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疾病的原因尚不清楚。如果有人認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常存在於有排卵的月經周期,可能與組織對孕酮和雌激素的異常敏感有關;水和鈉瀦留、催乳素濃度升高和維生素B6缺乏也可能導致這種疾病。臨床治療主要采用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相結合。藥物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糾正水鈉瀦留、控制精神和神經癥狀、消除乳房疼痛和激素治療,但療效不理想。
結合臨床表現,該病可分為臟急躁、經前乳脹、經中水腫、經中頭痛、經中身痛、月經不調等中醫癥狀範疇。肝氣郁結、腎陰不足、肝陽上亢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因為胸、胸、脅下、小腹是肝經運行的地方,沖任屬肝腎,肝經氣滯導致各種疾病;腎陰不足,肝木不能養護,肝陽上亢,痰濕清陽失調,可導致經前精神情緒異常,頭痛、身痛、乳痛等癥狀;肝木乘脾,脾濕,水津不散,即經期水腫,脾腎兩虛,神疲乏力,四肢不能等。中醫治療以疏肝理氣、滋腎柔肝為主,結合心理疏導調整臟腑氣血陰陽;若涉及脾心,宜兼治。臨床證明,中醫藥對該病有壹定療效。
本節選取人工周期方、逍遙安福飲等14經驗方。其中,部分方劑針對某壹主證,如解郁活血湯,主治經前乳房脹痛。
1.人工周期處方組成①促卵泡方:熟地黃、丹參、何首烏、茺蔚子、菟絲子、肉蓯蓉各65438±00g。腎陰虛加女貞子、墨旱蓮各10g;;腎陽虛加仙茅6g。癲癇10g。
②補肺滋腎方:黃芪、北沙參各65438±05g,桔梗6g,甘草3g,黃精、桑寄生、續斷、女貞子、墨旱蓮各65438±02g。其中,腎陽虛者加鹿角霜10g、菟絲子12g、肉蓯蓉10g;對於經前水腫,黨參、茯苓、薏苡仁各65438±02g,車前子65438±00g。
③溴隱亭。
治療:①卵泡期用促卵泡湯,每日1劑,連服7劑,水煎服。②補肺滋腎方用於月經後半期,每日1劑,連續服用至月經前1天。8溴隱亭在月經幹凈後服用,每次2.5mg。月經前1天每天1次。這個是1療程,壹般3 ~ 6個療程。
促卵泡方功效以補腎填精為主,補肺滋腎方以益氣補腎為主。以上處方(人工周期處方)適用於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臨床應用觀察94例經前期綜合征女性,年齡23 ~ 49歲,治療前3個月內未使用激素。大多數患者月經周期不規律(20-60天),顏色暗紅,月經量少,頭幾天或兩周出現頭痛、煩躁、胸悶、腹脹、水腫,癥狀隨月經來潮消失。將94例患者分為三組(中藥組、溴隱亭組、中藥加溴隱亭組),每組25例,每組44例。①溴隱亭組治療3個月後隨訪,顯效20例,好轉5例。②中藥組3個月後隨訪,顯效24例,好轉65,438+07例,無效5例;③中藥加溴隱亭組3 ~ 6個月後隨訪,顯效38例,好轉5例,無效65,438+0例。25例在1年後得到隨訪。21例中,經前期癥狀消失,4例再次出現。無排卵2例,黃體功能不全8例先後懷孕,人工流產2例。
經驗對94例經前期綜合征患者進行分組治療觀察。治療前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催乳素(PRL)。結果顯示,66例患者血清PRL大於25 ng/ml,占總病例的70%。經溴隱亭治療後,前綜合征癥狀迅速得到控制,血清P<下降(P
方源廖玉玲,等。改善中藥人工周期治療經前期綜合征觀察。中醫雜誌,1990,(5): 27.2。逍遙安福飲由柴胡、牡丹皮、香附、王不留行、郁金、梔子組成,每味65438±0克,當歸65438±0克。茯苓、山楂各15g,青皮各9g,路路通6g,薄荷3g。
加減變化:鐵皮石斛10g,百合12g,太子參15g;被添加到那些不安和口渴的人;對於乳房上癮者,海帶10g,海苔10g,15g;加入敗醬草;便溏水腫者加黨參、山藥、白術。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各10g,合歡皮12g。
治療方法是將上述藥物用水煎服,從月經前65,438+00天至65,438+05天,第65,438+0天服用65,438+0劑。
主治疏肝理氣,健脾補腎。適應癥:經前緊張綜合征。
臨床應用:64例,年齡22-43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5年。本組必要癥狀為胸脅乳房脹痛,伴有煩躁不安、口苦咽幹、腹脹納差,均發生在前3 ~ 14天。大部分患者月經後會立即緩解,少數患者月經後會緩解。治療後83%觀察2 ~ 6個月經周期。6 ~ 10個月占17%。結果治愈46例,有效14例,無效4例。其中33例2周期後痊愈,8例3周期後痊愈,5例4周期後痊愈。
經驗表明,本病的治療重在滋補肝腎之陰。在月經後的用藥上,壹般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癥狀伴有調肝調脾的藥物,收斂很好。
胡青素安婦飲治療經前期乳房脹滿64例。河南中醫,1988,(6): 27.3。芪附四君子湯由15g,黃芪30g,太子參或黨參30g,白術、茯苓、甘草10g組成。
加減變化:感冒癥狀明顯或有表證者,選用生姜、紫蘇、麻黃、桂枝、防風;氣滯明顯者,選用附子、木香、枳殼;血瘀患者選用當歸、川芎、丹參、白芍;痰濁者選用半夏、陳皮;陽虛明顯者選用淫羊藿、補骨脂;陰虛明顯者選用熟地黃、白芍、何首烏;大便少者選用山楂、神曲、爾雅。失眠加酸棗仁;水腫少尿者加益母草、澤瀉。
治療方法為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月經前及經期服用3 ~ 5劑。
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扶陽益氣的作用,主要用於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本組臨床應用50例,用本方治療後治愈31例,占62%;顯效15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96%。服用2 ~ 36劑,平均12劑。比如壹位31歲的患者,主訴在月經前壹周整夜睡不著,但壹年多來壹直自行緩解。常伴有夜間尿頻。而且越失眠,夜尿越頻繁,高達10次,月經量少,頭暈,乏力,厭食。在現值通過之前,憑證已經發行了兩天。舌紅少苔,有瘀點,脈沈。證屬氣陽兩虛,陽不入陰,還伴有血瘀。治療以扶陽益氣、活血安神為主。加了三劑芪附四君子湯、酸棗仁、防風、陳皮、沙苑子、丹參、生蠔後,癥狀大大減輕,正當月經來潮,前面仍用黨參30g,三劑後月經量增加。還是用前面加減,下次月經前服用3劑。隨訪半年無復發。
體驗經前期綜合征,通過臨床觀察,多為氣陽虛兼痰濕血瘀,氣陽虛為基礎,痰濕血瘀為標。本病常因煩惱、勞累或感覺寒冷而誘發,其臨床表現可主要為表證、裏證、表裏兼病,從而產生各種經前期綜合征。對於這種綜合征的患者,只要出現四肢冰涼、精神萎靡、無精打采、脈沈或緩等。,不管新的時候,都是以方為基礎,重在治本,兼顧標。臨床上應根據陽虛、陰虛、痰濕、血瘀的嚴重程度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要靈活。
藥方來自李濟民。用芪附四君子湯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50例。湖北省中醫雜誌,1989,(2): 6.4。加味柴胡湯由柴胡20-30克、黃芩、黨參、生姜、半夏各9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組成。
加減變化:脅痛,川楝子10g,白芍、夏枯草15g;各;煩躁發熱,半夏、人參、牡丹皮各65438±00g,梔子、生地各65438±05g;;炒白術15g,薏苡仁20g因腹瀉而被添加;浮腫加茯苓20g,澤瀉15g,心悸失眠加遠誌15g,炒棗仁加當歸10g;各;惡心嘔吐減甘草、大棗,加10g;分別為竹茹和蘇梗;菊花10g,川芎15g;用於頭暈、頭痛;丹參15g,雞血藤10g;為血瘀所加;氣虛加黃芪15g;;不孕加紫應時和女貞子各15g。
治療方法是煎服,每天1劑量,從癥狀發作前2天開始服用1 ~ 2天,壹直服用到月經來潮。連續給藥5個周期為1個療程。
主要功效是疏肝理氣,健脾利濕,養心安神,活血化瘀。適應癥:經前緊張綜合征。
本組臨床應用167例。25歲以下27例,26 ~ 40歲126例,41歲14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1年。主要癥狀為經前水腫、乳房脹滿、煩躁(或不孕)15例,頭痛18例,腹瀉17例,發熱9例。經上述治療後,治愈77例,顯效57例,有效2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3.465438±0%。
體驗:治療後,保留已檢測24小時尿孕二醇的51例,再次檢測24小時尿孕二醇含量,結果為X±SD:4.03 1.92mg,明顯高於治療前的P & lt(2.82 1.03mg)。0.05)。認為小柴胡湯對經前期緊張的治療作用是通過促進黃體功能,提高孕酮水平,降低雌孕激素比值來實現的。另外,柴胡的用量壹般不宜少於20g。個別病例用量可達50g,效果良好,無任何不良反應。
本方來自劉長江等。小柴胡湯治療經前期緊張癥167例療效及機理觀察。北京中醫,1987,(6): 30 ~ 31.5。解郁活血湯由柴胡、川芎、赤芍、郁金、山藥組成,各12g。
加減變化:脾虛患者,加黨參、黃芪、蒼術、白術、砂仁;血虛者,加當歸、熟地、白芍;腎陰虛者,加知母、生地、山茱萸、旱蓮草;肝火犯胃者加梔子、牡丹皮、陳皮;肝陽上亢加鉤藤、珍珠母、龍膽草、菊花;陰虛陽亢者加牡蠣、阿膠、麥冬、生地;血瘀痰凝者,加當歸、穿山甲、王不留行、三棱。
治療方法:煎服,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
功效主治:降肝氣,調沖任,行氣,活血,散結。適應癥為經前乳房疼痛。
臨床應用本方治療經前期乳房疼痛50例。療程為3個月,治愈44例。88%;好轉5例,占10%;無效1例,占2%;總有效率為98%。
經驗表明,經前乳房疼痛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於肝郁和胃阻塞。治療應以解郁、疏肝、消脹、健胃為主。本組50例用解郁活血湯治療,有效率98%,效果良好。是否具有調節內分泌和卵巢的功能,有待進壹步研究。
治療這種疾病時,要註意服藥的方法。應在感到胸悶、乳脹的當天開始服藥,月經前1 ~ 2天停藥,服藥3個月或半年,否則雖有療效但易復發。
藥方出自顧。采用解郁活血湯治療經前期乳房脹痛50例。山東中醫雜誌,1992,(6): 27.6。加味張茹散由青皮12g、陳皮和橘葉12g、王不留行15g、枳實65438、姜黃65438和香附65438組成。
加減變化:月經前期,量多五彩,屬血虛熱,加秦鏡四物湯;月經後期,如果量少色淡,屬於宮寒,加溫經湯;月經期間腹痛者,加元胡做乳。逍遙散用於脅痛;血瘀癥狀明顯者加用石消散和丹參;乳房結塊。加入夏枯草、昆布、海藻、牡蠣和白芥子;面部浮腫者,加五苓散;腎陽虛者,加桑寄生、續斷、菟絲子;腎陰虛,加二至丸、六味地黃丸;濕熱者,加白質地黃丸。
治療:出現乳房癥狀時開始服藥,每天1劑。如果癥狀消失,停止服用為1個療程。如果下次經前期有癥狀,繼續服用此方。如果沒有癥狀,就停藥觀察,防止懷孕。
功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健脾和胃。適應於嚴重的經前乳房疼痛。
臨床應用就像對待壹個27歲的女性,壹個老師。1984 3月19第壹次就診。結婚1多年,壹直沒有懷孕。我的乳房在第壹個1周之後脹痛難忍,但是月經之後脹痛減輕。我月經周期正常,舌苔紫,苔薄黃,脈細。是氣滯血瘀證(原發性不孕癥),從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入手。處方:陳皮、橘葉、王不留行、炒枳實、郁金、制川烏、烏藥、丹參各65,438±00克,失笑散65,438±05克,赤芍、蘇活、焦山楂各65,438±00克。吃五劑,放心。
用本方治療經前期乳房脹痛26例,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0例消失或懷孕,15例好轉,1例反復但無效。說明該方值得進壹步臨床觀察。
本方來源於晁等教授以加味張茹散為主治療重度經前期乳房脹痛的經驗。江蘇中醫雜誌,1985,(6): 10.7。加味魏萍粉由蒼術7.5克、厚樸、陳皮、柴胡、翡翠、竹茹、菊花和牛膝組成。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混合汁分兩次服用,空腹服用。服藥期間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舒適。
主要功效為疏肝和脾,和胃降逆,活血平沖。主治:經期頑固性頭痛嘔吐。
24年來,臨床應用本方治愈頑固性頭痛、嘔吐患者1例。患者在第壹次月經期後出現頭痛和嘔吐,24年來每次月經期都出現上癥狀,全身不適,疼痛難言。經過多次治療,沒有任何改善。這個方子吃了6劑,癥狀大大減輕,吃了3劑,月經期就可以上班了。之後,余省湯被用來收集功德,並在3劑後治愈。
經驗表明,經期頭痛嘔吐在臨床上很常見,但能堅持24年的並不多見。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久病不愈,氣機不正,邪氣侵胃,脾傷所致。因此,疏肝和脾、和胃降逆應為主要方法。蒼術、陳皮、厚樸、甘草、和胃用於行氣、燥濕、調脾。用青皮、柴胡破氣疏肝解郁;赭石、竹茹、當歸、紅花、牛膝活血,調沖降,血向下;阿莎麗和菊花可以開竅止痛。全方* * *起疏肝解郁、祛濕調脾、寧心降逆、和胃止痛的作用。方與證是相對的,所以效果好。
藥方出自劉國文。頑固性經期頭痛嘔吐治療報告。黑龍江中醫藥,1985,(5): 48.8。柴紹止痛湯由柴胡、酒炒香附、金鈴子各6克,白芍65438±05克,赤芍、烏藥、延胡索各65438±00克,甘草5克組成。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用。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主治:經期外陰疼痛,兩側乳頭疼痛。
臨床應用本方為廣西名老中醫班秀文先生的驗方。3年,女,月經不調,月經量不壹,暗紅帶紫塊,月經量不暢。每次都是乳房、腹部、小腹、外陰疼痛,看起來像掛痛,呈陣發性發作。婦科檢查未見異常。用了6劑這個方子後,所有癥狀都消除了。
經驗表明,此病表現為經期外陰疼痛,兩側乳頭牽拉疼痛,故命名為經期陰道痛。班老認為本病多因肝氣郁結、脈氣不利所致,尤以情誌受挫、生氣為主。因此,治療應以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為主。處方中,柴胡、香附、金鈴子、烏藥等。是用來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的。用赤芍、延胡索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白芍甘草養血柔肝止痛。全方* * *起到解郁疏肝,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臨床使用相當有效。
藥方的出處是班秀文。月經期間白帶引起的疼痛,治療疑難婦科病。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7.9。經前瘙癢癥方由當歸、白芍、生地、防風、牛蒡子各65438±02g,川芎、蒺藜、何首烏、薄荷各9g,荊芥、蟬蛻各9g組成。
治療方法是煎服。每日服用1劑量,月經前5 ~ 8天連續服用10劑量。下次月經前5 ~ 8天服用10劑量,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共1個療程。
本品適用於經前瘙癢。本方具有養血活血、祛風止癢的作用。
臨床應用本組17例,主要表現為月經前3 ~ 5天全身瘙癢,尤其是月經前1天,伴有心煩、口幹咽燥、全身不適。少數患者皮膚有灼熱感,經後輕度,經後消失。結果表明,治愈14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100%。
經驗表明,現代醫學對經前期瘙癢癥的病因尚未明確認識。壹般認為與激素的周期性變化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關。治療以激素類藥物為主,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加味當歸飲治療本病不僅療效顯著,而且療效鞏固,不易復發。
李愛華,等,用當歸飲子加減治療經前期瘙癢癥17例。河北中醫雜誌,1990,(1): 34.10。治療月經後瘙癢的處方由薄公英15g、野菊花12g和金銀花組成。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用。同時服用本方,針刺三陰交、曲池、合谷(強刺激瀉法)。癢疹消退後,要通過調和營衛,涼血解毒來調整善後,從而根除病根,壹般要用3個月。
功效主要用於清熱涼血,祛風解毒。主治:經期癢疹。
臨床應用本方為廣西婦科名老中醫班秀文先生的驗方,在臨床上治療癢疹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如果有1因為月經而全身發癢的女性,出現紅疹,忽起忽落。她們的月經前後不定,量多或少,顏色暗紅有紫色腫塊,並伴有乳房、小腹、腹痛、煩躁、胸悶等癥狀。經3劑本方及針刺三陰交、曲池、合谷等穴,患者癢疹於第3天全部消退,經3個月調養治療(每月6劑),病情未復發。
經驗表明,這種病的原因很多,但總的來說,熱毒禁閉於營,皮膚從血絡外露為其主要病變。女性經期出現瘙癢性皮疹,多與肝郁化火成風,瘀血阻滯有關。所以本方壹直以清熱涼血,祛風解毒為法。用蒲公英、野菊花、紫草、牡丹皮、赤芍、生地等。清熱涼血;金銀花。、連翹、防風、喜樹、白鮮皮等。都是用來祛風、清熱、解毒的。全方* * *起到涼血祛風解毒的作用,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藥方的出處是班秀文。瘙癢後,婦科病治療。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3.11。加味五皮飲由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姜皮各65438±00g,桂枝3g,益母草組成。
加減變化:半夏10g;添加到嘔吐患者中;薏苡仁、白扁豆加於腹瀉患者,15g;各;厚樸、蒼術各65438±00g;對於胸悶患者;咳嗽患者加五味子15g、阿莎麗3g;腰痛、冷痛者加枸杞、菟絲子各15g。
治療方法為煎服以上,口服,每日1劑。
功效主要用於健脾補腎,利濕消腫。適應癥:經期水腫。
本組臨床應用:30例,40歲以下26例,40歲以上4例。面部水腫15例,四肢水腫3例,下肢水腫10例,全身水腫2例。按辨證分型,脾虛14例,腎虛12例,脾腎兩虛4例。療效:12例2劑,9例3劑,5例4劑,4例6劑。
經驗:本方采用《古今圖書集成》和《醫部大全》中的五皮飲,重在健脾補腎,利濕消腫。但水腫的病機復雜,臨床癥狀需要靈活加減。
方劑來源:程潤泉等治療月經水腫的加味五皮湯。四川中藥,1988,(11): 34.12。活血大營片含莪術100克,大黃30克,赤芍30克。
治療方法是上述劑量每日1,制成糖衣片單獨服用。
功效主要用於活血化瘀。青少年月經周期精神病的適應癥。
臨床應用本組26例,治療後4例控制在1周期,下月無復發,壹切如常;1周期治療後,7例哭鬧少,萎靡不振。連續治療2 ~ 4個周期後,其余均可控制,壹切如常。5年隨訪,4例已考上大學,月經期、月經量、月色質量也趨於正常。血液流變學方面,全血比粘度、還原粘度和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沈降率明顯高於同齡正常人。治療後均較治療前降低或接近正常。
經驗表明,活血化瘀法治療青春期月經周期精神病是有效的,因為其臨床表現多為“實證”和“熱證”。至於精神病人血瘀的臨床表現,在實踐中是不同於其他疾病的。如《辨證論治與蓄血之準則》壹文說:“丈夫飲食起居,如不適當,可使血液停滯,故百病皆因血臟所致。”受此理論啟發,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青少年周期性精神病,以調整血液循環功能,排除臟血,從而促進患者氣血平衡,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療。至於活血化瘀在本病治療中的作用,以上只是壹種推理,其真正作用的相關機制有待進壹步深入探討。
處方來源周龍彪。活血化瘀法治療青春期月經周期精神病。上海中醫雜誌,1992,(2): 11.13。瓜蔞烏藥散結湯由瓜蔞15g、烏藥、沒藥、皂角、穿山甲、延胡索、香附組成。
加減變化:對於經前腹痛少而疼痛過重者,加莪術、紅花、琥珀;月經前腹痛少喜按壓者,加關桂、吳茱萸、黨參;對於青少年和更年期患者,加入枸杞子、生地和女貞子。
治療方法為每日1劑,水煎兩次,早、中、晚溫開水送服。要求在月經來潮前1周服藥,並持續到月經停止。1個周期就是1個療程。
主治疏肝理氣,通絡散結。月經期間乳房疼痛的適應癥。
臨床應用本方* * *治療144例月經乳痛。其中顯效42例(29.1%)(兩個療程後癥狀消失,作者連續兩個月未復發);有效(78例,占54.2%);24例(16.7%)無效(5個療程後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83.3%。
經驗表明,經期乳房脹痛是婦科常見癥狀之壹。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情緒不適、抑郁、易怒密切相關。由於情誌失調,肝失平衡,脈不通,經絡不通,氣血凝滯於胸。所以治療應該是疏肝理氣,通絡散結。香附、烏藥、木香等。沒藥、當歸、賈珠、延胡索、郁金等。活血理氣,通絡化瘀;栝樓、皂莢等。通絡化滯,軟堅散結;甘草具有鎮痛和協調各種藥物的作用。全方具有調肝解郁、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處方來源:王德安。瓜蔞烏藥散結湯治療經行乳房脹痛144例報告。黑龍江中醫學院,1984,(6): 25.14。當歸四逆湯加減由當歸20克、桂枝、木通10克、白芍65438+組成。
加減變化:黃芪30g,紫莖澤蘭12g;被添加用於膨脹;川烏10g;在寒冷天氣下加工;加10g;血淤嚴重者用珍珠甲;血虛者加阿膠12g。
治療方法為月經前7 ~ 14天服藥,每日1劑,煎服。研硫磺後,每次用湯劑服1.5g,每日2次。月經初潮停止服藥。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為1。要連續治療1 ~ 2個療程。
功效主治本方散寒、通陽、活血、利尿。適應癥:月經周期水腫。
臨床應用本組34例,大部分在月經前7 ~ 14天開始感到面部腫脹,隨後眼瞼水腫越來越嚴重,甚至蔓延至全身,呈凹陷性水腫,部分下肢更嚴重。經本方治療,1個療程後,治愈22例,顯效8例,好轉4例。治療2個療程後,6例痊愈,6例顯效。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治愈28例,治愈率為82%。
經驗表明,月經周期水腫屬於中醫“月經前後諸證”的範疇。其病因病機常因肝氣郁結、寒凝血瘀、水路不暢所致。因此,治療應以理氣活血、散寒通陽、利水消腫為主,方藥要與病機合拍。這個處方有這些效果。臨床證實,對本病有較好療效。
余楓。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月經水腫34例。中醫雜誌,北京,1988,(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