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濕盛:耳內持續膿性分泌物,多而稀,均勻如水,無異味。癥狀:頭重頭暈,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治療以健脾滲濕為主。方劑:二陳湯,生薏苡仁、蒲公英、車前子,清濕熱。
2.腎素虧損:耳內反復出現膿性分泌物,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有粘稠或塊狀氣味。癥狀包括頭暈、腰膝酸軟、食欲不振等癥狀。舌紅,脈沈細。治療以補腎培元為主。腎陽虛為主導,宜溫補腎陽。腎陰虛者宜滋陰降火,選用六味地黃湯木通、夏枯草清熱利濕。如腎虛濕熱蝕骨,根據病情變化,適當活血化瘀,排膿生肌,可加馬勃、皂角刺、桃仁、紅花、穿山甲等。,嚴重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其他處方:
1.六味地黃丸,每次壹丸,每日兩次。
2.白質地黃丸,壹次壹丸,壹天兩次。
3.黃連滴耳液,滴耳液,壹天3次。
4.核桃油,加少許冰片入耳。
5.棉絮粉,吹入患耳,鼓膜穿孔者禁用。
6.必要時考慮乳突根治術,有單純乳突根治術、乳突根治術或改良乳突根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