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絲瓜有哪些特征?

絲瓜有哪些特征?

(龐阿土)

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別名絲瓜絡、絲瓜筋、天羅等。為葫蘆科壹年生攀緣草本。分布於長江流域或南方各省、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浙江、上海、江西、江蘇、湖北等省市。以成熟果實纖維供藥用。中藥稱絲瓜絡。絲瓜絡含木聚糖、纖維素;還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質素。經藥理試驗,絲瓜絡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味甘,性涼。有鎮咳、祛痰、涼血解毒、通經絡、行血脈等功能。主治筋骨酸痛、胸肋痛、經閉、乳汁不通、水腫、痰喘咳嗽等癥。

壹、形態特征

莖柔弱、粗糙。幼時全株密被柔毛;卷須通常3歧,葉互生;葉片呈三角狀或圓心形,通常掌狀3—7裂,邊緣有細鋸齒,幼時具刺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總狀花序,雄蕊5枚,花藥2室,多彎曲呈“S”形;雌花單生,花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具5闊倒卵形裂片,黃色;子房下位,3室。果實圓筒形或棒形,有縱向淺槽或條紋,果實成熟後有網狀纖維。種子黑色、扁平而光滑(圖15—21)。

圖15—21 絲瓜形態圖

1.果實 2.花

二、生育特性

絲瓜原產東印度。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分布在30cm表土層中,深翻土地,有利於根的生長。主蔓長達12m以上,分枝力強。在主蔓10節左右開始長出雌花,以後每節都能著生雌花。前期以主蔓結瓜為主,後期側蔓結瓜。雄花著生在每個葉腋內,為防止雄花開放時消耗過多的養分,在生產上常將雄花摘除。

絲瓜喜溫怕冷。種子發芽溫度在12℃以上,發芽最適溫度25—30℃。幼苗在15℃以上才能生長,低於10℃停止生長。絲瓜生長最適溫為18—24℃,開花結果盛期要求更高的溫度,才有利於生長。

三、栽培技術

(壹)選地整地

絲瓜對土壤適應範圍廣,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土地種植。3月下旬翻地,作畦寬40—60cm。在農村城鎮可利用河邊、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承種植,也能獲得較高產量。在翻地時每畝施欄肥1500—2000kg作基肥。

(二)播種育苗

用種子繁殖。長江流域壹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育苗時宜選籽大、飽滿、黑色而扁的種子。播種可在保溫苗床中進行。在苗床上蓋肥土或焦泥灰,厚約3—4cm。將種子尖端插入床土內約1/3,再蓋上肥土或焦泥灰,以蓋沒種子為宜,再澆水,保持苗床濕潤,然後蓋上薄膜,以後視床土溫度可澆水1—2次。種子出苗後要進行幼苗鍛煉,白天將薄膜二端揭開,進行通風,晚上覆蓋好,以防凍害。在移栽前逐步揭去薄膜,加大通風,至4月下旬或5月初苗高5—7cm即可進行移栽。移苗前應將苗床土澆透水後稍等1小時左右,再帶土定植,這樣返苗快,成活率高。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成活後,在上棚架前可進行壹次中耕,可深些。註意清除雜草。搭棚後,可適當增加中耕次數,宜淺不宜深,以免損傷根部。當蔓葉布滿天棚後,棚下陽光減弱,除草也可減少。每次中耕除草時,可同培土工作結合進行。

2.施肥

幼苗定植後須每天傍晚澆入稀人糞,直至成活。以後視幼苗生長情況,可每周追壹次肥。植株開始結瓜後,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時期,養分消耗較多,須加大追肥量,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的需要。壹般追肥3—4次,5月下旬苗高15—20cm,每畝施人糞700—1000kg;6月中下旬搭棚後每畝施人糞1000—1500kg;在果實形成後每畝施人糞1500—2000kg。

3.灌水抗旱

絲瓜喜濕潤怕幹旱。幼果形成需要較多水分,特別進入盛果期需要更多水分。倘若出現旱情,應及時灌水,以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灌水時不淹沒畦面,否則影響土壤結構、田間管理及果實采收。

4.搭棚引蔓

6月中下旬主蔓已生長到30—40cm時,可用小竹或毛竹等材料及時搭好棚架。其好處:(1)提高土地利用率。(2)避免烈日照射,減少果日燒病。(3)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結瓜。(4)果實形狀好,品質佳。棚架的形式有籬笆型、人字型、天棚型三種,各地因地制宜選用。棚架不宜太高,壹般以150—170cm為宜,要堅固實用。在平面架上用稻草繩或塑料系成井字形,為瓜蔓攀緣。引蔓工作在中午進行為好,這時瓜蔓柔軟好攀。如在早晨進行因水分較多易折斷瓜蔓。主蔓側蔓上棚後,應註意避免相互重疊,影響光合作用進行。

絲瓜主蔓側蔓都能結瓜,為了不影響主蔓生長和結果,壹般在未上棚架以前可摘除側蔓,上棚後壹般就不再進行,只有在過密情況下,才將瘦弱的側蔓摘除。發現絲蔓倒掛要及時將瓜蔓縛牢,如果實擱置架上時應將果實放下使垂直向下,減少果實彎曲或畸形,以提高果實品質。

5.去雄花

絲瓜雄花多而密,應及時摘除過多雄花,減少養分消耗。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霜黴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

5月開始發病,6月較重,田間濕度大,發病嚴重。發病初期先在葉片上出現淡黃色小斑點,然後逐漸擴大成多角形淡褐色病斑,並在葉背生長出暗灰色或紫色的絨毛狀黴,不久病葉幹枯。防治方法: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力;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摘除病葉,發病始期噴40%乙磷鋁3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交替進行,效果更好。隔7—10天噴壹次,連續3—4次。

2.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和fuliginea(Schlecht.)Poll.〕 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7月發病較重。罹病始期在葉背或葉面生有白色圓形粉狀斑點,不斷擴大,呈白粉狀壹片,嚴重時葉片枯黃。此病在潮濕情況下較易發生。,防治方法: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冬季清除殘株病葉,減少越冬菌原;發病始期可噴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隔10天壹次,連續噴3—4次。

3.黃守瓜黃足亞種

(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

成蟲4月開始發生,5—6月為害嚴重,成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可使全葉食盡。幼蟲為害根。防治方法:冬季清園,處理殘株和雜草,減少越冬蟲口;瓜苗移栽前後,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瓜苗附近土面撒石灰粉,防止成蟲產卵。

4.瓜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又稱棉蚜。5月開始發生,群集在葉背,為害嫩莖,致使葉片卷縮,生長緩慢,結瓜期縮短,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噴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液。

四、采收與加工

(壹)留種

應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植株,以主蔓第二次結的瓜為好,因生長時間長,種子飽滿,其後代生活力強。選果柄肥大,果形直,選定後做上標記。待果皮變枯黃,硬化時采收,掛在通風處,使種子更加飽滿充實,把瓜曬幹後倒出種子裝入布袋,放於陰涼幹燥處。

(二)采收

從6月開始到10月底止采收果實。由於采收季節不同,果實有黴瓜、伏瓜、秋瓜之分。黴瓜長得細小;伏瓜較堅實且大;秋瓜長而稍軟,組織密致,品質好。當瓜蒂柄部皮色稍黃,脈紋粗壯,便可采摘。伏瓜采摘要及時(除留種外),否則要影響秋瓜的生長。選晴天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按大小分檔,把10—20個捆成壹把,以便進行加工。

(三)加工

采後果實,用重物壓浸在河水中、溪溝內或缸中,使果實全部浸沒在水中,促使果皮腐爛。浸泡時間視氣溫高低而定,壹般7—10天,待果皮全部腐爛後,然後拆開瓜捆,分別在清水中搓擦,洗至出現潔白的瓜絡為止。將瓜絡曝曬4—5天,直至完全幹燥,曬幹後倒出種子。把瓜絡成捆掛起,放於通風幹燥處。壹般畝產75—100kg。

商品規格,條幹挺直,絡軟瘦均,潔白輕松,無籽蟲。

  • 上一篇:3藥活血化瘀、通脈養心、降壓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疏通心血管
  • 下一篇:陳皮有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