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湯
附子二片(碎八片,去皮,辛熱)、茯苓三兩(甘平)、人參二兩(甘溫)、白術四兩(甘溫)、芍藥三兩(酸涼)
右五味,八升水,三升開水,壹升暖衣,每日三次。
劉渡舟
陰陽兩虛不同於陰虛有熱,背惡寒不同於白虎加人參湯。後面是陽之府,附子煎劑因陽虛惡寒,與參湯、白虎不同,口幹不燥。這裏是壹證兩方,用艾灸補楊琪,為附子湯爭取時間。這裏少陽病背部惡寒時,陽氣會較弱,要具體看。
這篇文章是附子湯的第二證,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太陽和少陰的區別。身痛、關節痛、發熱、脈緊為麻黃湯證;現在,結合手腳冰冷和脈沈,表明陰陽不足,楊燦達不到四肢,所以關節疼痛。這裏麻黃湯的證和虛實有區別,表裏有別。這裏用附子湯補陽散寒。如果這個有退燒,那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或者麻黃附子甘草湯。附子湯有兩種,壹種是以背部陽虛惡寒為主,壹種是手腳冰涼,脈反而全身疼痛,壹種是陽虛惡寒,壹種是陰寒引起的全身疼痛,這就是附子湯的治療效果和範圍。
胡喜樹
劉誌傑
少陰病,表虛寒證,口中中和,是由於胃中飲寒,背部惡寒,中焦停飲所致。雖然沒有自感嘔吐腹痛,但也有太陰病,所以是少陰傳變的太陰病。臨床上,背部發冷的患者,都是因為內胃戒酒引起的。在口中中和就是味覺不敏感,吃起來無味,粘稠。這個只能用熱藥解決。書上說艾灸的是中脘和阿是穴。
附子湯是壹個常用的方子,如果肚子飽了,食欲差,口中沒有味道,背部怕冷,或者全身怕冷,微渴不願飲,心慌不寧,睡眠障礙,都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