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疾病來自下壹個。
上出血的所有癥狀,如鼻出血、咯血、嘔血等。,壹定要用降氣降火降血的方法來治療,讓血液順著經絡循環。常用藥物有牛膝、赭石、麥冬、降香、黃芩、黃連、梔子、石膏、麥冬、玄參、藕節、白芨、白茅根等。代表方有傅玄代赭湯、麥門冬湯、玉女湯、薤白散。
(2)從中取病。
下出血的所有癥狀,如便血、血尿、崩漏等。,必須提,郁,澀,這樣才能提陽穩漏,然後氣血才會統壹。常用的藥物有黑升麻、黑芥子穗、生荷葉、柴胡、地榆、槐花、杜仲、續斷、山茱萸、補骨脂、百合堿、烏賊骨、墨旱蓮、柿子炭、赤石脂、玉玉良等。代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四聖丸、黃圖湯等。
(3)上下出血,唯壹的治療方法就是服用。
若見上吐,則下漏,不宜降血或升血,但卻是滋養中土、益氣強身的好方法。常以沈度湯治療,使無形變有形,再以歸脾湯、歸芍六君子湯調理脾胃,滋養其源。
(四)郁能祛瘀,血瘀不宜補。
血溢於脈外,久則成瘀,瘀血不去,難以產生新血,可再出血,如跌打損傷致皮下瘀斑,外出血紫黑,均為瘀血出血之證,不宜治療。正如唐榮川所說:“吐痰必漏,血皆出經絡...當隧道內有瘀血時,新血就不會安然無恙,最終會不了了之而溢出,所以祛瘀是治療血液的關鍵方法。”常用藥物有花蕊石、三七、茜草、郁金、九菌炭、荊芥炭、蒲黃炭等。代表方如花蕊石粉、石慧粉、西根粉等。
(五)藥物非純寒,氣血並治。
出血性疾病不能單純用苦寒澀之品治療,因為血是涼的,會凝固。單純使用苦寒不僅傷害脾胃,還容易引起血瘀的變化。曾治有65,438+0例血尿。前者藥用白質地黃湯、石韋、白茅根、地榆、滑石等。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是無效的。朱考慮是過於寒涼,導致火郁於內,不能過盛。於是他在原方中加了少量荊芥、麻黃,取“火郁化滯”之意,分幾次服用,以止血。朱在治療血證時非常重視氣對血的影響。氣血相互作用,氣逆則血升,氣虛則血虧。前者要降氣降火,後者要益氣解郁。因此,在治療血證的方劑中,常選用旋覆花、紫蘇、黃芪、黨參、白術等分氣藥。
根據五行定律,認為紅屬火,黑屬水,水能抑火,所以有“血遇黑而止”、“燒盡黑藥可止”之說。元代葛可久創制的十惠散治療肺病咯血,所用藥物均為炒炭,效果良好。可見中醫炭止血的理論是對以往實踐經驗的總結。朱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仔細體會到他也喜歡用炭藥治療血證。據初步統計,有40多種。朱認為,2 ~ 3味壹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寒熱來選擇。對於經現代藥理學證明,部分止血藥炭化後會降低療效者,也應慎用。其分類如下:
溫經止血藥物:姜炭、側柏炭、艾草炭、山楂炭、熟地炭、傅渺、伏龍肝。
清熱止血藥:關中炭、地榆炭、黃芩炭、黃柏炭、川軍炭、白茅根炭、槐花炭、大薊炭、藕節炭、香椿根炭。
行氣止血藥:香附炭、陳皮炭、枳實炭。
祛瘀止血類藥物:千根炭、扶余炭、黃璞炭。
升陽止血藥:荊芥炭、升麻炭、荷葉炭。
止瀉止血藥:棕櫚炭、烏梅炭、蓮子炭、柿子炭、木耳炭、白芨炭、煆龍骨、煆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