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經常出藥疹是怎麽回事?

經常出藥疹是怎麽回事?

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和粘膜的炎癥反應,嚴重者還可累及機體其他系統。藥物進入人體最常見的途徑是口服,其次是註射、灌註和外用。藥物引起的非治療性反應統稱為藥物反應或不良反應,藥疹只是表現形式之壹。

疾病的起因

1.個體對藥物反應的敏感性因個體因素不同而差異很大,包括遺傳因素(過敏體質)、某些酶的缺陷、機體病理或生理狀況的影響等。同壹個體在不同時期對藥物的敏感性也可能不同。

2.藥物因素大多數藥物在壹定條件下可引起部分個體出現藥疹,但不同種類的藥物發病風險不同。臨床上容易引起藥疹的藥物種類有:①抗生素類:包括半合成青黴素類(如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磺胺類(如復方磺胺甲惡唑)、四環素類、酰胺醇類(如氯黴素);(2)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撲熱息痛、保泰松等。這些藥物常與其他藥物制成復方制劑,商品名復雜,使用時應多加註意;③鎮靜催眠藥和抗癲癇藥: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胃復安、卡馬西平等。,其中苯巴比妥是最常見的原因;④抗痛風藥物:如別嘌醇;⑤異種血清制劑和疫苗(如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⑥中藥:壹些中藥及制劑也有引起藥疹的報道。

發病機制藥疹的發病機制可分為過敏反應和非過敏反應。

1.過敏大多數藥疹都屬於這種反應。有些藥物(如血清、疫苗和生物制品)具有完全抗原的功能;但更多的藥物是小分子化合物,屬於半抗原,需要結合大分子量載體(如蛋白質、多糖、多肽等。)通過價鍵變成完全抗原,刺激免疫反應。引起免疫反應的物質可以是藥物原型、降解或代謝產物、藥物中的賦形劑和雜質。少數藥物(如磺胺類、喹諾酮類、吩噻嗪類、四環素類及部分避孕藥)在光誘導下可轉化為抗原性物質,由其引起的過敏性藥疹稱為光過敏性藥疹。

與藥疹有關的過敏反應包括ⅰ型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過敏性休克)、ⅱ型過敏反應(如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粒細胞減少癥等。)、ⅲ型過敏反應(如血管炎、血清病和血清病樣綜合征等。)和ⅵ型過敏反應(如濕疹樣和麻疹樣藥疹、剝脫性皮炎等。).藥疹的免疫反應相當復雜。某些藥物(如青黴素)引起的藥疹可主要為ⅰ型過敏反應、ⅱ型或ⅲ型過敏反應,或同時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過敏反應。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過敏性藥疹的特點是:①只發生在少數過敏體質的人身上,大部分人沒有反應;②病情嚴重程度與藥物的藥理毒理作用及劑量無相關性;在高敏感狀態下,即使是極小劑量的藥物也能引起非常嚴重的藥疹;③發病有壹定的潛伏期。壹般第壹次用藥出現臨床表現約需4-20天,致敏者再次用藥可在數分鐘至24小時內出現。④臨床表現復雜,皮損可有多種類型,但對於某壹患者,往往以壹種類型為主;⑤存在交叉過敏和多價過敏。前者是指被某種藥物致敏後,機體可能對化學結構相似或化學基團相同的藥物過敏。後者是指當個體處於高度敏感狀態時,也可能對壹些不過敏且與致敏藥物化學結構不同的藥物過敏;⑥停用增敏藥物後病情往往好轉,糖皮質激素治療往往有效。

2.能引起非過敏性藥疹的藥物相對較少。其可能的發病機制包括藥理作用(如煙酸可引起血管擴張和面部潮紅,抗凝劑可引起紫癜,阿司匹林可誘導肥大細胞脫粒釋放組胺引起蕁麻疹,非甾體抗炎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引起藥疹等。)、過度反應(如甲氨蝶呤的治療劑量與毒性劑量非常接近,常可引起口腔潰瘍、出血性皮損和白細胞減少等。),以及積累(例如長期使用碘化物和溴化物)

臨床表現藥疹的臨床表現復雜。不同的藥物可引起同壹類型的藥疹,同壹種藥物在不同時間對不同患者或同壹患者可有不同的臨床類型。以下是常見的類型:

1.固定性藥疹常由解熱鎮痛藥、磺胺類或巴比妥類引起。皮損多見於唇、口、龜頭的皮膚粘膜交界處,也可發生於手背、足背、軀幹。典型病變為圓形或類圓形、水腫的暗紫紅色斑疹,直徑65,438+0 ~ 4 cm,常為65,438+0,偶有數個,邊界清楚,周圍發紅。嚴重者紅斑上可出現水皰或大皰,粘膜皺襞易糜爛滲出。自覺輕度瘙癢。壹般無全身癥狀,如繼發感染可感到疼痛。停藥後約1周紅斑可消退並留下灰黑色色素沈著斑。如果再次用藥,往往幾分鐘或幾小時後,在同壹部位出現類似的皮損,並向周圍擴展。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加,皮損數量也可增加。

2.蕁麻疹型藥疹常見,多由血清制品、呋喃唑酮、青黴素引起。臨床表現與急性蕁麻疹相似,但持續時間較長,可伴有血清病樣癥狀(如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甚至蛋白尿)。如果致敏藥物排泄緩慢或因不斷接觸微量過敏原,可表現為慢性蕁麻疹。

3.麻疹或猩紅熱藥疹多由青黴素(尤其是半合成青黴素)、磺胺類、解熱鎮痛藥和巴比妥類藥物引起。起病較突然,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但較麻疹、猩紅熱較輕。麻疹型藥疹與麻疹相似,皮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紅色斑丘疹或針頭至米粒大小的斑丘疹,對稱分布,可遍及全身,多在軀幹上,嚴重者可伴有小出血點和明顯瘙癢。猩紅熱藥疹起病為小紅斑,自面部、頸部、上肢、軀幹向下發展,2 ~ 3天內遍及全身並相互融合,伴有面部及四肢腫脹,酷似猩紅熱的皮損,尤以四肢皺褶部位及屈曲處為甚。此型病程約1 ~ 2周,皮損消退後可伴有糠屑脫屑;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發展成嚴重的藥疹。

4.濕疹型藥疹患者先接觸或外用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奎寧等藥物引起接觸性皮炎,使皮膚敏感性增加,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藥物。皮損為大小不壹的紅斑、丘疹、丘疹、水皰,常合並成片,遍布全身,可繼發糜爛、滲出、脫屑。全身癥狀往往很輕微。病程比較長。

5.紫癜性藥疹可由抗生素、巴比妥類藥物和利尿劑引起,可由ⅱ型過敏反應(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ⅲ型過敏反應(引起血管炎)介導。輕者表現為雙腿出現紅色瘀斑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在皮膚表面略隆起,按壓後不消退,有時伴有風團或中心的小水皰或血皰;嚴重者可累及四肢及軀幹,並伴有關節腫痛、腹痛、血尿、便血等表現。

6.多形性皮疹多由磺胺類、解熱鎮痛藥和巴比妥類引起。臨床表現類似多形紅斑,對稱分布於四肢和軀幹。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和豌豆至蠶豆大小的丘疹,邊界清楚,中心紫紅色(虹膜現象),常出現水皰;伴有瘙癢,累及口腔和外生殖器黏膜時可疼痛。如果皮損遍布全身,在原有皮損基礎上出現水皰、糜爛、滲出,會出現劇烈疼痛、高熱、外周白細胞升高、腎功能損害、繼發感染等。,稱為重癥多形性紅斑藥疹,屬於重癥藥疹之壹,病情兇險,可導致患者死亡。

7.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是重癥藥疹之壹,常由磺胺類、解熱鎮痛藥、抗生素、巴比妥類藥物引起。起病突然,部分患者起初表現為多形性紅斑或固定性藥疹,皮損迅速蔓延至全身,出現大小不壹的松散水皰或大皰。尼氏征陽性,稍加外力即可使腐面出現大量滲出,可形成大面積表皮壞死松解,類似於淺二度燒傷。溫柔顯而易見。口腔、眼睛、呼吸道、胃腸道粘膜也可受累,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伴有高熱、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全身癥狀;嚴重者常死於繼發感染、肝腎衰竭、電解質紊亂、內臟出血等。

8.剝脫性皮炎藥疹是重癥藥疹之壹,常由磺胺類、巴比妥類、抗癲癇藥、解熱鎮痛藥、抗生素等引起。長期用藥後發生,首次發病潛伏期20天左右。有些患者是在麻疹樣、猩紅熱樣或濕疹樣藥疹的基礎上繼續用藥或治療不當引起的。皮損起初為麻疹樣或猩紅熱樣,逐漸加重並合並為全身彌漫性潮紅、腫脹,尤以面部和手足為甚,可有皰疹或水皰,並伴有糜爛和少量滲出;2 ~ 3周後,皮膚紅腫逐漸消退,全身出現大量鱗狀或落葉性脫屑,手腳像手套或襪子壹樣脫落,頭發、指甲可脫落(痊愈後可再生)。可累及口腔粘膜和結膜;全身淺表淋巴結常腫大,可伴有支氣管肺炎和藥物性肝炎。外周血白細胞可明顯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現粒細胞缺乏癥。這種類型的藥疹病程長。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往往死於全身衰竭或繼發感染。

9.痤瘡藥疹多由長期使用碘、溴、糖皮質激素、避孕藥引起。皮損為毛囊性丘疹、丘疹等痤瘡樣病變,多見於面部及胸背部。這種疾病的病程進展緩慢。

10.光敏性藥疹多因使用冬眠藥物、磺胺類、四環素類、灰黃黴素、補骨脂、喹諾酮類、吩噻嗪類及避孕藥等引起。,受陽光或紫外線照射。可分為兩類:①光毒性反應的藥疹:多發生於暴露後7 ~ 8小時,僅在暴露部位出現類似曬傷的皮損,任何人都可發生;②光過敏藥疹:僅少數人發生,有壹定潛伏期,表現為暴露部位濕疹樣皮損,累及非暴露部位,病程較長。

臨床上將病情重、死亡率高的重癥多形紅斑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剝脫性皮炎型藥疹稱為重癥藥疹。此外,藥物還可引起其他形式的藥疹,如黃褐斑、皮膚色素沈著、系統性紅斑狼瘡樣反應、扁平苔蘚樣、天皰瘡樣皮損等。

過敏藥物的實驗室檢測可分為體內檢測和體外檢測,但目前的檢測方法在靈敏度、特異性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

1.體內試驗

(1)皮膚試驗:常用的具體方法有裂傷試驗、皮內試驗、點刺試驗、斑貼試驗、結膜試驗、含舌試驗、皮窗試驗等。其中皮內試驗、點刺試驗和斑貼試驗較為常用,皮內試驗準確性較高。

(2)藥物激發試驗:指藥疹消退壹段時間後,口服試驗劑量(壹般為治療劑量的1/8 ~ 1/4或以下),以檢測疑似致敏藥物。本試驗僅適用於口服藥物引起的輕度藥疹,當疾病本身需要使用該藥(如抗結核藥、抗癲癇藥)時,禁止應用於急性過敏性藥疹和重度藥疹患者。

2.體外試驗體外試驗安全性較高,可選擇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放射性過敏原吸附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瓊脂擴散試驗,但上述試驗結果不穩定。

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應以明確的用藥史、潛伏期和各種藥疹的典型臨床皮損為依據,並排除有類似皮損的其他皮膚病和發疹性傳染病。如果壹個患者服用兩種以上的藥物,準確判斷致敏藥物會更加困難。應根據患者既往用藥史、藥疹史以及此用藥與疾病的關系綜合分析。

由於其復雜的表現,這種疾病的鑒別診斷也很復雜。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應與麻疹或猩紅熱相鑒別;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應與金葡萄燙傷樣皮膚綜合征相鑒別;當生殖器部位的固定藥疹破潰時,應與生殖器皰疹、下疳相鑒別。

預防藥疹是壹種醫源性疾病,所以預防尤為重要。臨床用藥過程中必須註意:

(1)服藥前應仔細詢問藥物過敏史,避免使用已知的過敏藥物或結構相似的藥物。

(2)使用青黴素、鏈黴素、血清制品、普魯卡因等藥物時。,要做皮試,皮試前要準備急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皮試呈陽性的人應禁止使用這種藥物。

(3)避免藥物濫用,采取安全的給藥途徑,對過敏體質的人盡量選擇致敏性低的藥物,尤其是復方制劑中含有的已知過敏藥物。

(4)註意藥疹的早期癥狀,如突然瘙癢、紅斑、發熱等。,立即停用壹切可疑藥物並密切觀察,對已有癥狀進行妥善處理。

(5)在患者病歷首頁記錄已知致敏藥物或為患者建立藥物禁忌卡,並告知患者牢記,每次就診時告知醫生。

確診藥疹後應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藥物,然後根據不同類型進行治療。

1.輕度藥疹。停用致敏藥物後,皮損很快消退。抗組胺藥、維生素C等。可予,必要時可予中等劑量強的松(30 ~ 60 mg/d)。皮損消退後,可逐漸減輕,直至停藥。若以紅斑、丘疹為主,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乳膏,用0.1%雷尼爾、3%硼酸溶液或0.1%氯己定溶液濕敷糜爛、滲出。

2.重癥藥疹的原則是及時搶救,降低死亡率,減少並發癥,縮短病程。

(1)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壹般可靜脈註射氫化可的松300 ~ 400 mg/d,或分兩次靜脈註射地塞米松10 ~ 20 mg/d,24小時內盡量均衡給藥;糖皮質激素充足的話,3 ~ 5天內控制病情,不滿意的話加大劑量(加大原劑量1/3 ~ 1/2);待病竈顏色變淡,無新病竈,體溫下降後,可逐漸減輕。

(2)防治繼發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應重視消毒隔離,抗生素不是常規預防感染的唯壹手段;如有感染,在選擇抗生素時應註意避免過敏藥物(尤其是交叉過敏或多價過敏),過敏反應較小的抗生素(如紅黴素、林可黴素等。)可結合細菌學檢查結果選擇。如果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要註意真菌感染的可能,確診後盡早加用抗真菌藥物。

(3)加強支持療法:可以創造穩定的個體環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高熱,進食困難,創面滲出或皮膚脫皮,常出現低蛋白血癥和水電解質紊亂,應及時糾正。必要時可輸註新鮮血液、血漿或白蛋白維持膠體滲透壓,可有效減少滲出。如果伴有肝損傷,應加強護肝治療。

(4)加強護理和外用藥物治療:是縮短病程和治療成功的重要保證。皮損面積大、糜爛滲出嚴重者,應註意保暖。無菌床單可每天更換,局部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濕敷,註意預防褥瘡。涉及黏膜者要特別註意眼部護理,需要定期沖洗,減少感染,防止球結膜粘連。閉眼有困難者,可用油紗覆蓋,防止長時間暴露造成角膜損傷。

  • 上一篇:藥品經營與管理可以考執業中藥師證嗎?
  • 下一篇:中國櫥櫃十大品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