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炎癥和充血
(1)病因:患病魚多為壹歲以上的老魚和錦鯉。春末秋初是流行季節,可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水溫20~30度時最受歡迎。20度以下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幾條病魚,不斷死亡。這個溫度範圍也是魚類生長的旺季,所以危害很大。當溫度下降到10度左右時,魚病不再發生,可以利用這壹規律對病魚進行控溫治療。
(2)癥狀:皮膚紅腫、充血,多見於眼眶、鰓蓋、腹部、尾柄等周圍。有時鰭根部會有淤血,嚴重時鰭會斷裂。患病魚的鱗片通常是完整的,沒有脫落。病魚浮在水表上或沈在水底,遊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不佳。
(3)治療:
1-用濃度為20毫克/公斤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泡魚。水溫在20度以下時,浸泡20-30分鐘;氣溫21~32度時,浸泡10~15分鐘,用於預防和早期治療。
2-用濃度為2~2.5MG/KG的紅黴素浸泡魚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直至病情好轉。
3-註射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每公斤魚再註射120000 ~ 150000國際單位。平時只打1針,病情嚴重可以在第五天打第二針。
4-用利凡諾20MG/KG浸泡,水溫5~20度時,浸泡15~30分鐘;在21~32℃下浸泡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5-利凡諾濃度0.8~1.5MG/KG有特效。
采用上述處理方法,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