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茵陳草要怎麽保存?

茵陳草要怎麽保存?

將茵陳洗凈曬幹後,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密封儲藏在陰涼幹燥環境中,避免光照,避免生蟲子。

1、別名和來源:

綿茵陳、茵陳蒿、白蒿、松毛艾。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幹燥地上部分。 ?

2、產地:

生於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陜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稱綿茵陳,陜西產者稱西茵陳,質量最佳。 ?

3、性狀鑒別:

茵陳幼苗多為蜷縮團狀,全株密被白毛、灰綠色;葉多裂成絲狀,綿軟如茸;氣微香、味微苦。

幼苗均卷縮成團狀,灰白色、灰綠色或灰黃色(貯藏日久)。全體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絹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1~5mm,除去表面絹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

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2~3回羽狀深裂或掌狀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呈卵形、倒卵形或倒披針形、線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甘。以質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佳。 ?

4、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

5、性能特點:

本品苦泄寒清,能清利肝膽濕熱而利膽退黃。 ?

6、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等 ?

7、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

8、註意事項:

茵陳用量過大可引起頭暈,惡心,腹瀉,上腹部不適,急性肝膽損傷,亦有心律不齊的報導.但是治療劑量的茵陳壹般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傷。

?

1、中藥民間故事:

傳說華佗給壹黃癆(黃疸)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愈。過了壹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麽藥?他說吃了壹種綠茵茵的野草。華佗壹看是青蒿,便到地裏采集了壹些,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但試了幾次,均無效果。華佗又去問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幾月的蒿子,他說三月裏的。

華佗醒悟到,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第二年春天,華佗又采集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給黃癆病人們服用,果然吃壹個好壹個,但過了三月,青蒿卻又沒有功效了。為摸清青蒿的藥性,第三年,華佗又把根、莖、葉進行分類試驗。實踐證明,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病,並取名“茵陳”。

他還編歌供後人借鑒:“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

2、藥理: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當然,這只是西醫學提取茵陳成分做出來的研究,臨床應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陳素毒性為中樞抑制,表現為思睡,流涎等。

茵陳用量過大可引起頭暈,惡心,腹瀉,上腹部不適,急性肝膽損傷,亦有心律不齊的報導.但是治療劑量的茵陳壹般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傷。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並有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除蛔蟲及抑制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與細菌的作用。

3、中藥妙用:

(1)治陽明病,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瘀熱在裏,身發黃者:茵陳蒿300克,梔子十四枚(擘),大黃100克(去皮)。以水壹鬥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傷寒論》茵陳蒿湯)

(2) 治發黃,脈沈細遲,肢體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陳100克,附子壹個作八片,幹姜(炮)75克。甘草(炙)50克。上為粗末。分作四貼,水煎服。(《玉機微義》茵陳四逆湯)

(3)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語言,四肢無力,好眠臥,口吐粘液:茵陳蒿、白蘚皮各50克。上二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壹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茵陳湯。

(4)治壹切膽囊感染:茵陳30克 蒲公英12克 忍冬藤12克 川軍10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5)治熱病發斑:茵陳100克 川大黃(銼碎微炒)、玄參各50克 梔子仁0.5克 生甘草25克.搗篩為散.每服20克 以水壹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服.(《聖惠方》茵陳散)

(6)?治癧瘍:茵陳蒿兩握 以水壹鬥五升煮取七升 (先)以皂莢湯洗癧瘍上令傷然後以湯洗之 湯冷更溫洗可作三四度洗 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難忍.(《外臺》引《崔氏方》)

  • 上一篇:安國市屬於哪個省?
  • 下一篇:牛的四個胃有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