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關於立夏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關於立夏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兇惡的瘟神,每到立夏,就會溜到凡間散播瘟疫害人。凡是染上病癥的人,輕則發熱厭食,四肢無力發軟,重則日漸消瘦,壹病不起。人們說這怪病叫“疰(zhù)夏”,孩子容易“疰夏”。

俗話說“寶寶有病急煞娘”。做娘的看到白胖胖的親骨肉,壹下子病得面黃肌瘦,十分心疼。女人們哭哭啼啼,去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請求消災降福,保佑後代平安。

女媧娘娘得知此事後,就去警告瘟神:“我會在立夏之日,命我的嫡系孩子,在衣襟前掛上壹個蛋袋,妳要認準記號,不可胡來。”

“瘟神知道女媧娘娘法力無邊,不敢跟她作對。”王登佐說,從此每年立夏,瘟神只要遇到胸前掛個紅綠絲網兜,裏面放著煮熟的雞蛋、鴨蛋和鵝蛋,即刻走開。

就這樣,吃蛋免災的習俗壹代代傳了下來。除了吃蛋,舊時鹽城還有做燒餅、吃甜菜等習俗,壹些地方還流行裹粽子和煮藕的習俗。這天,小孩壹早起床穿老虎鞋,趁天未亮時坐在榔頭上吃蛋,吃不完的蛋則用紅綠線絲結成的蛋網掛在頸項上,讓小孩子比蛋、鬥蛋、吃蛋。

傳說,不出太陽吃蛋,人就不會“疰夏”(夏天不生病),“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如果吃了黃燒餅,人就不會得熱黃病。小孩吃藕,寓意著會長成“藕節節”壹樣的壯實。還有持秤置筐稱體重的習俗,老鹽城人認為稱了體重並記載下來,可以不“疰夏”。

兒童到郊外,搭建野竈,用蠶豆、筍和米做飯。采夏枯草,煎汁熬成膏藥,治療多年損傷。此日前後壹個月,養蠶人家關門閉戶,親友睦鄰及閑雜生人不得隨意進入,鄉裏之間的往來,包括慶祝、憑吊等也要暫停。

“現時,鹽城民間吃蛋、掛蛋網的習俗仍然普遍存在,探究立夏吃蛋的象征意蘊,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征。因此,婦女生孩子後,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也是雞蛋。鹽城民間有種說法,小孩立夏吃蛋,象征“脫殼”,預示生命更新,鯉魚躍龍門,希望兒女成龍成鳳。

而“疰夏”是中醫特有的病名,又被叫作苦夏,是炎熱夏季的壹種常見病。多發於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6個月至3歲的嬰兒最容易發生疰夏,這是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泄功能遠不如成人,所以要特別當心。

立夏節氣的氣象變化

進入立夏節氣以後,在長江中下遊和華南,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而此時的華南,也進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時的暴雨往往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地域上的廣闊性和強度上的猛烈性特點。

在兩廣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閩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現在這壹時段,民間有"立夏、小滿,江滿、河滿"的說法。立夏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這時華北、西北等地氣溫雖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比較強烈,天氣十分幹燥。

以上內容參考 鹽城新聞網-老鹽城立夏習俗多 吃個“立夏蛋”熱天不疰夏

  • 上一篇:爆炒野雞的做法爆炒野雞怎麽做
  • 下一篇:頤恒的主要醫學著作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