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宋經濟觀點節選

宋經濟觀點節選

1.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市場運行環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壹。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時代變了。當前,我國利用外資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進外資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因此,當這種發展經濟的手段不再有利於發展經濟的目的時,引進外資的相關政策就應該果斷調整。尤其是當壹些外資明顯帶有歧視性和掠奪性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大聲對他們說不!(參見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國引進外資30年後的反思》)

2.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有很多事關全局的重點行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仔細看,妳會發現這些問題都是。鋼鐵不重要嗎?雖然鋼鐵很重要,但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家,沒有鋼鐵,就只能回到原始社會,過著石頭當犁,樹葉當衣服的原始生活。如果說石油是國民經濟的血液,那麽鋼鐵就是它的骨架。由此可見鋼鐵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然而,就是這樣壹個重要的行業,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近10年來,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鋼產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壹,使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產鋼國,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保增效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所以我說:鋼鐵行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超常規發展的頭號功臣,壹點也不為過。(參見宋的博客《梅沙河畔,鋼鐵工業為中華崛起立下汗馬功勞》)

3.幾年前,中國壹些城市為政府官員舉辦了幾次關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培訓班。培訓班結束後,各地政府負責人開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因此與培訓班前相比,全國多個城市的第三產業發展呈現出“驚人”的增長。這是否符合經濟規律,還需要觀察。但是,我認為任何壹個經濟發展時期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我們知道,人類從工業文明向現代服務經濟過渡,必須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如果他們跨越工業文明,直接進入現代服務經濟時代,由於缺乏相應的物質保障,這種跨越式發展不可能長久,他們肯定逃不出經濟規律的“懲罰”,終將回歸。我相信做這件事的人會回去的。如果那個區域這樣做了,那個區域就會回去“補課”。(見宋博客梅沙河畔《中國很多城市需要補工業文明課》)

4.我國大部分城市發展第三產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具體來說,要尊重政府的意誌,不那麽註重經濟規律;口號多、政策空,科學論證和規劃少;因循守舊多,服務創新少。多關註政府意誌,少關註經濟規律,表現為“跟風”發展第三產業。其實政府的意誌主要是首長的意誌。“壹把手”外出考察回來,馬上就會想起第三產業的喜人發展形勢和對整個經濟的拉動作用,馬上組織人制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由於忽略了別人發展第三產業和自己發展第三產業的不同背景,在這個城市第三產業短暫的虛幻繁榮之後,又回歸了平凡,領導很失望。其實妳就是壹個普通人。如果非要把它打扮成皇帝的樣子,那就尷尬了。空洞的口號和政策多,科學的論證和規劃少,說明領導決策後,有關部門馬上組織人制定宣傳材料,大會關註,議論紛紛。制定了很多口號和政策,但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即使制定了壹個方案,寫得有多宏偉,畫得有多漂亮,論證也變成了支持會,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這個第三產業規劃到底有多大用處?因循守舊多,服務創新少,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傳統服務業進入門檻低,所以跟隨者多,但門檻低,效益差。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他們做到了,他們也只能堅持老辦法,因為缺乏資金和技術,自我創新能力差。事實上,發達城市傳統第三產業項目占全部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20%以下,而我們大部分城市還在80%以上。(參見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第三產業都在三個以上》)

5.有些地方在介紹主要投資產業時,要麽是八大主導產業,要麽是十大主導產業。我在想,這個地方的資源能支撐這麽多主導產業嗎?市場能支撐這麽多主導產業嗎?在招商引資方面,壹個什麽都可以做的地方,其實什麽都不能做。原因很簡單。壹個地方賴以支撐經濟發展的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專業人才、基礎設施、市場容量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不負使命”地全力支持多個行業;什麽都做,必然導致各行業對現有資源的掠奪性利用,即增加成本,浪費資源,讓大部分行業沒有資源可用。其實壹個地方的吸引力不是什麽都搞,而是專業地搞壹個或幾個行業。這壹方面是資源本身的約束,另壹方面也是投資者自身能力的約束,同時也有市場的約束。壹個什麽都做卻什麽都做不好的地方,就像壹個什麽都做的企業。其實就是沒有主業,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自己的市場份額的企業,必然會被市場淘汰。正確的做法是:在招商引資中,提高項目集中度,提高產業集中度,從集中度角度整合資源,從鏈條角度發展產業,培育區域核心競爭力。在重點吸引外資的產業選擇上,要強調產業的質量,不是產業的數量,而是產業鏈,是產業的配套、延伸和關聯效應,而不是追求產業門類有多齊全。建華先生在香港提出了兩個口號,壹個是建設國際數碼港,壹個是建設國際中醫藥港。以香港的資源和條件,董建華先生似乎可以提出十項、八項甚至更多支柱產業或口號。然而,他只提到了兩個。為什麽?註重產業集中度,培育核心競爭力。以香港的主要產業和項目數量為標準來衡量內地壹些地方的投資項目,我們當地的壹些支柱產業或重大項目確實越來越分散。(見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原商人的崛起》)

6.中國商業領域的開放不是不足,而是有余,甚至是有余!中國商業領域的開放必須是“階段性的”,逐步恢復到我們可以“高枕無憂”的狀態,不能繼續放大。這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壹定要做好、做精、做精彩的事。因為商業的過度開放,已經開始危害我們的國民經濟,正在威脅中國的經濟安全!商業,無論是零售還是批發,都影響著生產和消費的兩端。就消費而言,由於有相應的替代品來彌補某壹種商品短缺而導致的消費失靈,所以只要商品供應充足,同類產品不缺乏,商業對消費者來說基本上可以維持穩定的水平。但生產就不壹樣了:為了把產品變成商品,除了少數企業通過直銷的方式直接賣給消費者,絕大多數企業都必須滿足零售商和批發商的訂貨要求,否則就不可能進入市場。這樣,生產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按照商業企業的命令組織生產。如果我們的企業被外資控制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我們的行業也會被外資控制。如果這些外資企業有壹定的外國政府或財團背景,而這些外國政府或財團有國家利益,或者單純的政治目的,對於中國來說,下壹個可能性是什麽?為了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他們會巧妙地采取壹些措施,引導我們的企業按照他們的想法和要求組織生產。而我們的企業由於缺乏必要的警惕,或者迫於生存的壓力,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踏入自己設下的陷阱,從而越陷越深,最終摧毀我們的國民經濟,損害我們的國家利益,甚至顛覆我們的國家政權!(參見宋的博客《商業網點規劃事關國家經濟安全》)

  • 上一篇:所有醒來的演員列表
  • 下一篇:2009年天津春季高考預計分數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