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低鈉血癥和低鉀血癥的區別

低鈉血癥和低鉀血癥的區別

血鈉低於130 mmol/L低鈉血癥的原因有:①體液丟失時,溶質丟失超過水分丟失,即低滲性脫水;②細胞外液量基本正常,但由於內分泌疾病導致電介質異常丟失。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SIADH)或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功能障礙;③細胞外液容量過多,如低滲液體輸入過多,腎功能不全,表現為細胞外液鈉稀釋,也稱稀釋性低鈉血癥。

低鈉血癥的癥狀隨著血鈉減少的速度而變化。如果細胞容積發生變化,引起低滲性脫水,可表現為嚴重的循環衰竭、四肢冰冷、脈細數、尿少、前囟凹陷;隨著低鈉血癥的發展,體液向細胞轉移,可表現為腦細胞水腫的癥狀,如嗜睡、乏力、昏迷、驚厥等。對於低鈉血癥,它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改變,如張力減退和腱反射減弱,有時與低鉀血癥相鑒別。

低鈉血癥應治療原發病,2/3滲透或等滲含鈉溶液可用於補充低滲性脫水的累積損失。如果血鈉低於120 mmol/L或水中毒,應使用3%氯化鈉溶液。當出現嚴重顱內高壓癥狀時,可使用脫水劑,如甘露醇。對於SIADH,應限制水的攝入,必要時給予利尿劑,適當補充尿液流失的鈉量。

重度低鈉血癥< 120mmol/L),中度低鈉血癥< 130mmol/L,輕度低鈉血癥< 135mmol/L

血清鉀濃度低於3.5 mmol/L稱為低鉀血癥,多見於長期禁食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嘔吐、腹瀉和長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劑引起的鉀排泄過多。主要臨床表現為神經和肌肉功能障礙。鉀流失越多,速度越快,或者Na+和Ca+濃度同時升高越多,癥狀越明顯。低鉀血癥常與原發病癥狀混雜,容易延誤診斷,應引起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必須在30ml//小時以上。不要過度。嚴禁靜脈註射。

臨床表現

1.四肢無力、弛緩,腱反射緩慢或消失,嚴重者呼吸困難。2.頭腦淡漠,眼神呆滯,昏睡無意識。3.惡心、嘔吐、腹脹和腸麻痹。4.心悸和心律不齊。

診斷基礎

1.長期禁食或少食,嘔吐,腹瀉,長期使用利尿劑不補鉀。2.乏力、腱反射減弱、精神淡漠、嗜睡、腹脹、腸麻痹、心悸、心律不齊等臨床表現。3.血清鉀低於3.5毫摩爾/升..4.心電圖顯示T波呈扁平、雙向或倒置,並出現U波。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引起K+缺乏的原發病,恢復正常飲食。2.補充鉀鹽。

用藥原則

1.補鉀的時候,能吃就盡量口服,不能吃就靜脈補。2.靜脈註射氯化鉀,嚴禁推註,壹般加葡萄糖溶液滴註,濃度不得超過3%,滴速每分鐘不得超過80滴;每24小時滴量不要超過6g ~ 8g。3.當伴有酸中毒時,可用碳酸氫鉀代替。4.谷氨酸鉀可用於肝功能損害的患者。5.當心臟明顯受累或伴有鎂缺乏時,可使用L-天冬氨酸鉀鎂。

輔助檢查

1.根據引起低鉀血癥的原發病,做相應的“A”和“B”項檢查,以明確原發病的診斷。2.治療期間反復檢查血生化和心電圖,及時調整補鉀。

療效評估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血清鉀、心電圖恢復正常。2.改善:癥狀和體征改善,血清鉀和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3.未解決:癥狀體征無改善,血清鉀低,心電圖異常。

專家提示

低鉀血癥發病率高,其癥狀往往被原發病掩蓋,容易被誤診。因此,對於長期少食、禁食、多尿或嘔吐腹瀉的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另外,在代謝性酸中毒時,血清鉀可能不低。當酸中毒得到糾正時,可能出現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常伴有低鈣、低鎂,兩者癥狀相互混淆。在補鉀的同時要註意補充適當的鈣和鎂。12

  • 上一篇:治療焦慮癥的中藥
  • 下一篇:何首烏和首烏藤有什麽不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