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手指部位的正確刮痧方法?

手指部位的正確刮痧方法?

刮削工具包括刮削板和潤滑劑。工具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刮痧治療和保健的效果。古代以勺子、銅錢、嫩竹板為刮削工具,以香油、水、酒為潤滑劑。這些工具雖然容易獲得,也能起到刮痧治療的作用,但是因為簡單,不需要藥物治療,所以很少使用。目前選擇了很多具有藥物治療效果且無副作用的加工工具。這樣的工具可以起到雙重作用,既可以作為臉頰刮痧工具,也可以作為治療工具,可以明顯提高刮痧的療效。

第壹,刮痧板

刮板是刮削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種形狀的刮痧板和多功能的刮痧梳相繼問世,包括水牛角制品和玉器制品。水牛角堅韌光滑耐用,藥用資源豐富,加工簡單。其藥性與犀牛角相似,但藥性較弱,常用作犀牛角的替代品。水牛角味辛、鹹、寒。辛能行氣、活血、滋補;鹹可以軟堅;寒能清熱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理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玉味甘,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據《本草綱目》記載,玉有啞聲、解煩渴、解虛喘、寧心養性的作用。它是壹種精氣良藥,能避免病氣汙濁。古代人經常在手腕、脖子和腰部佩戴玉器。如果把玉刮痧板戴在漢族中間部位,不僅使用方便,而且通過局部按摩和對某些成分的慢性吸收,還可以養心、強身、祛病。水牛角和玉石刮痧板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無副作用。

刮板壹般為矩形,邊緣光滑,圓角。刮刀的兩個長邊略厚略薄。薄面用於刮人體平坦部位,凹厚面適合按摩保健刮,刮角適合刮人體凹部。刮板(專利號我們設計的96201109.66)適用於經絡全息術的兩種刮法。刮痧板的壹面有對稱的圓角,它的兩個角不僅適用於刮痧人體的凹陷部位,也適用於刮痧頭部的脊柱和全息穴位。

水牛角和玉石制品的刮痧板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晾幹或灑水擦拭消毒。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壹塊專用板使用。水牛角刮刀如果長時間放置在潮濕的地方,或浸泡在水中,或長時間暴露在幹燥的空氣中,都會開裂,影響使用壽命。所以刮洗後要立即晾幹,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裏保存。存放玉盤時避免磕碰。

第二,潤滑劑

刮痧治療的潤滑劑應該是具有藥物治療作用的潤滑劑。這種潤滑劑應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無毒副作用的藥物和滲透性強、潤滑性好的植物油制成。藥物的治療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植物油具有滋潤和保護皮膚的作用。刮痧時塗抹潤滑劑,不僅可以緩解疼痛,加速致病因素的排出,還可以保護皮膚,防止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潤滑劑有兩種:活血潤膚脂和刮痧活血劑。活血潤膚脂的作用範圍很廣。因為是軟膏制劑,所以不僅潤滑性好,而且容易被皮膚吸收,具有持久的活血潤膚作用。特別適合面部美容刮痧,刮痧護膚兩用。

第三節刮削方法及刮削後的反應

正確的刮痧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療效,縮短愈合時間。本節介紹的七種刮痧方法,不僅針對刮痧的特點,還參考了針灸推拿的壹些手法,適合身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和病證需要。臨床癥狀可根據部位和癥狀綜合應用,掌握刮痧要領,了解刮痧後的反應。

壹、執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刀,刮刀底邊橫放在手掌上,拇指和其他四指彎曲分別放在刮刀兩側。

二、刮痧法

1,表面刮削法

用手持刮刀,刮的時候刮刀1刃接觸皮膚,刮刀向刮的方向傾斜30 ~ 60度,以45度角用的最多,用腕力同向多次刮,有壹定的刮長。此手法適用於身體相對平坦部位的經絡和穴位。

2.角度刮削法

將刮刀的邊角自上而下刮在穴位上,刮面與刮下的皮膚呈45度傾斜。此刮痧法多用於肩肩真穴、胸中府穴、雲門穴。

3、點擊法

刮刀的角度與穴位成90度角垂直,由輕到重,逐漸用力,過壹會兒再突然提起,使肌肉恢復,反復多次,手法連貫。此手法適用於無骨軟組織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任重穴、膝眼穴。

4.打漿方式

用刮刀壹端的平面輕敲體表穴位。拍打法多在四肢進行,尤其是顳窩和膝窩。拍擊時,必須先在拍擊部位塗刮擦潤滑劑。拍打法可以治療肢體疼痛、麻木和心肺疾病。

5.教學揉捏法

將刮刀的壹角以20度的角度壓在穴位上,輕輕旋轉。刮刀的角平面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速度較慢。摩擦力應該深入皮下組織或肌肉。常用於治療對臟腑作用較強的穴位中的痛點,如合谷、足三裏、內關、頸背部和腰部的全息穴位。

6、刮痧法

刮刀的邊角與穴位區成90度角垂直,刮刀始終不離開皮膚,短距離(約1英寸長)施加壹定壓力,來回或左右摩擦。這種技術適用於頭部的全息穴位。

7.舒正經絡法

根據經絡的方向,用刮刀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沿著經絡刮,要輕柔均勻用力,平滑輕柔,連續不斷。壹個刮面要長,壹般從肘關節和膝關節刮到腳尖。常用於整體調理經絡,放松肌肉,消除刮痧後的疲勞。

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病情和刮痧部位,靈活選擇或組合幾種刮痧方法。

三、刮痧要領

1,按下壓力

刮痧時,除了在刮痧方向用力外,更重要的是對皮膚有向下的壓力,因為經絡和全息穴位在人體內有壹定的深度,刮痧力必須傳到深層組織才能有治療效果。刮刀力的穿透深度要達到皮下組織或肌肉,力大的話可以達到骨骼和內部肌肉。刮紗不要用按壓力,只能在皮膚表面摩擦。這種刮痧方法不僅沒有治療效果,還會因為反復揉搓造成表皮水腫。但是,壓力越大越好。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治療時的壓力強度也不同。每個部位的局部解剖結構不同,所能承受的壓力強度也不同。骨骼突出部分的壓力要比其他部分適當降低。強度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耐力來定。正確的刮削手法應該始終保持按壓力。每次刮的速度要均勻,力度要穩。不要忽略了重量,輕頭重尾,或者輕頭重尾。

2、點、面、線結合

點是穴位,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註入體表的部位。面是指刮痧治療時刮刀邊緣接觸皮膚的部分,約1英寸寬。這個面,就經絡而言,就是它的皮膚;用全息洞穴面積來說,就是它的洞穴面積。線指經絡,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線,與體表平行,走向較深,寬約1mm。點。面線結合的刮痧方法是疏通經絡,加強對重點穴位的刺激,掌握壹定的刮痧寬度。因為刮痧的範圍是在經絡的皮膚範圍之內,而經絡線正好在皮膚範圍之下,所以刮痧有壹定的寬度,便於精確地包容經絡,全息穴位區的刮痧是有壹定面積的區域。刮痧法以疏通和調整經絡為主,強化重點穴位為輔。與經絡、穴位相比,重點在經絡。刮擦的時候重點是找經絡,失其點而不失其經更好。只要經絡的位置準確,穴位就在其中,對經絡整體的疏通和調節作用總是被重視的。點面線結合的方法是刮痧的特點,也是刮痧簡單易學,療效顯著的原因之壹。

3.刮削長度

刮痧經絡時,要有壹定的刮痧長度,大約4到5寸的市尺。如果要治療的經絡較長,可以分段刮。關鍵穴位的刮擦除了凹陷部分外,還要有壹定的長度。壹般以穴位為中心,上下總長4到5寸,重點發力穴位。在刮的過程中,壹般要先刮壹部分再刮另壹部分。當遇到病理反應嚴重、刮痧反應大的穴位或穴位時,為了緩解疼痛,可先刮痧其他穴位。我們先在這裏休息壹下,然後再繼續治療。

第四,刮後的反應

刮痧治療,由於病情不同,治療區可能會出現不同顏色、不同形式的刮痧。皮膚表面有鮮紅色、暗紅色、紫色、青色黑斑。濕疹呈散在、密集或斑片狀,濕邪重者皮膚表面可見水皰樣濕疹。皮下深層的疑病癥,大多是大小不壹的腫塊或結節。深層皮膚表層皮膚隱約可見藍紫色。刮痧治療過程中,刮痧局部皮膚有明顯發熱感。

刮治約半小時後,皮膚表面的痕跡逐漸融合成片。深部腫塊樣結核慢慢消失,逐漸從深部擴散到體表。約12小時,腫塊樣結核表面皮膚逐漸變成藍紫色或藍黑色。深部結節狀結核消退緩慢,12小時左右皮膚表面逐漸呈青紫色或青黑色。

刮痧後24 ~ 48小時內,刮痧表面皮膚觸摸時有痛感,刮痧嚴重的皮膚表面略熱。如果刮痧手法過重或刮痧時間過長,體質較弱的人會出現短時間的疲勞反應,嚴重者會在24小時內出現低燒,休息後就會恢復正常。

擦傷的痂通常在5到7天內消失。消失的時間與噴發的位置、顏色和深度密切相關。胸背部、上肢、淺色痂、皮膚表面的痂消退快,而下肢、腹部、深色痂、皮下深部的痂消退慢。陰經引起的濕疹比陽經引起的濕疹消退慢,壹般延遲到2周左右。

第四節人體各部位的刮痧方法和順序

根據人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選擇刮痧方法,根據病情需要確定刮痧順序。在治療過程中,擦拭同壹位置的穴位後,擦拭另壹位置的穴位。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體位要舒適,有利於配合治療,盡量減少穿脫衣服的次數。

壹、人體各部位的刮痧方法

1,頭

頭上長滿了頭發,必須用瘦臉法刮擦。不需要塗刮擦潤滑劑。為了增強刮削效果,可以用刮削器的薄邊或刮削器的邊角進行刮削,每個部位刮削30次左右,直到頭皮感到發燙為止。

太陽穴:用刮刀的角從前到後或從上到下刮太陽穴。

頭部兩側:刮刀從頭皮點到下鬢角垂直放置,沿著耳朵上的發際線向後下刮至後發際線。

頭頂:頭頂以百會穴為界,從左向右刮至額頭發際線或從額頭發際線刮至百會穴。

後頭:後頭從百會穴向下刮至後頸發際線,從左至右依次刮。風池點可用刮刀刮角。

頭部也可以百會穴為中心放射狀刮。

全息穴位區:額頂帶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刮。從上往下刮頂枕帶和枕下側帶。頂頸前斜帶或頂顳區後斜帶和頂區後斜帶自上而下刮。額中帶和額旁帶的治療是上下刮痧,保健可以上下或左右刮痧。刮削法用於刮削全息點區域。

2.臉

按照肌肉方向由內向外擦拭面部。面部淤血影響美觀,手法要輕柔,切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擦。治療眼、口、耳、鼻疾病,必須經本人同意後,方可刮痧。刮痧的力度、方向、角度和頻率,以刮痧的方便程度和患者局部的耐受程度為依據。

3.背部

從上到下擦背。壹般先刮背部中線督脈,再刮兩側膀胱經、夾脊穴。肩膀要從脖子刮到兩邊的肩膀。使用全息刮痧法時,先局部摩擦穴位區內督脈和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再自上而下刮痧穴位區的經絡。

4.胸部

在胸部正中線上,從天突點到鐘山點,用刮刀的邊角從上往下刮。

在胸部兩側,以身體前中線為界,沿肋骨由內向外將刮刀全緣向左右(先左後右)刮,註意乳頭。中府穴的邊角要用刮刀從上往下刮。

5.腰

腹部從上往下刮。可以從左到右依次刮刮刀的整個邊緣或刮刀的1邊緣。如有內臟下垂,應從下往上刮。

6、四肢

從近端向遠端刮四肢。下肢靜脈曲張、水腫患者,應從遠端向近端刮除肢體,關節、骨骼突出部分應減輕。

二、整體刮順序

整體刮痧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部、背部、腰部或胸腹,再四肢。背、腰、胸、腹可以根據病情刮。壹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身體左側,再刮身體右側。

三、刮痧治療的實施步驟

1,選擇工具

刮板邊緣要光滑,邊角要鈍,厚度要適中。仔細檢查邊緣是否有裂縫和粗糙,以免傷害皮膚。

2、解釋工作

患者初診刮痧時,應先向患者介紹刮痧常識。對精神緊張和疼痛敏感者,要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3.選擇身體姿勢

我們要選擇壹個便於刮痧者操作、能充分暴露刮痧部位、能讓患者感到舒適、有利於放松刮痧部位肌肉、能長期配合的體位。

壹般落座,選擇有靠背的椅子。剃背,男的面向椅背坐,女的坐側面,這樣身體就能靠上了。刮胸、腹、上肢、下肢前側,取正坐姿。刮下肢背部時,采取站立姿勢,雙手靠在椅背上。病情較重或體力較弱的虛證患者,可采取臥位,根據刮痧部位的需要,采取仰臥位、俯臥位或側臥位。擦傷部位的肌肉放松有利於手術。

4.塗抹刮擦潤滑劑

露出刮痧部位,在刮痧經絡穴位塗刮痧潤滑劑。可從噴嘴擠出少量活血潤膚油,塗抹在刮傷部位,用刮刀均勻塗抹。如果用刮痧活血劑,瓶口朝下,這樣刮痧活血劑會自己慢慢從小孔滴出來,不允許用來擠壓。因為刮痧和活血劑太多,不利於刮痧和擦拭,會順著皮膚往下跑,弄臟衣服。

5、刮痧

手持刮刀,先用刮刀邊緣自下而上均勻塗抹滴在皮膚上的刮痧潤滑液,再用刮刀薄面邊緣自上而下或由內向外同方向刮,約1英寸寬。註意每次刮痧從開始到結束的力度要均勻,每個經絡或穴位區域根據病情刮20 ~ 30次左右。

第五節補瀉手法

刮痧療法以刮痧為主,對於不同體質、不同病證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刮痧方法。臨床上有補法、瀉法、平補瀉法三種。刮痧技術由兩個因素決定:刮痧力度和速度。

壹、補法、瀉法、平補謝平法

1,補碼法

補法壓力低,速度慢,能激發人體正氣,恢復低下的機能。臨床上多用於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消瘦等虛證患者。

2.吹掃方法

該瀉法壓力大,速度快,能祛邪,使機能亢進恢復正常。臨床上多用於年輕、強壯、初發、急性或強經驗性患者。

3、平步謝平法

平補謝平法,又稱平刮法,有三種刮法。第壹種是按壓力大,速度慢;第二是按壓力小,速度快;第三種是壓力和速度適中。具體應用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靈活選擇。其中,壓力和速度適中的手法容易被患者接受。平補謝平法介於補法和瀉法之間,常用於正常人的保健或虛實夾雜的治療。

補瀉手法的原理適用於上述的面刮法、角刮法、拍打法。

第二,各種技巧的具體運用

首先,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確定刮痧手法。但不管是什麽證型,都應該先從補充刮宮開始,然後根據體質和體位決定壓力,再逐步過渡到平刮和瀉刮,讓患者適應。對於虛證患者,以補刮法為主。在補充刮痧的基礎上,可將平刮法短時間施用於主要經絡穴位,以增強治療效果。經驗性患者可以通過拉稀刮宮治療,然後通過補充刮宮結束。或治療結束後,通過疏通理氣,調理氣血。掌握臟腑辨證方法者,可根據病情靈活運用,如虛實類型,氣盛則瀉刮經脈,氣不足則補刮經脈。

三、決定補瀉效果的因素

補瀉的效果是由壹個因素決定的:身體的狀態,穴位的特性,刮痧擦拭的方法。刮痧技術是因素之壹。身體的狀態直接關系到補瀉的效果。當體內正氣充盈時,經氣容易被激發,刮痧擦補瀉效果顯著。當人體正氣不足時,經氣不易激發,刮痧擦補調節緩慢。穴位的特性也是壹個因素。有些穴位比較強,比如足三裏、關元。刮這些穴位可以補虛。有些穴位有瀉下作用,如肩井穴、曲池。刮痧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中醫經絡理論認為“順經行氣則補,逆經行氣則瀉”。刮痧療法中,養生刮痧和壹般疾病治療不必拘泥於此理論,主要依靠刮痧手法的速度和力度來補虛減實。對於體質較弱的虛證,可以參照此理論,根據經絡氣血運行方向進行刮擦,進行補瀉。

第六節經絡全息刮痧療法的類型和療程

經絡全息刮痧法可分別用於治療刮痧和保健刮痧,可根據健康狀況選擇。治療刮痧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但保健刮痧沒有時間要求。刮痧療法的療程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可以根據病情靈活掌握。

壹.刮擦的類型

1,刮痧療法

刮痧的治療方法適用於各種疾病和證候的治療。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調理臟腑的作用。治療刮痧必須塗抹刮痧潤滑劑,並遵循上述步驟。面部護理、保健刮痧或美容刮痧可以塗上活血潤膚脂。刮痧活血劑不要直接塗在臉上,防止流入眼睛。擦臉前可以在刮刀邊緣滴壹點。

2、養生刮痧

保健刮痧適用於健康人群預防疾病,或慢性病恢復期,以及刮痧的兩種治療方法之間。養生刮痧的作用是刺激經絡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保健刮痧不使用刮痧潤滑劑,而是直接用刮痧器厚面的邊緣擦拭皮膚,或者隔著衣服擦拭。刮力度介於輕重之間。因為沒有使用刮痧潤滑劑,所以可以壹直刮到局部發紅或有熱感為止,以免損傷皮膚。每個部分壹般刮10次左右。如果頭部有毛發,可以用刮刀的薄邊或刮梳,刮力度可以適當加大。壹般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

第二,刮的時間

1,刮時間

刮痧治療過程中,排出汗毛孔,消耗正氣。為了有助於扶正祛邪,又不損傷正氣,治療時間壹般限定在25分鐘以內,壹次治療壹個病。如果使用瀉刮法超過25分鐘,就會過度消耗精氣,導致疲勞反應。

刮痧的治療應在飯後半小時進行。

刮痧第壹次治療後,待刮痧部位消退後,方可進行第二次治療。消失的時間與患者的體質、病情、出疹的部位、刮痧的次數有直接關系,壹般在5 ~ 7天左右。因此,刮痧的兩次治療間隔應為5至7天。為了促進刮痧的消退,可以在兩次治療之間進行保健刮痧。如果需要持續治療,可以刮其他部位的全息穴位。

2、養生刮痧時間

保健刮痧的刮痧力度比較輕,各部位刮痧時間短,不會出現刮痧現象,所以保健刮痧可以每天進行,沒有時間限制,沒有間隔。

三、刮痧的過程

刮痧療法屬於自然療法。刮痧板是用來處理皮膚表面的。刮痧板和潤滑劑雖然有壹定的藥效,但只是接觸皮膚表面,具有保護和滋潤皮膚、加強經絡疏通和刺激全息穴位的作用,進入體內的藥量很少。所以刮痧沒有嚴格的療程。刮痧治療中,為了觀察治療反應和療效,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療程大致確定如下:急性病兩個療程為壹個療程。慢性病四個療程。

第七節適應癥、註意事項和禁忌癥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經絡氣血運行不正常,臟腑陰陽失調所致。經絡理論是中醫治療的理論基礎,基於經絡理論和全息診療理論的全息刮痧方法廣泛適用於臨床各種疾病。經絡全息刮痧法是以刮痧皮膚的經絡穴位和全息穴位為治療手段。這種特殊的治療手段使其對某些疾病有顯著療效,而這些疾病就是其最佳適應癥。

經絡全息刮痧安全有效。雖然沒有明顯的禁忌癥,但由於是在皮膚表面進行,有壹定的按壓壓力,所以對某些疾病應慎用或禁用。

  • 上一篇:臉上的痘痘已經長了好幾年了,總是越長越好,有時候還很厲害。有什麽補救辦法可以治療嗎?我今年20歲。
  • 下一篇:壹種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的中藥方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