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嚴正花教授治療眩暈的經驗(重印)

嚴正花教授治療眩暈的經驗(重印)

嚴教授治療眩暈的經驗是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自創方藥“111湯”,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嚴正花教授認為,眩暈的發生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其中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肝五行屬木,性升,喜壹切而厭郁,主要負責放松精神,調節情緒。如果肝臟失去了散氣的功能,升降失常,就會導致頭暈。而且肝臟只是臟,身體是陰陽並用,靠陰血滋養滋潤,而陰血容易幹涸,所以肝風容易動。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與脾相乘,則脾失健運,氣血之源不足,氣血不能滋養清竅,也可能引起眩暈。另外,肝腎同源。如果患者年齡大了,先天根會逐漸衰退,水久不含木,肝臟失養,肝陽亢盛,也會引起頭暈。雖然眩暈的病因病機是多變的,但總是以虛實為基礎。虛是病之根,卻是病之標。但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且有風、火、寒、濕、瘀、陽虛之分。他們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壹起出現。臨床上看到的證候往往虛實夾雜。因此,眩暈的臨床診斷和辨證應具體分析,把握病因病機的關鍵點。壹般來說,病程長的往往是虛,精氣不足的多為虛,精氣不足的要填精養腎陰;氣血兩虛的人要補氣血,補肝腎。病程短者更傾向於實際,實證中痰火者多見,痰濕居中者宜燥化痰;肝火亢盛者,宜清肝瀉火;肝陽上亢者,宜平肝降逆。壹般來說,本病的發生多因陰虛陽亢,治療應以滋陰潛陽為主。

藥物成分

熟地黃15g、白芍12g、石決明30g、牡蠣30g、茯苓10~30g、丹參12~15g、益母草15g。

功能

滋陰潛陽,平肝降逆。

平方解

方中地黃味甘,微溫,善養陰血,治陰血不足;白芍味苦微寒,長於養血斂陰,平肝柔肝,治肝陽上亢,清竅不通所致的眩暈。二藥* * *為君藥,起滋陰養血、平肝陽的作用。石決明性鹹性寒,長於清肝瀉火、養肝陰、潛肝陽;生蠔味重、鹹、微寒,益於滋陰潛陽,能寧心安神。二藥* * *為臣藥,既幫助主藥滋陰潛陽,又能寧心安神。茯苓味甘,寧心安神,健脾;丹參微寒,清心安神,活血;益母草微寒,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牛膝補益肝腎,引火血降;四藥* * *為輔藥,既幫助君藥、臣藥平抑肝陽,補益肝腎,寧心安神,又能誘導火血下行,消除眩暈。白菊花性微寒,能平肝陽,清頭目;首烏藤性平,能養心安神,祛風通絡;兩種藥* * *用來做藥,壹種是平肝陽,養心安神,壹種是引心肝二經。諸藥合用,滋陰平肝,潛陽安神。

療法

眩暈屬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

臨床應用與加減

嚴正花教授的臨床經驗是,每當遇到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時,常以潛江湯加減治療,並註意辨證加減。厭食者,除去熟地黃,加入制首烏G、陳皮10g、炒麥芽10g;耳鳴患者,加30g磁鐵;腰痛患者,杜仲10g,桑寄生30g被添加;盜汗者,加五味子6g,浮小麥30g;大便粘稠者,加決明子30克,瓜蔞30克;陰虛火旺者,去熟地,加生地15g,麥冬15g;肝火過盛、急躁易怒、目赤者,加龍膽草6g、夏枯草15g;頭痛劇烈者,蒺藜12g、蔓荊子12g、川芎10g;被添加;眩暈嚴重者,天麻6~11g,鉤藤15g;被添加;失眠嚴重者,加炒棗仁30g,生龍骨30g。

檢查案例的示例

病歷1

張某某,男,70歲。退休工人。首診:2000年8月1。主訴:頭暈心悸40年復發。既往史:近期因對家人生氣引起頭暈、心慌、胸悶等不適。自測血壓150/120mmHg,去西院治療。我用西藥治療我的癥狀,但是改善不明顯。現在頭暈,心悸,胸悶,腹脹疼痛,飯後嘔吐,額頭腫痛,雙下肢浮腫,口幹口渴,小便不利。午睡,淺睡,壹天1行。舌質紅,苔薄黃,舌下顏色紫,脈滑。有前列腺肥大的病史。辨證:肝氣不舒,風陽擾亂,腎陰虧虛。治法:疏肝理氣,平肝陽,滋腎陰。處方;蒺藜12g、天麻6g、菊花10g、赤芍10g、蘇梗10g、香附10g、陳皮10g、炒枳殼10g、魚腥草(下)30g。7劑,水煎,每日1劑。第二次就診:2008年8月7日。服用以上7劑後,患者癥狀緩解,頭暈、胸悶、心慌仍有發生,燒心減輕,進食比以前好,方便,大便稀,壹天1~2排,睡眠差,腹脹疼痛,偶有反酸,口想喝水。舌紅,苔薄黃,脈滑。顏教授在上述基礎上加生牡蠣30g,澤瀉15g。七劑。水煎服,每日1劑。第三次診斷:14年8月20日。患者服用上述7劑後,癥狀緩解。輕微頭暈、胸悶、心悸、左下腹疼痛,排尿時疼痛減輕。緩解腹脹腹痛,燒心,驟咳,咽部有痰,色白,口幹慢,大便可接受。苔薄白,舌下紫,脈滑。處方:天麻6克,菊花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炒枳殼10克,藿香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丹參30克,生蠔30克。14劑量,水煎服,每日1劑量。第四次咨詢:2000年8月28日。服用上述劑量14後,癥狀明顯緩解。處方:天麻6克,菊花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枳殼10克,土茯苓30克,益母草30克,丹參30克,生牡蠣(先碎後炒)30克,澤瀉65438+。7劑,水煎,每日1劑。服用7劑後,癥狀全部緩解。

(編輯或作者的)註釋/評論/備註

顏教授認為,本案屬於肝陽上亢、風陽上亢之證。肝陽轉風,肝風內動,若驚擾領導,則眩暈。當肝陽上亢不受控制,氣血上沖時,就會看到額頭腫痛。肝主疏泄,肝軟,情誌疏泄,故急躁易怒。憤怒會導致氣郁火盛,陰津暗耗,陰不能制陽,從而加重各種癥狀。本例患者因腎陽虛,病程長,陰損陽損,不能溫水汽,出現雙下肢水腫、排尿困難。教授在治療此病例時,以平肝陽、滋腎陰為基本治療原則。方中蒺藜味甘溫,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為君藥;天麻和菊花有平肝陽的功效,赤芍清肝養血,白芍柔肝養血,丹參活血調經,三藥合用有養肝陰的功效。以上五味藥加強了滋補肝腎陰、平肝陽的功效,都是臣藥。紫蘇梗、香附、陳皮、炒枳殼四味藥合用,起到行氣抑肝的作用,從而調暢氣機,恢復疏肝理氣的功能。此外,嚴教授考慮到思想者久病致雙下肢浮腫、排尿困難等臨床表現,加用魚腥草、土茯苓、白茅根、益母草等祛濕利濕消腫之藥。嚴教授辨證論治準確,方藥精當,臨床療效顯著。

病歷2

王某某,男,68歲,退休幹部。初診:2年8月17主訴:復發性頭暈10年。現病史:10年前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欲仆”癥狀,西醫急診診斷為高血壓腦病。經過治療,癥狀有所緩解。10年來壹直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最近來看病,因為想補充中藥。現在頭暈,頭痛,乏力,左半身不遂,胸痛,出汗,口渴,口苦,睡眠差,厭食,排便無力,每日1。舌質紫暗,苔白膩,舌下紫,脈細。他有多次腦梗塞、腦萎縮、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史。辨證:肝陽上亢,瘀血阻絡。治法:平肝陽,通竅活絡。處方:白芍12g,天麻10g,菊花10g,赤芍G,丹參30g,桃仁10g,紅花10g,地龍12g,益母草30g,決明子(碎)30g,瓜蔞30g。第二次就診:2002年8月24日。患者服用上述7劑後,癥狀緩解。現在窮,無聊,無法排便,每天的作息是1。舌質紫暗,苔白膩,舌下紫,脈細。處方:蒺藜12g,天花粉15g,天麻10g,菊花10g,赤芍15g,丹參30g,桃仁10g,紅花10g,地龍10g。7劑,水煎,每日1劑。服藥後癥狀全部緩解,半年隨訪無復發。

(編輯或作者的)註釋/評論/備註

老年人肝腎不足是壹種生理現象。這壹帶的患者年近古稀,壹直性情急躁,五誌過於偏激,灼傷腎陰,導致陰虛不能斂陽,從而成為肝陽上亢之證。肝陽轉風,肝風內動,若驚擾領導,則眩暈。當肝陽上亢不受控制,氣血上沖時,就會出現頭痛。嚴教授在治療此案時,以平肝潛陽、通竅活絡為基本原則。天麻、菊花、決明子、石決明平抑肝陽,赤芍清肝柔肝,丹參、桃仁、紅花、地龍活血通絡,半夏、瓜蔞同用化痰通絡,達到祛病除癥的效果。服用7劑中藥後,患者癥狀有所緩解,於是在守方的基礎上,加上二診時的癥狀,鞏固療效。

  • 上一篇:我家巴西龜有眼疾!請某人來救援
  • 下一篇:韭菜炒雞蛋怎麽做簡單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