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針灸治療咳嗽的穴位和具體方法

針灸治療咳嗽的穴位和具體方法

艾灸能有效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對於治療咳嗽還是很好的,但是很多人會有疑問。哪些穴位應該艾灸?今天我整理了艾灸治療咳嗽的知識,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艾灸治療咳嗽的穴位

大椎穴

背部,低頭找到頸背中間的骨突,即第七頸椎棘突,在向下的骨間隙取大椎穴。

舒菲角

首先低頭,找到頸後中間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三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舒菲點就是兩個手指張開的地方。

鐘山角

在胸部上,前中線、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中點為穴位。

天突穴

在目前的頸部正中線上,胸骨上窩的中間就是天突穴。

天門雪

首先低頭,找到頸後中間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兩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天門穴位於兩指張開的壹側。

沈竹角

先低頭,找到頸後中間的骨突,也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三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柱點。

石膏點

先低頭,找到頸後中間的骨突,也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往下數四個這樣的突起,也就是第四胸椎的棘突,邊上的四個橫指就是膏藥點。

脾俞穴

沿著肩胛骨的下緣到脊椎做壹條直線。這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往下數四個突起,然後想兩邊張開兩個手指。

腎俞穴

取俯臥位,兩腰椎骨高點與第四腰椎平齊,向上數兩腰椎,兩指向兩側張開,形成腎俞穴。

豐龍穴

小腿前外側、膝外側眼與外側踝尖連線的關鍵點、筋骨前脊外的兩外側指為風龍穴。

定喘穴

首先低頭,找到頸後中間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0.5寸邊是定喘穴。

艾灸治療咳嗽

外感咳嗽灸

1,風寒襲肺

主要癥狀:咳嗽重濁,氣短,喉癢,咯痰薄白,常伴有鼻塞流涕,頭痛,四肢酸痛,惡寒發熱,無汗等癥狀,舌苔薄白,脈浮或緊。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臥位,艾灸大椎、風門穴。用艾條溫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鐘,5-10次為壹個療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5-7強,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壹療程;采用隔蒜灸法,每3-4周換壹次蒜片。灸的地方以濕潤、赤熱為適宜,患者感覺舒適。每穴5-7周,每日壹次或隔日壹次,急重癥每日兩次,7-10次為壹療程;根據選定的穴位進行無疤灸。先將少許蒜汁或油脂塗於待灸穴位的皮膚表面,再將麥粒大的艾炷放在穴位上。每個穴位3-7強,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壹個療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2.風熱犯肺

主要癥狀: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粘稠,咽幹咽痛,常伴有惡風、體熱、頭痛、流涕、黃體、口渴等表熱癥狀,舌苔薄黃,脈浮或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臥位,取列確、合谷穴、舒菲、大椎穴施灸。艾條灸溫和,每次持續溫熱刺激5-10分鐘。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灸時將姜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放壹個大或中艾條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

艾灸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3.風燥傷肺

主要癥狀:咽幹癢,幹咳,無痰或少痰並粘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血絲,咽幹,口唇幹澀,有味道,常伴有鼻塞,頭痛,微寒,體熱等癥狀,舌紅幹燥,津液少,苔薄白或黃,脈浮。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臥位,取定喘穴、大榭穴、風門穴、舒菲穴進行艾灸。艾條灸溫和,每次持續溫熱刺激5-10分鐘。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灸時將姜片放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放壹個大或中艾條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

艾灸功效:疏風潤燥,宣肺止咳。

內傷咳嗽灸

1,痰濕蘊肺

主要癥狀:咳嗽反復發作,早晨咳嗽尤其劇烈,咳聲重濁,痰多,痰粘或稠,色白或灰,胸悶憋氣,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臥位、大椎、風門穴、仰臥位、鐘山、天突、豐隆穴進行艾灸。艾條溫和灸,持續溫熱刺激,每次灸10-20分鐘,5-10次為壹療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施灸時,將姜片放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用大或中艾條施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采用隔蒜灸法,每3-4周換壹次蒜片。灸的地方以濕潤、赤熱為適宜,患者感覺舒適。每穴5-7周,每日1次或隔日1次,急重癥每日2次,7-10次為1個療程。

艾灸功效:化痰祛濕,止咳。

2.痰熱郁肺

主要癥狀:因咳嗽而氣短,或咽部有痰,痰粘稠或黃色,咳喘不爽,或痰熱,或咳血痰多,胸肋脹滿,或咳嗽引起胸痛,面紅,口幹口渴伴體熱,舌苔薄黃膩,舌紅脈滑。

艾灸穴位:患者仰臥屈膝,取太淵穴、三陰交穴,俯臥取舒菲、豐隆、陰陵泉穴。溫和艾條灸,持續溫熱刺激,每穴5-10分鐘,5-10次為壹療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施灸時,將姜片放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用大或中艾條施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

艾灸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3、肝火犯肺

主要癥狀:上氣咳嗽為不良反應所致,咳嗽時面紅耳赤,痰常卡於咽喉。咳嗽困難,且量少而粘稠,或痰呈絮狀,咳嗽導致胸痛、咽幹、口苦。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尖,舌苔薄黃津液少,脈數。

艾灸穴位:患者仰臥,屈膝取直尺、三陰交穴,行、俯臥位取舒菲穴。溫和艾條灸,持續溫熱刺激,每穴5-10分鐘,5-10次為壹療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施灸時,將姜片放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用大或中艾條施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

艾灸功效:理氣化痰,宣肺止咳。

4.肺陰不足

主要癥狀:幹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有血絲,或聲音漸啞,口幹咽燥,常伴午後潮熱,手足發熱,夜睡盜汗,口幹,舌紅少苔,舌淡津,脈數。

艾灸穴位:患者仰臥屈膝取太淵穴、三陰交穴、孔嘴穴,俯臥位取舒菲、膏藥穴施灸。溫和艾條灸,持續溫熱刺激,每穴5-10分鐘,5-10次為壹療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鮮老姜,根據穴位位置切成0.2-0.5厘米厚的姜片,中間刺幾個孔。施灸時,將姜片放在選定穴位的皮膚上,用大或中艾條施灸。當艾灸部位皮膚有灼熱感時,將姜片稍提起,或換艾炷再灸,每個穴位3-5個強。

艾灸功效:滋陰潤肺,斂肺止咳。

快速止咳藥

1,蘿蔔蔥花湯巧治感冒咳嗽

材料:1根蘿蔔,6根蔥,15g姜。

做法:鍋裏放三碗水,放入切碎的蘿蔔,煮熟,鍋裏放蔥姜,煮成壹碗湯,帶渣服壹次。

功效:適用於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畏寒,疲倦,酸痛。

2.紅糖生姜大棗湯,巧治感冒咳嗽。

材料:紅糖30g,鮮姜15g,紅棗30g。

做法:鍋中加入三碗水,放入紅糖、鮮姜、紅棗,煎至壹半。突然服用,服用後微微出汗。

功效:適用於祛風散寒,治風寒咳嗽,胃寒刺痛,產後寒瀉,惡陰。

3、香菜湯巧治感冒咳嗽

材料:香菜30g,麥芽糖30g,大米100g。

做法:淘米加水煲湯。取米湯三勺,加香菜、麥芽糖攪拌,蒸10分鐘,趁熱服壹次,註意避免風寒。

功效:適用於發汗,治療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蘿蔔蜂蜜巧治感冒咳嗽

材料:大白蘿蔔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克,麻黃2克。

做法:將蘿蔔洗凈,切片,放入碗中,倒入蜂蜜、白胡椒、麻黃等。,蒸半小時,趁熱服用,看到床上有汗就好了。

功效:適用於發汗散寒,止咳化痰,治療感冒咳嗽。

5、貝母鱉巧治陰虛咳喘

材料:貝母5克,甲魚1只(約500克),雞湯1公斤,蔥、姜、花椒、料酒、鹽適量。

做法:將甲魚宰殺,去頭及內臟,切塊備用。將甲魚放入蒸盆中,加入貝母、鹽、料酒、花椒、蔥、姜,放入籠中蒸1小時,趁熱服用。

功效:適用於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清熱,治療陰虛咳喘,低熱盜汗等。

6、鮮梨貝母巧治肺癰咳嗽

材料:鮮梨500克、貝母粉6克、糖30克。

做法:將梨去皮切塊,去核,填入川貝粉和白糖,放在壹起放在碗裏蒸,早晚分食。

功效:適用於清熱化痰、解郁解表,治療咳嗽或肺膿腫,癥見胸痛、畏寒、咳嗽、發熱、口幹、咽幹、痰黃腥臭或膿血痰。

猜猜妳有興趣:

1.艾灸解毒反應

2.艾灸經絡養生法

3.具體艾灸方法冬季艾灸最佳時間

4.咳嗽時的穴道

5.咳嗽穴位灸

6.艾灸後有哪些反應?正確的方法是什麽?

  • 上一篇:教妳冥想的正確姿勢
  • 下一篇:東北叫天天兒是藥還是水果?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