取穴法:夾頸取穴應根據X線或CT提示的頸椎病變和癥狀進行,以強調對患肩、前臂和手指的針感為好。
采用平補謝平手法進行溫針灸治療,每日65438±0次。
根據辨證加減上述穴位,針刺取氣後應用補瀉法,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連續2-3個療程。
治療可結合刺絡放血:根據病變對應的夾脊穴,找到壓痛點,在陽性反應點局部放血,三棱針分散刺絡,立即拔罐抽出瘀血約5 ml。
4按摩在頸椎病治療中的作用。
患者取正面坐位,頭部微前傾,充分暴露手術部位。
主刀醫生站在患者身後,先用拇指揉拉肌腱解痙、通絡止痛,再從風府穴至大椎揉拉,反復對壓痛點進行手術,再用拇指或掌根揉第壹椎骨至第七椎骨兩側,使肌肉溫熱放松,最後用定點旋轉復位法,使患者低頭,術後用肘關節支撐患者下頜向前上拉。
外科醫生用另壹只手的拇指固定彎曲的棘突。頸椎牽引時,患者關節旋轉到套索處,緊張時,大力旋轉,側移,常聽到啪嗒聲,小關節左右復位壹次,手法完成。
脊髓型頸椎病、骨折、年老體弱者,不適宜采用定點旋轉復位法。
4.1基本操作方法。
病人采取坐姿,醫生站在他身後。首先患者對健康斜方肌的中上部應用輕柔的滾動法,然後逐漸過渡到患側斜方肌,也是以中上部為主,約1 ~ 2分鐘,屬於適應性治療階段。
其次,手指揉捏法施於風池穴、手健穴、阿是穴約1分鐘,頸部屈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等被動動作配合得當。
上述方法後,在患側應用滾動法,仍以斜方肌和岡上肌為重點,配合頸部六個方向的被動運動,約5分鐘。
最後在痛點處按壓拔罐,取好肩部,按壓列確、曲池穴,揉肩背部,結束治療。
此法適用於頸椎病的手術治療;同時也可作為其他類型頸椎病的基礎治療。
4.2辨證施治。
4.2.1神經根型頸椎病。
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
第壹種定點按壓轉頸法,即壹手用拇指指腹固定,按壓頸椎旁壓痛點;另壹手屈肘托住患者下頜於肘窩內並輕輕擡起,然後緩慢旋轉頸椎1 ~ 2次。
其次,增加了提頸端牽引法。醫生雙手托住患者雙側下頜骨,緩慢向上做端提牽引動作,共3 ~ 5次。
第三,根據脊神經分布的患肢區域,進行上肢按摩治療。
4.2.2脊髓型頸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後,再加上背部(俯臥位)膀胱經的滾動法和督脈的按壓法,約5 ~ 8分鐘。
然後沿著膀胱經從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側到眼跟部滾動;在按環跳的幫助下,可以按摩正中,取承山,取跟腱,約3 ~ 5分鐘。
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對大腿前側通過小腿前外側至腳背處應用滾動法,約3 ~ 5分鐘。輔以下肢屈伸、按壓足三裏、楊淩、解溪穴等被動動作。
最後取坐位按摩上肢,以手部為重點,約3 ~ 5分鐘。
4.2.3椎動脈型頸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後。
先加強頸部兩側的手指揉捏法3 ~ 5分鐘。
二、頭部按摩法(額頭分法、擦法、按壓法、五指握法、掃法等。大約3 ~ 5分鐘)。
4.2.4交感型頸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後。
加頭部按摩,按摩百會穴。
然後,加手指揉捏中、內關、三陰交,約3-5分鐘。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頸椎病的致病因素復雜。壹般認為頸椎退變、慢性勞損、頸部外傷是主要因素,姿勢不當、工作和職業習慣、情緒緊張、疲勞、潮濕是主要原因。
中醫屬於痹證、痿證、頭痛、頭暈、落枕、急性頸肌及頸肩疼痛。
頸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以頸部疼痛、僵硬、酸痛。
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督脈虛,肌肉萎縮,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頭上肢各種癥狀。
頸椎病主要與手、足的督脈和太陽經有關。
因此,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更要註意自我護理,建立良好的行為。
避免頸部保持單壹姿勢太久。伏案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後,可以多做頸部運動,加強頸部功能活動:前傾後仰、左右環顧等頸部運動。,活動範圍會逐漸增大,活動量也要由弱到強逐漸適應;做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圓周運動,反復鍛煉。大幅避免暴力活動。當妳感到頭暈時,立即停止。
經常鍛煉頸椎,可以緩解肌肉緊張,達到預防和緩解頸椎病的目的。
參考
【1】楊學雙。頸椎病的診斷與針灸治療[J].心血管疾病實用雜誌。2011.11
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目的:探討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對來我院診治的80例患者的入院資料進行分析,按照治療時間順序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在確診後采用針刺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推拿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經95%治療後,實驗組療效理想,有效率為95%,高於對照組的85%(P < 0.05);治療後住院時間為(9.6±0.4)天,並發癥為(65438±0.2%),優於對照組;實驗組對我院的滿意度為96%,高於對照組(P
結論:頸椎病發病率高,針灸推拿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頸椎病;針灸和按摩;臨床效應
頸椎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發病機制復雜。病人發病時,主要是供血不足引起的。患者發病時,臨床表現為:行動不便、疼痛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目前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手術、中藥等。但是,經過這些治療後,患者會出現各種並發癥,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近年來,針灸推拿在頸椎病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並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1]。
探討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對我院近年來診治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數據和方法
1.1壹般信息
對來我院診治的80例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按照治療的時間順序分為兩組。
調查中男性57人,女性43人,年齡39 ~ 84歲,平均年齡49.5±1.5歲。
患者入院時常規檢查,全部確診,符合頸椎病臨床診斷標準。
兩組在入院時間和年齡上無顯著性差異(P & gt0.05),詳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刺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主穴:頸夾脊穴、風池穴。
(2)根據臨床不良癥狀取穴。
上肢疼痛麻木者,取肩井、手外俞、天宗、曲池、外關穴;對於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選擇印門穴、環跳穴、昆侖穴、衛中穴、陽陵泉穴、足三裏穴,根據患側神經的位置和程度,辯證地添加相應的經絡穴位。
(3)針刺主穴:針尖向主穴傾斜,刺入深度約為1-1.5寸。患者有較強的針刺感和輻射感為宜[2]。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推拿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治療過程中,患者保持坐姿,患者頭部前傾,使頸部充分暴露。先用拇指拉筋解痙、通絡止痛,再用拇指或掌根按摩患者風府至大椎,第1椎至第7椎兩側。最後,病人在按摩時低下了頭。
另壹只手的拇指固定在偏斜的棘突處。當患者關節在頸椎牽引狀態下旋轉至套索處,患者處於緊張狀態時,小關節旋轉並向側方移動,小關節復位,左右1次[3]。
1.3療效標準
恢復:患者頸椎功能恢復,生活能夠自理。
效果顯著:疼痛等癥狀改善,患者可簡單運動。
有效:患者疼痛和活動能力減輕,需要臥床休息。
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改變甚至加重。
1.4統計處理方法
實驗中,通過SPSS16軟件對患者治療期間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檢驗,實驗結果用(x±s)表示。
3討論
頸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發病率高(中老年人高發),患者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目前,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在臨床上還不是很清楚。
但醫學界普遍認為,此病與壓迫和刺激椎動脈交感神經叢有關。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頸椎病屬於“眩暈”的範疇。
眩暈主要是痰阻、氣血不足、肝腎陰虛所致,但本病的根本原因在於髓海不足。
因此,在臨床上探索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5]。
近年來,針灸已廣泛應用於頸椎病患者,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這種方法可以使毫針與患者的頸部組織緊密接觸,使周圍組織松弛,使患者的骨骼和肌肉光滑,改善頸部的血液供應。另外,針灸治療,只有針與患者的頸部組織相連,不會對其他組織造成損傷。治療後患者並發癥少,可增強患者的針刺感,擴大感覺傳導範圍,從而改善患者癥狀。
本次調查中,治療後住院時間為(9.6±0.4)天,並發癥為(65438±0.2%),優於對照組(P < 0.05);實驗組對我院的滿意度為96%,高於對照組(P
此外,按摩是中醫常用且有效的外治法。主要采用推、握、提、捏、揉等方法按摩肌肉和穴位,幫助患者運行頸椎部分血液,具有療痛、調和陰陽等作用。按摩還可以緩解患者的肌肉,改善椎間關節的活動功能,改善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環。
針灸推拿臨床治療頸椎病有較好的療效。這種治療方法可以暫時分離相鄰椎體,增加椎間隙和椎間孔,減少頸椎退變對血管的機械性壓迫和對頸神經根的刺激。
本次調查中,實驗組95%的患者治療效果理想,治療後癥狀得到改善,高於對照組(85%) (P < 0.05),這壹結果與王嵎生等[5]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頸椎病發病率高,機制復雜。針灸推拿治療效果理想,並發癥少,治療後愈合時間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
趙冬娣,李。針藥結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58例[J]。山東中醫雜誌,2010,(08): 79-81。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結合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0例[J].浙江中醫雜誌,2012,47 (1): 42-43。
[3]劉芳林,賴。推拿結合針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76例臨床分析[J].醫學評論,2010,(14): 22-23。
羅宇,傅秋珍,陳曉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與頸椎不穩[J].中國臨床康復,2012,2 (7): 4265。
王嵎生。腹針結合艾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50例[J].山東中醫雜誌,2011,4 (2): 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