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通過辨證施治,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中醫指出,外感和內傷是神經性頭痛的主要原因,各種致病因素均可導致頭痛,如氣血虧虛、肝陽上亢、瘀血互阻等。治療上常采用益氣養血、平肝潛陽、化痰祛瘀等療法,效果良好。
氣血虧虛型
多見於長期頭痛頭暈,休息後疼痛減輕,精神疲勞,工作或活動後疼痛加重的患者。主要采用益氣養血滋陰的中藥方劑和取穴法治療。
肝陽上亢型
多見於頭痛腹脹患者,常為壹側,頭痛更為劇烈。治療以平肝熄風養陰的中藥方劑和取穴法為主。
血瘀互阻型
多見於頭痛點固定,疼痛時有刺痛感的患者。治療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藥方劑和取穴法。
其他治療
生物反饋訓練
主要是教患者如何控制身體的壹些反應,幫助緩解疼痛。在生物反饋的過程中,患者被連接到壹些特定的設備上,這些設備可以監測患者的身體功能,如肌張力、心率和血壓,並通過設備反饋的數據學習如何降低肌張力、減慢心率和呼吸。
認知行為療法
談話療法可以幫助患者學會如何控制壓力,降低頭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其他放松技巧
任何有助於放松的方法,包括深呼吸、瑜伽、冥想和逐漸放松肌肉,都有助於緩解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