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黃疸按梗阻部位可分為肝內梗阻和肝外梗阻;按阻斷程度可分為完全阻斷和不完全阻斷。肝內梗阻主要由肝病本身引起,如肝腫瘤、膽汁淤積性梗阻、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膽道腫瘤,或服用含氯丙嗪、甲基睪丸酮的藥物。肝外梗阻主要由十二指腸壺腹癌、膽道結石和膽道蛔蟲引起。
出現梗阻性黃疸,血液中總膽紅素升高;糞便中膽汁減少或消失,導致灰白色大便;尿中膽紅素增加,使尿液顏色轉為濃茶色;皮膚發黃,癢。梗阻性黃疸還可能伴有其他癥狀,如寒戰、敗血癥、大葉性肺炎、肝腫大、腹痛等。
因為梗阻性黃疸的病因很多,準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急性梗阻性黃疸經治療可恢復。如果是肝炎,需要保肝或抗病毒治療;肝癌需要切除化療或肝移植;這是治療膽結石或膽道蛔蟲的有效方法。簡而言之,對病因的準確診斷可以導致及時和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