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醫秘方 - 盤龍參有副作用嗎?盤龍參的功效與作用

盤龍參有副作用嗎?盤龍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有很多種類型,其中植物藥其實是種類最多以及數量最多的壹種,而植物藥本身還要根據入藥部位的不同進行分類,比如有的植物藥是部分入藥的,有的植物藥是全草入藥的,盤龍參壹般就是全草入藥,那麽,盤龍參這壹種植物藥是有哪些功效與作用的呢?

中藥名盤龍參panlongshen

別名豬遼參、豬鞭草、龍纏柱、海珠草。

來源蘭科植物綬草Spiranthessinensis(Pers.)Ames的根和全草。

植物形態陸生植物,高15~50厘米。莖直立,基部簇生數條粗厚、肉質的根,近基部生2~4枚葉。葉條狀倒披針形或條形,長10~20厘米,寬4~10毫米。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具多數密生的小花,似穗狀,花白色或淡紅色,螺旋狀排列,花苞片卵形,長漸尖,中萼片條形,先端鈍,長約5毫米,寬約1.3毫米,側萼片等長,較狹,花瓣和中萼片等長但較薄,先端極鈍,唇瓣近長圓形,長4~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極鈍,伸展,基部至中部邊緣全緣,中部以上呈強烈的皺波狀嚙齒,在中部以上的表面具皺波狀長硬毛,基部稍凹陷,呈淺囊狀,囊內具2枚突起。

產地分布生於海拔400~35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下、草地、路邊或溝邊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

采收加工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幹。

藥材性狀幹燥的莖呈圓柱狀或皺縮成不規則狀,略扭曲,長10~35厘米,直徑1.5~3.5厘米,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縱溝及節。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間白色或中空。莖基部葉披針形橢圓狀,上部葉較小。根3~6條叢生,呈錐狀,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角質狀。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苦。歸肺經、心經。

功效與作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氣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9~15克,鮮全草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主治病後虛弱,陰虛內熱,咳嗽吐血,頭暈,腰痛酸軟,糖尿病,遺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燙火傷,瘡瘍癰腫。

化學成分本品含盤龍參酚A、盤龍參酚B、盤龍參酚C、盤龍參新酚A、盤龍參新酚B、盤龍參醌、盤龍參二聚菲酚、紅門蘭酚、β-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阿魏酸十九醇酯、阿魏酸二十八醇酯、對羥基苯甲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無。

相關藥方①治氣虛帶下:盤龍參30克,黑魚1尾。燉服。(《四川中藥誌》1982年)

②治咽喉腫痛:a.盤龍參根9克。水煎,加冰片0.6克,徐徐含咽。(《江西草藥》)b.盤龍參15克,百兩金15克。水煎服。(《四川中藥誌》1982年)

③治小兒夏季熱:盤龍參6克,鴨跖草15克。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④治糖尿病:鮮盤龍參根30~60克,銀杏15克,豬胰1條。水煎服。(《福建藥物誌》)

⑤治腎炎:鮮盤龍參30~60克,無根藤,星宿菜、絲瓜根各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誌》)

⑥治毒蛇咬傷,癰腫,指疔:鮮盤龍參、壹支箭適量。搗敷患處。(《四川中藥誌》1982年)

⑦治帶狀皰疹:盤龍參根適量。曬幹研末,麻油調搽。(《江西草藥》)

⑧治燙火傷:盤龍參30克,蚯蚓5條,白糖少量。***搗爛外敷,每日換藥1次。(《陜西中草藥》)

中藥煎煮的方法

1.用具

煎煮中藥的用具最好是砂鍋。砂鍋傳熱性能好,受熱均勻,不易爆沸,兼有保溫、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等優點。更重要的是砂鍋為矽酸鹽成分,化學性能穩定。煎煮中藥忌用鐵、銅、鋁等容器。因為這些容器的金屬化學性質較為活潑,易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影響中藥成分的含量,使中藥的效應減低或消失。

2.水質

煎煮中藥,取什麽樣的水非常重要。古代醫家的經驗是,肢體的病變取長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飲郁滯的取逆流水,發熱陽證的取雪水,中氣不足的取春雨水。但現在很難依次法取水,多是用自來水,偏遠地方還有用井水的,如果用礦泉水更好。

3.水量

用水量直接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度。原則上第壹煎加水要超過藥面3~5厘米,第二煎超過2~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藥物是否吸水,如植物的枝葉花莖等容易吸水,可以多加壹些水;而植物的根、礦物質、動物甲殼等,不易吸水,可以少加水。

4.浸泡

煎煮用水,壹般以生水為主,冬季也可以用常溫水,但不可用沸水;浸泡時間以30分鐘為宜,但具體浸泡時間也要依據藥材而定。如植物的根、莖、果、礦物藥、動物內臟等,浸泡時間可以長壹些。而花、葉等,浸泡時間短壹些。

5.時間

現在煎煮中藥壹般是天然氣,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壹般火候是“先武後文”,即煎開前用較強火力,煎開後用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緩。按照常規,第壹煎煮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第二煎煮時間以15~20分鐘。煎好後將兩次煎出藥液混合,壹般分2~3次服用。

6.先後

由於藥材的特殊性,有的要先煎如金石類、甲殼類藥物;有的要後下,如葉、花,鉤藤等;有的要包煎,以避免刺激咽喉,或以利於藥物成分的滲出,有的膠類藥物要燉化後加入藥液中服用。而貴重藥物要另煎兌入服用,以免藥物的浪費。

中藥的煎煮很有講究,在古代專門有煎藥的藥童。現在我們煎藥就顯得有點隨意了。煎煮時有些中醫應該先煮,有些後煮,以免有效成分喪失。煎煮的時間要控制好,並不是煎煮越久越好。

  • 上一篇:蹲馬步 怎樣的姿勢才是標準的
  • 下一篇:開口松子的口是怎麽弄出來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