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問壹個關於宋代船只的問題。

問壹個關於宋代船只的問題。

中世紀時,歐洲造船技術分為南北兩種風格。中世紀早期,北歐造船最具特色。

北歐水域遼闊,居民長期建造船只作為水上交通工具。考古學家在丹麥發現了許多青銅時代船只的照片。這些圖畫有的刻在巖石上,有的刻在武器上,甚至刻在男人的剃刀上。畫中,船的船身很長,船頭很高,類似天鵝的脖子,上面刻著各種動物的頭像,船的中央豎立著壹棵樹。在日德蘭半島南部的約爾斯普林沼澤地區,發現了壹艘公元前後建造的船,與青銅時代的彩繪船頗為相似。細長的船體,42英尺長,結構精巧,就像壹艘比賽快艇。每塊木板都很窄,不需要釘在壹起,而是先縫合,然後綁在骨架上。中世紀早期,北歐船舶有了壹些新的發展。1863,尼達姆發現兩艘大船。其中壹個在石勒蘇益格的博物館裏,船長超過60英尺。這艘船表現出了北方船不同於南方船的三個特點:

1.船板的“熟料——建造”法,即船板重疊,而地中海的船是“克雷維爾——建造”,船板拼接平整,所以表面光滑。

2.李約瑟船是“雙頭”的,即船頭和船尾都很高,在形狀上沒有區別,而南方船的頭尾差別很大。

3.沒有甲板。船主要靠槳推進,還沒有桅桿和帆。船略圓,只有粗糙的龍骨。

8世紀,維京船開始發展成帆船。在瑞典哥特蘭群島上留下的這壹時期的壹系列雕塑中,已經發現船帆並不是壹小塊布,而是壹面完整的方形船帆,船帆表面還繪有紅藍絲帶,成為了壹個耀眼的標誌。帆的底部系得很松,沒有橫桁。從8世紀末開始,維京人就開始向四面八方的大海航行。他們遷徙範圍很廣,是當時世界上優秀的航海民族。在英國,他們被稱為丹麥人;在弗蘭克和意大利,他們被稱為諾曼人;在俄羅斯和愛爾蘭,他們被稱為瓦蘭西亞人。他們也敢於在公海上冒險,到達了西邊的冰島和格陵蘭島。他們甚至在公元1000年左右到達了北美大陸。毫無疑問,他們的大規模航海活動與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有關。

已經發現的壹些船殼可以解釋維京船的特征。通常有兩艘挪威船。壹個是1880在挪威的戈斯塔德發現的。另壹個是1903在挪威奧斯伯格發現的。這兩個地方都在奧斯陸附近。根據鑒定,奧斯伯格號船大約建於800年前。它是壹艘長21m,寬4 m的長船,船體只有1.5m高。因此幹舷低,吃水淺,適合在近海水域航行。戈斯塔德艦是典型的戰艦。雖然它的寬度與奧斯伯格艦相同,但它長約24米,深2米。後來,在丹麥哥本哈根北部的壹個河口發現了五艘雙引擎船,其歷史可追溯到大約10世紀。他們裝滿了石頭和其他東西。據分析,他們是故意沈下去堵住水道,防止入侵者。雖然是同壹個船型,但是樣式、體積、船齡都不壹樣。其中,大船必須是帆船而不是劃艇。水深邊高,可能是運兵船。

根據對各種船體材料的分析,諾曼船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征大部分形成於前述的李約瑟船時代,其中壹些在9世紀至12世紀得到進壹步發展並新出現。

1.船體是長船,但中間部分比地中海南部的長船寬很多。船的頭部和尾部幾乎是對稱的,都是尖的,離海很高,所以它們被稱為雙頭船。從船體整體來看,是壹條平滑彎曲的線,從高船頭到中間近圓再到高船尾。曲線優雅,頭尾皆似蛇龍,遇險可去頭尾。

2.動力主要是航行,也有劃水助推。“有壹根或最多兩根帶縱帆的桅桿”,桅桿壹般立在中央。比如戈斯塔德船的桅桿是立在中央壹塊形似魚的硬石上的,有桅桿。為了抵禦北方海域的強風,維京船上設置的方帆(單帆)壹般都是用皮革或布料加上皮革條制成的。船上還設計了帆腳繩,可以影響帆的迎風面,使船在側風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順風航行。有固定槳的特殊裝置。比如戈斯塔德艦每側有16個槳孔,穿過艦舷上側,看起來像鎖眼。無槳航行時,槳孔用滑動的梭形木塞蓋住,以防進水。槳上還有壹個蓋板,劃槳時取下。

3.船底和殼板結構獨特。船底有龍骨,肋骨穿過時有兩種方式:龍骨隱形的平底船和龍骨凸出的尖底船。兩種船都有各自的用途。尖底船較薄,耐波性好,這是北歐船相對於地中海船的優勢,是諾曼人的主要船型。但平底船容易爬上海灘,適合諾曼人在入侵其他地方時涉入內河,所以也很常見。船體板通過塔架連接連接成壹個整體。比如在Gostad的船上,每塊木板都是橡木做的,厚度為465,438+0 cm。底部的八塊木板通過捆綁固定在肋骨上,而不是用釘子栓住,增加了彈性和靈活性,減輕了船在海上的壓力。船還是沒有甲板,所以諾曼航海基本都是露天的。據說諾曼底的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格蘭時就使用過這種船。上面提到的哥本哈根五艘船中有壹艘有空艙。

4.使用方向舵螺旋槳。舵槳很長,安裝在船尾右側,伸到龍骨底部以下,可以保持穩定。舵槳是通過搖動右舷的舵桿來控制的,這就導致了用“steer-board”這個詞來代表船的右側。

根據恩格斯的說法,正是諾曼船(主要是尖底船)給航海技術帶來了全面的革命:“他們的船穩定而堅固,有凸起的龍骨和鋒利的船首。他們大多只用這種船上的帆,在波濤洶湧的北海也不怕被風暴突然襲擊。.....而諾曼人駕駛這艘船進行海盜冒險,到達了東方的君士坦丁堡和西方的美洲。這艘敢於橫渡大西洋的船的失事引起了航海業的全面革命,所以在中世紀結束之前,歐洲所有沿海地區都采用了新式的尖底海船。”

從12年到14年,以維京船為代表的北方船舶有了壹些新的發展。首先是尾舵的出現,取代了過去的舵槳。最早的艉舵和舵柄的圖片是在壹枚1200的英國城印中發現的,圖中顯示原來的艉舵是彎曲的,以適應艉部曲線。後來船尾變直了,船尾舵也改進了。德國北部的壹枚1242的印章就表明了這壹點。艉舵的使用有助於船舶迎風航行,隨著船體的加深,船舶可以逆風對角航行。其次,維京船的低幹舷在1100年後也發生了變化,即在船頭和船尾建立了上層建築,稱為“城堡”。這座堡壘最初是為軍事目的而建的。當時的海軍艦艇距離很近,當敵人登上艦腰時,首尾的炮臺可以起到壹定的防禦作用。後來也擴展到商船。船上有這樣的高樓,給人壹種“頭重腳輕”的外觀感覺。為此,艏樓實際上成了船頭的“水手艙”。第三,北方商船的出現和演變。北方商船叫克諾爾,船體比長船更寬更深,是北方最早可以利用逆風的船。14世紀,諾埃爾發展成為標準商船,其型統治北歐400年。北方著名的“cog”艦其實就是它的翻版。科格船有壹個名副其實的船尾舵來控制方向,壹個向前延伸的長船首斜桅和壹個方形帆。船體特別堅固。1400左右,在科格艦的基礎上,壹艘更大的“霍爾克”艦出現在北方。

南歐的造船技術

南歐造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接受地中海東岸文明的克裏特人。公元前2世紀中葉,克裏特島的帆船兩端傾斜,單桅單帆,這是後來幾千年地中海的基本船型。大約在同壹時期,在希臘的邁錫尼文明遺址中也發現了帶有樹木的船只圖片。這種樹既可以當桅桿又可以當船帆。縱觀古希臘羅馬時代,造船業,無論是戰船還是商船,都是在埃及和腓尼基技術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進步,基本形成了“條船”和“圓船”兩種船型。

長船原本是壹艘開敞甲板的船,長約30米,由50個單層槳推進。到前480年希臘-波斯戰爭中的薩拉米海戰時,希臘戰船長45米,舷外有槳,使船寬6米。槳有兩三層,長短不壹。後來長船發展成有完整甲板和碰撞角的大笨船,稱為“quinquiremes”,意思是船有五層槳葉。長船配有桅桿,但風帆只是在順風時偶爾使用。劃槳在戰鬥中更重要,可以控制速度,掌握方向,不受風和方向的限制。狹長,空間太小,無法儲存水和食物,也無法載貨。壹般只用於軍事目的。

圓船主要用於商業目的。圓舟的長寬比在5: 2左右,有的略長。吃水比長船深,艉高頭低,上甲板兩側呈格子狀。起初,它只有壹根桅桿和壹面帆。後來,在宮媛周圍,船首增加了壹個小桅桿和帆,有時還有兩個三角形的小頂帆。或者船頭前有壹個角度很陡的大桁架,上面掛著小帆控制方向。船帆的升降繩也變成了桅桿的輔助支柱,沿著船的兩邊系上了壹條粗帶子,代替了系繩。這種大船笨重,主要靠帆推進。雖然它不能逆風,但它可以轉動船帆,利用船尾45度範圍內吹來的側風。此外,還需要劃槳輔助,還需要船尾兩側的舵槳控制方向。圓船運載的貨物很多,比如羅馬的運糧船,比較大,長27米,寬9米,載重量250噸,最多載客300人。

中世紀時,南歐船舶既繼承了古代地中海船型的傳統,又受到了同時代阿拉伯船舶的影響。它的主要特點是船的船體板橫向拼接連接,用釘子釘在肋骨上,填充瀝青等。,船有光滑的表面和甲板。但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船只都有各自的特點。

大約在9世紀,拜占庭人建造的光滑船體的船只使用了壹種新型的大三角帆裝置(這種裝置接受了阿拉伯技術),船只可以在風向60度範圍內行駛。船舶的圓形和光滑的表面減少了船體與水的摩擦,這使得這些巨大的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品質。船還是可以基本按照預定的方向行駛,不太在意風向。在隨後的兩三個世紀裏,這種船變得更大更重,被稱為nef船。它有兩個或三個桅桿,都使用三角帆裝置,排水量超過1000噸。意大利船只兩端都有塔樓。在中世紀的鼎盛時期,壹種叫做“塔裏達”的船被廣泛使用,這種船結合了長船和帆船的特點。之所以要結合長船的特點,是因為商業帆船要應對海盜的襲擊。手搖帆船不僅可以無風行駛,還具有壹定的戰艦功能。

12世紀中期,熱那亞船只有兩層甲板,13世紀後期,出現了三層甲板。兩根桅桿,前桅桿略高稍大,三個大三角帆,後帆兩個大三角帆。最好的桅桿是由熱那亞或馬賽的硬棉布或亞麻布制成的。13世紀中期,壹些地中海船只長達30米。控制方向的裝置是側舵。有壹對側舵,安裝在船尾附近,每側壹個。14世紀,地中海的船只也開始使用船尾舵。與此同時,大約在公元13世紀,科格北部的船只開始出現在地中海。14世紀初,意大利人就已經廣泛建造了這種單桅船來運載長途貨物。

14結束後,南北船的特點開始融合,產生了新的大型船“卡拉克”。這艘船後來成為西歐遠洋船舶的原始樣式,也是西方世界在大帆船時代(16-18世紀)到來之前最典型的壹艘船,兼具軍用和商用。據說南北特色的混合起源於十字軍時代,因為那時候各國的十字軍都有機會觀看別人的船型和建造方法。北方的船舶安裝技術,如固定艙室、單邊帆,南方的船舶結構技術,如甲板、平縫船板技術,都被視為優勢,結合在新船上。卡拉克船最早出現在威尼斯、熱那亞和西班牙,船體深而寬,船尾高,巨大的艏樓從船頭伸出,船體光滑,線條優雅呈弧形。舵不再在壹側,而是安裝在船體的中心線上。

15世紀後,帆船從壹桅壹帆演變為三桅船。這三個桅桿是前桅、短桅、主桅、高桅和後桅。起初,前桅上掛著壹個大三角帆。後來在船頭放了壹根柱子,上面掛了壹個方形的斜帆,可以使前桅後移,增加高度。後來加了壹些桅桿繩作為輔助,又加了梯子繩(系在桅桿繩上),代替過去爬桅桿用的木梯。在行駛的過程中,感覺太累了,控制不了大帆,導致使用了壹系列的小帆。首先,有些大船在主桅上掛三面帆,從下到上,分別是主帆(航向)、上桅帆(topsail)和上桅帆。後來,船通常每個桅桿上有三面帆。四桅船也出現了,前桅掛著方帆,最後三根桅桿上掛著大三角帆。後來發明了壹些縮帆的方法。方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收起來減少帆面,而是像旗子壹樣用壹塊塊帆布綁起來,不需要的時候解開腰帶也是可以的。如果需要在微風中增加帆的面積,還會在小帆布上綁上壹些窄布條。在公元65438+5世紀,配備桅桿的帆船長度壹般在24到27米之間。三桅多帆的帆船奠定了16-18世紀大帆船時代桅帆裝置的基本樣式。

葡萄牙船是壹艘輕型帆船。它起源於壹艘名為barca的漁船,只有20到30噸重。卡拉維爾的船沒有卡拉克的深。它更多地利用了船頭和船尾的三角帆,這樣船就可以順風行駛。這兩種帆的組合可以有效改變風向。壹種安裝方法是前桅和主桅使用方形帆,主帆上有方形頂帆,後桅上掛著壹個高高的大三角帆。掛方帆隨風行駛,掛大三角帆迎風調整方向。還有壹種Caravel船,都是用大三角帆。航海家亨利的第五個兒子晚年使用的帆船是壹種特殊的船,有三根桅桿,形狀尖尖的,所謂斜帆裝置。帆是三角形的,或者上部是三角形的,壹般安裝在與龍骨平行的位置。葡萄牙的船速度很快,順風時時速可達22公裏。這艘船很輕,容易操縱。逆風時,可向順風曲線前進,壹會兒將船舷壹側轉向順風,壹會兒將船舷另壹側轉向順風,作之字形路線。

Calaque和Caravel這兩種新型的船,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適合航海,可以去任何地方。哥倫布航海船隊中的“平塔”號和“妮娜”號是輕型平底卡拉維爾船,而“聖瑪麗亞”號是裝備精良的卡拉克船。從1497到1499,在印度開辟新航線的船只在大小和形狀上幾乎和哥倫布壹樣,基本上就是這兩種類型的船。

但無論是哪種船,中世紀歐洲船的噸位都不大,船體也比中國船小很多。北方船只較小,而地中海南部船只略大。1066年,諾曼人橫渡英吉利海峽,每人只攜帶30噸。14世紀初,英國船只的平均載重量為200噸,最大的船只有300噸。威尼斯在十字軍東征時提供的船只平均可以運載500多噸。14世紀後,威尼斯開始建立商船隊。它的船是長艇,噸位是100噸,然後是300噸。15世紀,熱那亞的壹些卡拉克船達到甚至超過1000噸。14世紀初,壹艘普通漢薩商船的噸位約為75噸。1440年,漢薩商船以廢船為主,平均載重約150噸。30年後,漢薩艦隊中出現了“卡沃爾型”快船,平均噸位約為300噸。在法國和英國的葡萄酒貿易中,在155世紀早期,沒有壹艘船能夠運載超過100噸的葡萄酒。但到了本世紀中葉,從波爾多出發的船只平均能裝載150噸,少數船只也能裝載500噸葡萄酒。在威尼斯,1450左右,200噸以上的船算是大船,但對於後來的大部分科格船來說,400噸只能算是普通噸位。16世紀中葉,威尼斯的許多帆船都達到了600噸甚至700噸。葡萄牙船只的平均噸位在1450和1550之間至少翻了壹番。在15世紀,從事波羅的海谷物貿易的荷蘭人使用幾種船只。無龍骨、圓形船體的浩克船,噸位在200噸到400噸不等。長中底的快船噸位從250噸到500噸左右不等。我們不能簡單的以船的大小來判斷壹艘船的航行能力,因為哥倫布和達·伽馬在大洋航行的時候,他們的旗艦只有150噸左右。船舶的耐波性和續航能力也很重要。當然更重要的是導航(主要是導航)技術。

  • 上一篇:中醫證怎麽考,需要什麽條件
  • 下一篇:左膈疝手術後,出現左葉下肺不張。嚴重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