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中藥白鮮皮

中藥白鮮皮

1藥用部位

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

2別名

鮮皮、北鮮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3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全株具特異氣味。根數條叢生,長圓柱形,具較強烈的羊膻樣氣味,外皮灰白色或近灰黃色,內面白色,木心堅硬,新鮮時易與皮部分離。莖直立,下部呈灌木狀,外皮略帶革質,常被白色細柔毛和腺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通常9片,小葉片卵形至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略帶楔狀或左右稍不對稱,邊緣具細鋸齒,兩面沿脈有細柔毛,葉柄及葉軸兩側有狹翼,狹翼密布明亮的油點。總狀花序頂生,花軸、花梗、苞片及萼片均密被細柔毛和腺體,花瓣5。蒴果。

4產地分布

生於山陽坡疏林或灌木叢中,以及開闊的多石山坡、平原草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

5采收加工

春、秋兩季均可采挖,但以春季采挖者為佳。將根挖出後,洗凈,除去細根及外面粗皮,縱向割開,抽去木心,曬幹。

6藥材性狀

卷筒狀,長5~15厘米,直徑1~2厘米,厚0.2~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縱皺紋和側根痕,常有突起的顆粒性小點,內表面淡黃色或類白色,有細縱紋,有時具小圓形側根穿孑L。質輕而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白粉飛揚.斷面不平坦,乳白色,略呈層片狀,迎光可見閃亮的小結晶狀物。有羊膻樣氣,味微苦。

7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歸脾經、胃經。

8功效與作用

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濕藥。

9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內服煎湯,治療濕熱瘡毒、黃水瘡、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痹、黃疸尿赤等癥。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粉敷。

10使用禁忌

虛寒證禁服。

11配伍藥方

1、治皮膚濕疹、皮膚瘙癢:白鮮皮、苦參各90克,為水丸。每服6克,日2次,溫開水送服。並可單用白鮮皮適量,煎湯,外洗。每日1~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鵝掌風:用白鮮皮入口嚼爛,手搓之。(《萬氏秘傳外科心法》)

3、治急性肝炎:白鮮皮9克,茵陳15克,梔子9克,大黃9克。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4、治產後風虛:白鮮皮、獨活各90克。為粗末,酒、水各二盞,煎取二盞。分三服。或單用白鮮皮亦妙。(《衛生易簡方》)

5、治外傷出血:白鮮皮研細末,外敷。(《寧夏中草藥手冊》)

  • 上一篇:黃建始的生平經歷
  • 下一篇:銅綠假單胞菌發酵乳糖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