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命門、次髎、大腸俞、脾俞、舒威、腎俞、神闕、氣海、足三裏、內關。
【操作】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壹側站立,雙手掌心沿督脈路線由長強至命門交替推動,雙手拇指沿足太陽內側線由骶尾部向背部和腰部推動。拇指交疊撥撩,按大腸經,揉按兩側脾俞、、腎俞穴,然後雙手立於臀部兩側,向內上托,向上推,微顫。然後重點揉神闕、氣海(腹部有溫熱感)、足三裏、內關;在背部和腰骶部摩擦,透熱。
(2)按摩療法
【穴位】風池穴、太陽穴、、曲池、合谷等。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摩擦鼻翼兩側3分鐘,發熱中度。用大魚際(小指掌)摩擦風池穴3分鐘,發熱中度即可。用手掌根部摩擦太陽穴30次。按太陽,迎香,曲池,合谷各1分鐘。
(3)針灸療法
【穴位】舒天、上巨虛、神闕、陰陵泉。
【操作】適度強刺激舒天、上巨虛,在明顯壓痛處刺上巨虛。神闕隔鹽灸,陰陵泉先瀉後補,以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