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多為外感風熱,導致痰飲蘊結,痰熱並阻於氣道,故見咳嗽喘息,痰於喉中哮鳴,咯痰黃稠,胸膈悶悶;痰熱盛則體熱,面紅口幹,小便黃,便秘,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或指紋紫。外感風熱,如喉紅鼻濁,可有可無,有輕有重。
此證表現為咳嗽氣短,聲音高,喉中喘息,咯痰稠黃,舌紅苔黃。
治療方法:清肺化痰,平喘止咳。
主方麻杏石幹湯合蘇甲丸。(《傷寒論》《醫宗金鏡》)
常用藥物有炙麻黃、杏仁、石膏、前胡、黃芩、葶藶子、紫蘇子、桑白皮、射幹、瓜蔞。
急性哮喘,加地龍、僵蠶清熱解痙,化痰平喘;痰多者,加膽南星、竹瀝,化痰降氣;咳嗽厲害,加百部、款冬花宣肺止咳;熱盛者,選用梔子、虎杖、魚腥草清熱解毒;咽喉紅腫,加山豆根、板藍根解毒,緩解咽喉腫痛;對於便秘,加入瓜蔞、枳實、大黃,降逆清腸。若無熱哮表證,可用定喘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