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以“循序漸進”的體驗式教學助力課堂

以“循序漸進”的體驗式教學助力課堂

以“循序漸進”的體驗式教學助力課堂

提高質量和效率

郭保斌(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第二實驗小學,274100,山東省)

落實“雙減”政策,最根本的是構建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這對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第二實驗小學立足於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學校“心學、潤物無聲”的辦學理念視野下,探索體驗式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和系統研究與實踐,促使學生在“真體驗”的過程中實現真學習、真成長、真發展。

首先,立足實際問題,明確課堂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許多學校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導致基本的課堂風格“濤聲依舊”。當前課堂教學中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壹,教師更重視“教程”設計而非“學習課程”設計,重教輕學,重預設輕生成。我們提倡“為生成而預設”,課堂上卻經常呈現“為預設而生成”。第二,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老師註重現成的答案和預設的結果,學生的認知、思維、情感沒有經歷壹個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第三,課堂教學強調硬灌輸、復雜分析、問答,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經驗。很多學生就像壹個模子,老師灌輸,學生只是被動應付,沒有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的“三維目標”中,第二維目標是“過程與方法”,旨在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在過程中獲得方法,培養能力。人生的成長需要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獲得,學習過程的缺失也意味著學習經驗的缺失。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關註學習過程的發展,關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

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探索以“立心潤德”的辦學理念來指導教育教學,讓這種理念在課堂上生根發芽。學校通過建設“日歷教室”,讓學生在體驗中體驗、成長,通過體驗實現“積極向上、德才兼備、知行合壹”的教育目標,最終落實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

第二,進行系統研究,尋求課堂教學的改進策略。

我們聚焦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通過系統研究,積極尋求有效的改進策略。

1.把脈,找癥結。

首先,在聽課對比中找到差距和不足。我們選取壹些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課堂教學視頻,組織教師反復聽課並相互比較,填寫聽課反思表。聽課的反思形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壹是聽課後的評價,二是自身的不足,三是改進措施。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各科組老師互相交流,找出性問題,明確努力方向。

其次,在學習和磨礪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推理思路。學校積極爭取上級教研部門的支持。壹方面邀請市教科院、區教研室的教研專家走進學校,查詢各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另壹方面,實行教研員駐校制度,邀請學科教研員全程參與指導教師個人和集體備課,努力做好課例研究和研修工作。在反復的打磨中,問題越來越清晰,思路越來越清晰。

最後,在問題整理中找到癥結和“藥方”。我們把問題的癥結歸結為“三多三少”:多關註自己,少關註學生;多註意預設,少註意生成;多關註結果,少關註過程。比如我們發現課堂上有壹種“找救命稻草”的現象,就是老師提出壹個問題後,最怕“把事情復雜化”,總想“開船”

壹帆風順”,如果學生答錯壹個又壹個,那麽老師就恨不得馬上找到正確答案,這在課堂上被視為“救命稻草”。這說明很多老師只有自己的眼光,只有自己的預設,只想得到結果,卻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和學習的過程。

2.加強管理,抓住關鍵。

弄清問題的癥結後,我們再考慮如何處理。

壹方面,學校加強“導學系統”建設,將教學管理的重點放在教師備課、上課考勤、作業批改、課後輔導、學業測試上。比如我們明確了“壹課三備”的制度,包括課前預習、課中再創造、課後再反思。同時還提出了“課前備課三步曲”:自帶(自主學習教材),掌握教材,解決“是什麽”的問題;借(借助教學參考書備課),吃透教材,解決“學什麽”的問題;參與準備(參考相關教學設計完善教案),設計過程,解決“怎麽學”的問題。

另壹方面,註重“學導體系”的構建,註重教師備課中“學課”的設計。壹是制定“學生學習日常規”,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學習;二、圍繞“學習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按照“定位-自學-討論-探究-拓展-自測”六個步驟,精心準備指導方案。比如在“自學”環節,我們精心設計了“課前學習清單”,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復習環節、信息收集、新知識探索拓展五個方面。

3.明確過程的方向

我們反對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過分強調“模型”,但在改革初期,在教師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建立教學模型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為此,我們探索閉環式、漸進式的備課、研課、研課、展課、評課,逐步明確課堂改革的基本風格,形成以“六步教學法”為核心的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六步”包括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檢查預習、了解學習情況、調整預設、以學施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強化指導、深度學習、課內測試和延伸。在環環相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實現循序漸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實現“循序漸進”,註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實施“六步教學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壹些教師在教學中無所適從。針對這壹現象,學校迅速扭轉局面,重新審視“六步教學法”。我們發現,這種教學過程雖然體現了“變教為學,先學後教”的思想,但線條更粗,步子更大,教師原有的水平和能力無法壹下子掌握,容易出現思想和實踐“兩張皮”的現象。於是,我們立即調整工作思路,遵循落實、細化、減量的原則,開展了體驗式課堂教學“循序漸進”的研究。實施的基本路徑包括三個步驟、六個步驟和七個環節,簡稱“三六七”教學,即通過從上壹級開始,逐步增加第壹級,逐步增加第二級,實現六個層次的“學”和“知”。

1.從上層開始:準確定位,引導學生從“初學者認識”

壹、課前預習,初學者知道。這壹步主要包括檢查預習、了解學習情況、關註學習情況和調整預設兩個環節。預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應註重引導學生運用預習方法,如收集資料、記要點、做評語、做筆記等。教師要通過檢查預習效果,充分了解學習情況和學生的“收獲”和“困惑”,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情境,準確定位教學方向、目標和難點,快速調整、增減備課思路和環節,準確實施以學導教,提高學與教的針對性。這個教學環節,考驗的是老師的積累、智慧和能力。

第二,獨立合作,互相學習。接下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圍繞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制定學習清單或指導計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更好地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悟自讀的能力。在完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相互學習、相互認識,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循序漸進:努力學習,帶領學生從“再學再知”走向“學深知透”

先問題引導,再學習。這壹步重點是領導老師。

牢固樹立問題意識,通過學案指導和問題指導,在自主學習和互學互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達到新的學習和認知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設置非常重要,需要包括三個重點:壹是問題的提出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著眼於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二是註重學習情境,有利於建立知識聯系,實現學生認知和情感的螺旋式上升和“循序漸進”;第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素質。

第二,妳應該在教學和學習中小心謹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互補,教師應該能夠發現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後的表面和困惑點。這些膚淺和疑惑是學生能力所不及的,靠自己和團體是無法完全解決的。他們需要老師講課和指導。老師的有效講解,潛移默化的指導,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深入學習才會真正發生。

3.?循序漸進二階:精心設計,幫助學生從“真學真識”走向“廣學廣識”

第壹,當妳在課堂上訓練的時候,妳真正學到的是真正的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學生是否學了、懂了、做了,需要在課堂上測試,在課堂上達標,實行“公開、清晰”。教師要精心設計測試的內容和方法,準確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增強身體抵抗力,糾正錯誤,測試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了,知道了,理解了,學生的學習是否真的是通過帶學的練習和課堂訓練發生的。

第二,拓展提高,拓寬知識面。教師要根據課內測試的情況,精心設計拓展環節,引導學生進入社會、生活和更廣闊的視野,豐富知識,強化能力。這壹步旨在拓展和延伸類似的知識領域,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舉壹反三,學用結合,知行合壹,從而鞏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學生積累知識儲備,增強學術素養,提高學習能力。

這六個層次的“學”和“知”是壹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漸進螺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編寫教材的邏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淺入深、由窄入寬、由自主學習到同伴學習、師生學習,逐步“學”和“知”,實現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逐步提高。

  • 上一篇:雙氯芬酸鈉的成分是什麽,主要用途是什麽?
  • 下一篇:高中生喝什麽湯補腦效果極佳?

    高中生喝什麽?健腦1,紅棗蓮子粥。

    與其他粥相比,棗蓮子粥是壹種常見的甜粥。

    紅棗蓮子粥除了好吃,還有很好的補血、安神、健腦的功效。

    2、木瓜黃豆豬腳湯:木瓜1、豬腳1、黃豆100克、鹽、蔥花、雞精各適量,刮去豬腳皮切成塊,用開水燙壹下去腥;鍋中燒開適量水,然後放入蔥、姜、料酒,將黃豆、豬蹄用小火燉2小時;木瓜去皮,去籽,放入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