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疤痕灸,又稱化膿灸:施灸時,先將少量蒜汁塗於穴位,增加粘著力和刺激性,再將大小適宜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火點燃艾炷進行艾灸。每壹個強艾炷都必須燒完,除去灰燼後才能繼續輕松地活下去然後灸,直到規定的強灸次數結束。艾灸時,由於火灼傷皮膚,可引起劇烈疼痛。這時可以用手在艾灸點周圍輕輕拍打,緩解疼痛。壹般情況下,艾灸後1周左右,艾灸部位會化膿形成艾灸瘡,大約5-6周後,艾灸瘡自愈,脫落後留下疤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淋巴結核等慢性病。
(2)施無痕灸時,取少量凡士林塗在穴位上,使艾條易貼,然後將大小合適的艾條放在穴位上點燃灸。當艾條燃燒2/5或1/4,患者感到輕微灼痛時,可輕松復灸。如果用麥粒較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醫生可用鑷子柄將艾炷取出,然後繼續移位施灸,直至按規定施灸完畢。壹般艾灸要做到局部皮膚發紅不起泡為止。因其皮膚無燒傷,艾灸後不化膿,不留疤痕。此法可用於壹般虛寒疾病。
2.間接灸是用藥物將艾炷從穴位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壹種灸法。如隔姜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是將新鮮生姜切成直徑約2-3厘米、厚度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打幾個孔,然後將姜片放在待灸的穴位或患處,再將艾條放在姜片上點燃灸。艾條燒完了,就容易施灸了。艾灸後,指定次數的強壯者應使皮膚紅潤無泡沫。常用於嘔吐、腹痛、腹瀉、寒性關節痛。
(2)隔蒜灸的新鮮蒜頭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中間打若幹個孔,然後放在待灸穴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灸。艾炷燃盡後,易炷再灸,直到規定的強灸次數完畢。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結核,肺結核和初期腫脹和潰瘍。
(3)隔鹽灸用純鹽敷在肚臍上,或在鹽上放壹片薄薄的生姜,上面放壹個大艾炷灸。圖149。常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中風。
(4)附子餅隔附子灸將附子磨成粉末,用酒調制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放在待灸穴位或患處,再放上艾炷灸至規定數為濃。常用於治療陽痿、早泄或因精氣下降引起的慢性潰瘍。
3.艾條灸:
(1)艾條灸取24克純凈、柔軟的艾條,鋪在壹張長26厘米、寬20厘米的細草紙上,卷成直徑約1.5厘米的圓柱形艾條卷,用柔軟、松散、堅韌的桑皮紙包裹,用膠水或漿糊密封。還有肉桂、幹姜、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6克細粉滲入每根艾條中,成為壹根藥條。艾灸可分為溫和灸和鳥啄灸。(2)A、溫和灸時,將艾條壹端點燃,對準待灸穴位或患處,距皮膚約2-3厘米,然後熏灸。圖150。以煙熏、烘烤使患者局部感到溫暖而無灼痛感為宜。壹般每個部位艾灸5-7分鐘,直到皮膚發紅。對於昏厥和局部不敏感的患者,醫生可以將中指和食指分開,分別放在艾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生手指的感覺來測量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整艾灸距離,防止燙傷。
B.當鳥啄灸時,艾條的點燃端並不固定在距施灸部位皮膚壹定距離處,而是像鳥啄壹樣上下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