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以背痛、僵硬為特征,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腰椎、胸椎、頸椎。約壹半的患者還可累及四肢關節。由於其臨床病理和X線改變不同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已被公認為壹種獨立的結締組織病。

壹、病因病機中醫認為“風、寒、濕相混,合而為痹”,是痹證的壹般外因。其內因與先天稟賦不足、腎陽虛有關。外因以寒濕或濕熱為主,或與外傷後瘀血阻滯督脈有關。由於身體虛弱,風寒濕熱以外的邪氣乘虛而入,內外結合,陽氣不改。寒邪為筋骨所固有,影響筋骨的營養和潤澤,阻滯經絡,阻滯氣血。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1.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寒濕、濕熱浸淫、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先天稟賦不足、腎精不足、骨脈失養所致。

(1)風寒侵襲:該病是由於長時間呆在潮濕寒冷的地方,或在雨中涉水,風吹時出汗,穿著濕冷的衣服,或氣候劇變,寒熱交替,使風寒侵襲人體,註入經絡,滯留關節,阻滯氣血所致。

(2)濕熱浸淫:當氣機濕熱,或夏季時間長時,濕熱之汽或寒濕日積月累,郁化為熱,濕熱之邪浸淫經絡,阻滯氣血,不能滋養筋骨,故得此病。

(3)瘀血阻絡:跌打挫傷、腰背損傷、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

(4)腎精不足:先天稟賦不足,加上勞累過度,或久病不愈,或年老體衰,或房室結不足,筋骨失養,腎精不足。

綜上所述,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筋骨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而寒濕痹阻、濕熱浸淫、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是引起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2.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主要有以下六項指標:

(1)骶髂關節炎是本病的主要診斷標準之壹,正常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早於脊柱,有利於早期診斷。骶髂關節炎的X線表現可分為三期:①早期關節邊緣模糊稍密,關節間隙增寬。②中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增生與腐蝕交錯,髂骨致密帶增寬,最大寬度3cm。③晚期關節間隙消失,骨致密帶消失,骨小梁通過,表現為骨強直。

(2)胸痛、僵直。

(3)腰痛、僵直已超過3個月,但休息不能緩解。

(4)限制腰部運動。

(5)擴胸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繼發性疾病。

以上六項指標中的1可以通過添加任何其他項目進行診斷,最後5項中的4項也可以進行診斷。

第三,辯證治療

1.風濕寒邪外感型

根據辨證,腰背部急性疼痛,或臀股相連,或膝脛相牽,或見寒熱,腰背部感覺寒冷,天冷時較重,冷暖減輕。脈緊,苔白膩。

治風寒濕痛。

方劑三痹湯加減:熟地黃65438±05g,秦艽、當歸、杜仲、黨參、黃芪、續斷、茯苓各65438±02g,獨活、川芎、芍藥、桂枝、牛膝、防風、制草烏各65438±00g,阿莎麗6g。

2.濕熱浸泡型

根據辨證,運動後腰腿痛可減輕,無明顯畏寒而惡熱。舌紅,苔黃,厚膩,脈數。

治濕熱,通絡止痛。

加味四妙丸:薏苡仁、雞血藤各30克,川牛膝65438±05克,蒼術、黃柏、梔子、續斷、杜仲各65438±00克,乳香、沒藥各8克。

3.瘀血阻絡型

腰腿痛的鑒別診斷,白天輕晚上重,背部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處方身痛逐瘀湯:牛膝、地龍、香附各65438±05g,川芎65438±02g,當歸、桃仁、紅花、沒藥、五靈脂、秦艽、土鱉蟲、羌活各65438±00g。

4.腎陽虛型

辨證:腰腿酸痛,喜溫壓,腰膝酸軟,勞損時加重;怕冷,四肢怕冷,劇烈冷痛,溫暖舒適,面色蒼白,手腳不溫不火。舌淡,脈重而細。

治療以溫補腎陽為主,輔以活血祛風止痛。

附子桂枝湯處方修改如下:制川烏、草烏、炙甘草、制乳香、沒藥、蜂房、紅花、肉桂各9g,熟地、當歸、川芎各65438±00g,獨活、菟絲子各65438±02g,桑寄生、續斷、杜仲各65438±05g,阿莎麗3g。

5.腎陰虛型

辨證:腰腿酸痛,喜溫壓,腰膝酸軟,勞損加重,心煩失眠,口幹咽燥,手足發熱,足跟痛。舌紅,脈細。

治養腎陰,輔以活血祛風止痛。

處方:芍藥甘草湯:生地30g,丹參20g,白芍20g,麥冬、木瓜、桑寄生、枸杞子15g,龜板10g,乳香、甘草、沒藥、露蜂房、續斷、獨活9g。

第四,輔助治療

1.藥方

(1)雷公藤片(適用於風濕)。

(2)石豐寒痛片(適用於風寒阻絡的風濕病)。

(3)腰痛寧膠囊(適用於瘀血阻絡、寒濕阻絡型)。

(4)風濕液(適用於腎精不足,風濕寒邪阻絡者)。

(5)白質地黃丸(適用於陰虛火旺者)。

(6)骨刺消痛液(適用於寒濕阻絡)。

(7)活絡丹(適用於寒濕阻滯型)。

(8)壯腰沈劍丸(適用於腎虛型)。

(9)雞血藤膏(膠)(適用於血瘀型)。

2.藥方

(1)丹參、薏苡仁各30克,白芍20克,生地、川牛膝、木瓜各15克,威靈仙、獨活、千年健、土茯苓、香附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早期強直性脊柱炎)。

(2)雞血藤30克,丹參25克,桑寄生、川牛膝、當歸、白芍、木瓜、威靈仙各15克,獨活、淫羊藿、何首烏、甘草、黑豆各10克,黃酒30克。每日1劑量,水煎分兩次口服(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

(3)妮維雅10g,芥子6g,海藻9g,海帶9g,炒牛蒡9g,穿山甲6g,血竭3g,生黃芪6g,當歸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30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屬正氣不足,痰阻絡型)。

(4)威靈仙30克,羌活、獨活各15克,黃芪、川楝子、延胡索各25克,全蠍6克,土鱉蟲、當歸、遠誌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血虛血瘀兼風濕)。

(5)金銀花、桑寄生、續斷、雞血藤、枸杞子、威靈仙、茯苓各30克,狗脊、連翹、丹參各20克,菟絲子、黃芩、赤芍、白術各15克,桂枝10克,附子15-20克,木香6克。每日1劑,水煎,早晚服用(適用於瘀血阻絡、風寒阻滯)。

(6)雷公藤25g,生地30g,續斷15g,金銀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風濕痹阻血瘀證)。

(7)青風藤40克,麻黃、桂枝、生姜各65438±00克,附子(煎65438±0h)24克,木通6克,石膏65438±08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陽虛者)。

3.體針療法

(1)穴位:大椎、沈竹、冀中、命門、腎俞、陽關等。坐骨神經痛患者,取環條、委中、成山等穴。通過扭轉插入針。對於風寒濕盛者,用瀉法;補益法用於肝腎不足的患者。每次選4 ~ 5個穴位,每天1次。

(2)取穴:人中之穴。用手針或電子撚針器撚針,使其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發熱,以驅寒。

4.廠外處理

(1) 240ml香油燒開,滾成黃蠟。

7.5克,熔化,加入30克松香、30克黃丹、6克銅銹、3克輕粉、9克奶粉,攪拌成糊狀。敷於患處(適用於濕熱型強直性脊柱炎)。

(2)松香1500g(第1次姜汁煮、第2次蔥汁煮、第3次鳳仙花汁煮、第4次燒酒煮、第5次杜鵑花煮、第6次商陸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l、川烏、草烏、草烏貼在腰脊上很疼(適合寒濕型強直性脊柱炎)。

動詞 (verb的縮寫)護理

(1)早期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脊柱和關節的畸形。

(2)保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睡在低枕上,減少頸椎前凸。睡硬板床。平時註意減輕脊椎負荷,避免長時間彎腰活動。肥胖患者應該減肥,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3)患者應每天進行擴胸運動和深呼吸。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同時註意補充營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 上一篇:蘿蔔加冰糖的白開水放在心裏是什麽效果?
  • 下一篇:葛根芩連湯方劑介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