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壓太白穴預防胃腸疾病屬於足太陰脾經,在人足內緣有健脾和胃、清熱燥濕的作用,對胃痛、腹脹、嘔吐、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對胃痙攣、便秘、痔瘡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按摩取穴:位於足內側俞安,大拇趾關節(65438號+0跖趾關節)後紅白肌間隙凹陷處。
按摩手法:用手指按摩兩側太白穴。用適中的力度,以穴位輕微疼痛為度,每天按壓3-5分鐘,可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從而改善胃腸道功能,治療胃腸炎癥;還可以用手指點腹端穴,按壓捏太白穴,每天反復按摩,也能起到預防其他胃腸疾病的作用。
按摩重陽穴,防止腸胃病沖陽。穴名是指從解溪穴出來的地面經過水,被脾加熱氣化沖向天空,故名。按摩此穴有寧絡、和胃、消腫的作用。主治:胃病,面部浮腫,牙痛,癲癇,腳軟,口眼?斜肌綜合癥。
按摩取穴:足背最高點,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的地方。
按摩方法:用壹只腳的足跟和另壹只腳的重陽穴按摩3分鐘。
按摩陷谷穴、行胃水穴和五個穴位,具有清熱解表、和胃利水、理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腸鳴、腹痛、急慢性胃腸疾病、面部浮腫和水腫。
按摩取穴:腳背第二、三跖骨關節前方凹陷處。
按摩手法:指面或指節向下按壓,做環形按摩,每天兩次,每次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