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大黃。性苦寒,入胃大腸經,有瀉熱解毒、破滯活血之功。適用於大腸積熱引起的便秘。生大黃每次6g,開水沖服。孕婦慎用。
(2)番瀉葉。性味甘、苦、寒,屬大腸經。具有瀉熱散結的功效,適用於大腸積熱引起的便秘。服用方法:每次3 ~ 6g,用開水沖服。孕婦禁用,年老體弱者慎用。
(3)蜂蜜。性味甘、平,屬脾、大腸經,有補中、潤燥之功。服務方式:
蜂蜜30g,涼開水送服。
(4)生何首烏。性苦澀,微溫,有滋補肝腎之功,入肝腎經,適用於血虛便秘。用量:何首烏30 ~ 60g。用水煎服。
(5)雞血藤。性味甘、苦、溫,入心脾經,有活血、養血、舒筋的作用,適用於血虛便秘。用法:雞血藤60g,水煎。
(6)決明子。性味苦、甘、涼,入肝腎經,有清肝明目、利尿通便之功,適用於陰虛便秘。服用方法:決明子5 ~ 10g,炒熟研成粉末,開水沖服。
(7)屎殼郎。味鹹寒,有毒,屬手足陽明經、足靜音經。服務方式:
除去翅膀和四肢,炒為結束,並給予熱酒(太平方)的費用。
(8)菠菜。取天然果汁飲用(證治補)。
(9)白蜜湯。加入三錢芒硝,空腹服用(證治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