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眼球各部分名稱

眼球各部分名稱

1、眼球壁。眼球壁由三層質地不同的膜組成。

(1)角膜和鞏膜。眼球壁的最外層是角膜和鞏膜。角膜在眼球的正前方,約占整個眼球壁面積的1/6,是壹層厚約1mm的透明薄膜,折射率為1.336。角膜的作用是將進入眼內的光線進行聚焦,即折射並集中進入眼球的光線。鞏膜是最外層中、後部色白而堅韌的膜層,約占整個眼球壁面積的5/6,厚度約0.4~1.1mm,也就是我們的“眼白”,它的作用是保護眼球。

(2)虹膜和脈絡膜。虹膜、脈絡膜和睫狀體組成了眼球壁的中層。虹膜是位於角膜之後的環狀膜層,它將角膜和晶狀體之間的空隙分成兩部分,即眼前房和眼後房。虹膜的內緣稱為瞳孔,它的作用如同照相機鏡頭上的光圈,可以自動控制入射光量。虹膜可以收縮和伸展,使瞳孔在光弱時放大,光強時縮小,直徑可在2~8mm範圍內變化。

睫狀體在鞏膜和角膜交界處的後方,由脈絡膜增厚形成,它內含平滑肌,功能就是支持晶狀體的位置,調節晶狀體的凸度(曲率)。脈絡膜的範圍最廣,緊貼鞏膜的內面,厚約0.4mm,含有豐富黑色素細胞。它如同照相機的暗箱,可以吸收眼球內的雜散光線,保證光線只從瞳孔內射入眼睛,以形成清晰的影像。

(3)視網膜。這是眼球壁最裏面的壹層透明薄膜,貼在脈絡膜的內表面,厚度約0.1~0.5mm。視網膜上面分別著大量的視覺感光細胞,錐體細胞和桿體細胞,是眼睛的感光部分,其作用如同照相機中的感光材料。在眼球後面的中央部分,視網膜上有壹特別密集的細胞區域,其顏色為黃色,稱之為黃斑區,直徑約2~3mm,黃斑區中央有壹小窩,叫作中央窩,該處是視覺最敏銳的地方。黃斑距鼻側約4mm,有壹圓盤狀為視神經乳頭,由於它沒有感光細胞,也就沒有感光能力,所以稱為盲點。外界物體的光信號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並由此處的視神經內段向大腦傳遞信息。

2、眼球內容物。眼球的屈光系統除了角膜外還包括,眼球內容物(晶體、房水和玻璃體),它們的壹個***同特點是透明,可以使光線暢通無阻。

(1)晶體。推薦又名水晶體或晶狀體,是有彈性的透明體,位於後面和玻璃體之間,通過懸韌帶和睫狀體連接。性質如雙凸透鏡,作用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它能夠由周圍肌肉組織調節厚薄,根據觀察景物的遠近自動拉扁減薄或縮圓增厚,對角膜聚焦後的光線進行更精細的調節,保證外界景物的影像恰好聚焦在視網膜上。在未調節的狀態下,它前面的曲率半徑大於後面的曲率半徑,折射率從外層到內層約為1.386~1.437。

(2)房水。角膜與晶體之間充滿了透明的液體――房水,它是水樣透明液體,折射率為1.336。房水由睫狀體產生,充滿於眼球房(角膜和虹膜之間),和眼後房(虹膜和晶體之間)。它的功能是使角膜和晶體無血管組織的新陳代謝,維持眼睛的內壓。

(3)玻璃體。晶體的後面則是透明的膠狀液――玻璃體,內含星形細胞,外面包以致密的纖維層。它的折射率約為1.336。

由角膜、虹膜、房水、晶體和玻璃體等***同組成了壹個接收光線的精密的光學系統。

3、視網膜 視網膜是壹層菲薄的但又非常復雜的結構,它貼於眼球的後壁部,傳遞來自視網膜感受器沖動的神經纖維跨越視網膜表面,經由視神經到達出口。視網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勻的,在黃斑區,其分辨能力最強。視網膜主要有三層組成。第壹層是視細胞層,用於感光,它包括錐細胞和柱細胞。第二層叫雙節細胞層,約有10到數百個視細胞通過雙節細胞與壹個神經節細胞相聯系,負責聯絡作用。第三層叫節細胞層,專管傳導。

從光學觀點出發,視網膜是眼光學系統的成像屏幕,它是壹凹形的球面。視網膜的凹形彎曲由兩個優點:(1)眼光學系統形成的像有凹形彎曲,所以彎曲的視網膜作為像屏具有適應的效果,(2)彎曲的視網膜具有更廣寬的視野。

在視網膜上既有錐體細胞,又有桿體細胞。

桿體細胞大約有壹億二千萬個,均勻地分布在整個視網膜上,其形狀細長,可以接受微弱光線的刺激,分辨物體的形狀和運動,但是不能夠分辨物體的顏色和形狀。由於桿體細胞對光線極為敏感,使得我們能夠在月光下,甚至星光下也能夠觀察到物體的存在。

錐體細胞分布在視網膜的中央窩,其密度由中間向四周逐漸減少,到達鋸齒緣處完全消失。錐體細胞在解剖學中呈錐形,是人眼顏色視覺的神經末稍,與視神經是壹對壹的連接,便於在光亮的條件下精細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所以錐體細胞能夠分辨物體的顏色和細節。大約700萬的錐體細胞密集在2°視場內,超出2°視場,則既有錐體細胞也有桿體細胞。所以在要求高清晰度、高分辨力的場合,應該采用2°視場,使物像直對視軸,而其影像恰好聚焦在中央窩內。

4、視網膜上像的形成

人的眼睛就象壹個照相機。來自外界的光線,經過角膜以及水晶體的折射後,成像在視網膜上。物體上每壹點的光線進入眼球以後會聚到視網膜的不同點上,這些點在視網膜上形成左右換位、上下倒置的影像。但是我們所感覺到的物體由於“心理回倒”,看到的並不是倒像,而是自然狀態的正立的影像。

“心理回到”是壹個被證明了的心理自行調節問題。心理學家斯托頓做過壹個實驗,他用兩片聚焦很短的凸透鏡裝在壹個管子的兩端,做成壹個小型的室內望遠鏡,裝在他的右眼上,使旁邊不漏光,並且將左眼遮蔽起來。通過右眼上的望遠鏡來觀察物體,因為望遠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於物體相同,是正立的。但是大腦的感覺則與平常相反,壹切物體看起來都是倒立的。在開始實驗的時候,他很不習慣這種情形,視覺與觸覺、動覺之間經常矛盾的,用手觸摸物體,在空間是行動都發生了困難,想拿上面的物體,手卻伸到下面,想取右邊的物體,手卻伸到了左邊;“覺得自己的手不聽指揮”。雖然他對這種混亂現象很不習慣,但是他還是耐心堅持鍛煉下去,三天後,混亂的現象消除了壹些,到了第八天,混亂的現象完全消失,視覺與觸覺動作非常協調,行動自如。適應這些新的空間關系了。要取什麽地方的東西,就會把手伸到那裏,看物體的感覺也和平常壹樣。

人們用眼睛去觀察不同距離的物體時,要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必須靠眼睛的水晶體的調節作用來實現。水晶體是透明的,形狀象兩個凸透鏡,扁圓形,中間厚,邊緣薄,富有彈性的固體。隨著註視物體距離的遠近,水晶體前面的曲率半徑能夠自動精細調節,以達到形成清晰圖像的目的。

對應視覺正常的人,當遠近處於沒有調節的自然狀態時,“無限遠”的物體正好成像在視網膜上。即眼睛的像方焦面正好與視網膜重合;當觀察近距離物體時,水晶體周圍的肌肉向內收縮,使水晶體的表明半徑變小。這是眼睛的焦距縮短,後焦距有視網膜向前移以使形成清晰的影像。壹般人的眼睛能夠從“無限遠”到250mm的範圍進行調節。但是眼睛的調節能力會隨著人的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年齡越大,肌肉的調節性能越弱,因而能夠看清的物體的最短距離也就越大,即“老花”。在適當的照度下,正常的也就看到眼前250mm的距離的物體是不費力的,而且很清楚,這個距離就稱為明視距離。就產生了物體大小、現狀及顏色的感覺和知覺,即形成了視覺。

  • 上一篇:大年初五是什麽節日
  • 下一篇:自掛東南枝的歌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