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定
讀書。讀書可以改變氣質。“學者第壹要有誌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我不要壹代富,我希望壹代有學者。”妳必須學習,但這是唯壹的事情。
“忠厚傳宗接代,詩書長存。”古人強調讀聖賢書,把讀書看作是獲得成功的機會。曾國藩認為,讀書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智慧和修養,使家業得以鞏固。
2.蔬菜、魚和豬
農民要像農民壹樣,在家種菜養魚養豬。這是壹種常見的勤儉持家的家風。在外面看,有壹種憤怒,有壹種傲慢。園子裏有菜,池塘裏有魚,欄裏有豬,生活基本有保障。曾國藩講究勤儉自給。如果妳努力工作,持家有方,妳就會豐衣足食。
3.早晨
早起對農民來說,早起是非常重要的。他們日出時工作,日落時休息。早起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曾國藩很註意早起,給自己列的“十二課”中有壹條就是早起。他認為“呆在家裏是以不起床為基礎的”,絕不允許孩子睡懶覺。
4.全勝
曾國藩對“掃蕩”有兩個定義。首先是掃院子,幹凈整潔。另壹層意思是掃除內心的貪欲,也就是凈化心靈。
5.試驗
犧牲。祭奠先人,慎終追遠,民德重歸厚。孝道是中華民族非常推崇的。孝為先,祭祖也是孝的壹種表現。所以曾國藩認為,祖宗雖遠,祭祀必須誠心。
6.產科學士
人們以無價之寶對待他人。強調要善待親戚鄰居。中華民族講究和諧。“在國內沒有朋友真的是第壹恨”。“古代沒有與宗族、鄉黨為敵的聖人。”《春風下雨天要善待親戚鄰居》,而“錢酒是遠親,火燒、搶劫、劫掠叫出鄰居”是曾國藩對“寶”的理解。
曾國藩簡介
1,生活
曾國藩(1811年165438+10月26日~1872年3月12),原名子承,字伯翰,湖南湘鄉人。中國,晚清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晚清漢族地主武裝湘軍首領。
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1838)入國子監。後升任內閣學士、兵部侍郎、禮部侍郎。鹹豐二年(1852),奉命南下主持鄉試。途中,他母親去世,被允許回老家。曾國藩善於談論“道德”和“仁義”,推崇朱成的理學。
鹹豐三年(1853),奉命組建湖南向勇,即“湘軍”。次年,田家鎮大敗北伐太平軍。同治三年(1864)攻陷天京。次年,奉命北上鎮壓撚軍起義。同治五年(1866)被清廷授予“義勇軍”稱號。
同年,江南制造局成立。在此期間,曾國藩還在安慶大營設立了官方辦學局,重印經典。同治六年,曾國藩拜大學士。次年,出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1870),奉命查處“天津教案”。同治十壹年(1872),曾國藩病逝。
2.貢獻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他建造了中國第壹艘輪船,建立了第壹所軍械學校,安排了第壹批留美學生。
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地主派的興起,推動了清代地方官員中滿漢比例的變化。“外輕內重”的局面開始出現。曾國藩還在晚清創立了古文“湘鄉派”。他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