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大腸濕熱所致的瀉痢,可與黃連、馬齒莧同用,清熱燥濕,止瀉止痢。凡皮膚濕瘡癢者,可用黃柏、苦參、地膚子煎服,內服或外洗。現代實用中醫:止慢性痢疾,加厚胃,調理中焦,健脾。草藥學:清熱解毒。治發熱口渴,癰腫腫痛。
2祛風通絡
老鸛草味苦、幹、辛,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活血止痛之功,故常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泄瀉出疹。治風濕痹痛,可與桂枝、當歸、雞血藤同用,以增強活血通絡止痛之功。若關節疼痛,疼痛紅腫,手腳屈伸不利,關節變大,則應配合尋骨風、防身、地龍、絡石。以增加清熱利濕止痛的功效。凡跌打損傷、扭傷、筋骨疼痛者,可用本品搗成泥,酒煎加熱外敷,或與蘇木、當歸、紅花煎服,以增強活血消腫之功效。
3止瀉作用日本產尼泊爾老鸛草水溶性提取物對家兔有壹定的止瀉作用。其水煎液或幹浸膏能抑制十二指腸和小腸的活動,促進盲腸的逆向蠕動。但如果用量過大,可促進大腸蠕動,引起腹瀉。
4.老鸛草的鞣質及其分解產物檀雲精具有很強的抗癌活性,對致癌物苯並芘-7,8-二醇-9,10-環氧化物的致突變過程有很強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