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求助~~~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

求助~~~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

氣味致病又治病 植物依天又醫天

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李德敏

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簡介?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氣味學是嗅覺的科學,是生命科學的範疇,是專門研究生物界如何利用嗅覺謀生的科學。氣味是物質最重要的特征之壹,最能代表物質的本質。

嗅覺是生命的守護神,是辨毒工具,是接收信息的主渠道,產生氣味就是發送信息,氣味是生物界的***同語言。3

植物依天又醫天。物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保持大氣中氧氣的含量,才能給人和動物賴以生存的條件。植物產生次生代謝物(毒素),部分低等動物和微生物產生毒素,就形成了反食物鏈。草食動物和微生物要獲取食物,就得產生化解植物毒素的分解酶。這種產毒與解毒的鬥爭,貫穿生存鬥爭的全過程,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pcx

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8!

1、氣味學概論D61u7k

1-1氣味學的主要論點b0w$V\

氣味學是嗅覺的科學,是生命科學的範疇,是專門研究生物界如何利用嗅覺謀生的科學。它與生物學、醫學、化學密切相關,屬於邊緣科學。氣味學是個空白學科,詞典上無這壹名詞,世界上無此學科,亦無專著。

人有眼耳口鼻身(皮膚)五種感覺器官,脊椎動物也有,它們產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視覺建立了光學,聽覺建立了聲學,觸覺產生了許多物理量,唯味覺與嗅覺沒有建立相關的學科,原因何在?味覺與嗅覺是化學反應,而化學起步較晚,人們對味覺與嗅覺的產生機理還處在朦朧階段,研究難度較大,也沒有專門機構進行系統地研究。對氣味的研究是各取所需,分屬於食品、化妝品、偵察、環保、蟲害的生物防治等不同領域。

嗅覺在五種感覺器官中的地位應該是排第壹位的。對動物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覓食與繁衍後代。多數動物覓食靠嗅覺,辨別毒物更離不開嗅覺,鼻子長在口的上方,鼻孔正對嘴巴。找配偶交配靠嗅覺感知求偶素,認親子亦靠嗅覺。關於動物、植物、微生物對嗅覺的依賴程度作為專題討論。本文就氣味學的主要論點概述如下:

壹、氣味是物質最重要的特征之壹,最能代表物質的本質,壹種物質壹種氣味,沒有相同氣味的兩種不同物質,物質不變其氣味不變,氣味改變了物質壹定發生了質的改變;

二、沒有絕對不揮發的物質(在絕對零度-273℃以上時),因此任何物質都有氣味產生;

三、任何生物都有呼吸,是新陳代謝活動的表征,而呼吸系統與嗅覺系統是相關聯的,因而任何生物體都有嗅覺;

四、任何生物的嗅覺都有壹定的感知範圍,也必有它的盲區。生物嗅覺的感知範圍,僅僅與它的生存需要有關,與生存有益的為正相關,與生存有害的為負相關,與生存無關的氣味是它的盲區。也有特殊情況,如氧氣、水蒸汽、二氧化碳、壹氧化碳與生存相關,而人對它們無感覺,是因為它們壹直存在於空氣中,人們不需要刻意尋求或防範它們,所以人的嗅覺中樞刪除了它們的氣味信號。沙漠之舟的駱駝需要找水源,它就保留了對水蒸汽的敏感。曾經歷壹氧化碳中毒的人就不同程度地恢復了對壹氧化碳的敏感性;

五、生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是極復雜的混合物,化學成份達數百種,組成壹混合氣味代表該物種,種群之間又有區別,使之能識別親族,如螞蟻、蜜蜂、鳥獸等。好狗不咬親戚,就是能識別血緣關系。同種群的個體又有差異,所以警犬能憑氣味追蹤;

六、動物的氣味還隨飲食、疾病、情緒而臨時變化,生物還能有意識地釋放特殊氣味,用作信息交流或攻防武器;

七、生物的進化程度愈低,對嗅覺的依賴性愈高;@6p1

八、許多植物能釋放氣體用於消除空氣中對其生長有害的氣體;

九、氣味是生物界的***同語言;

十、嗅覺是生命的守護神;

十壹、氣味有互補性,互補的氣味能自動結合,變成壹種新的物質

十二、嗅覺能感知混合氣味,但不能準確分析混合氣味的組成成份;

十三、生物對單壹毒物能產生適應性,而對混合毒物很難適應,生物就是靠產生混合毒物保護自己的;

十四、長期的單壹毒物能使生物物種發生變異,而低等生物的變異比高等生物來得容易;

十五、生物產生新毒物保護自己或產生新的解毒物質以適應環境變化,簡稱產毒與解毒,這種生物體內的化學變化貫穿生命的始終,終將引起基因的變異,推動生物的進化;

十六、香與臭、毒與非毒是相關聯的。香是嗅覺對有益健康氣味的感受,臭是嗅覺對有害氣味的感受。香與臭對不同生物物種來說不完全相同,對同種生物的個別個體也有差異。香與臭跟氣味的濃度也有關系,很香的東西有時濃度過大會感到臭,有些極臭的東西濃度過低時是香味,如麝香和香蕉水;

十七、人對天然物的毒與非毒靠氣味判斷準確率很高,對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的判斷準確率稍差,是以已知物的氣味參照對比而來,往往會錯判,但接觸日久會自動糾正過來。動物不吃天然毒物,對化學毒物缺乏分辨力而上當,上過當之後會醒悟,這不僅僅是老鼠能做到,包括昆蟲和細菌,它們還能把自己的覺悟告訴同類,使大家都具有防範能力。

十八、微生物的攻防武器是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植物的攻防武器是次生代謝物,壹部份低等動物也靠產毒。進化程度高的動物有免疫系統,其死亡後免疫系統亦死亡,植物的次生代謝物(免疫物質)在死亡後能保持很久,所以動物屍體易腐;

十九、植物靠多種次生代謝物禦敵,這就限制了動物的食源,吃者恒吃,不吃者永不吃。植物藥物不會產生抗藥性的根源在於此;

二十、植物的次生代謝物常為藥,在於它有解毒、殺菌、毒蟲功效,植物的化學成份愈復雜,藥用價值愈高,天然藥物以植物為主也因此;

二十壹、許多植物有凈化毒氣的能力,從植物中提取空氣凈化劑可行並已取得可喜的成就,這就是“敏芝異味消”,被稱為《還地球壹個清新》的技術;

二十二、氣味致病又治病,植物依天又醫天是氣味學的重要觀點,人菌之戰應以植物為武器;

二十三、化學農藥和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根源是化學成份單壹;

二十四、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矛盾對立是自然科學中的怪現象,它們能夠統壹,統壹的途徑是宏觀理論與微觀理論的結合,西藥的復合化與中藥的精煉化(不是提純)將抹去中西藥的界線;

二十五、人類嗅覺的退化不是進化的必然,而是危險的信號和警鐘,環境汙染與疫病流行皆因人類失去了生命的保護神;

二十六、用眼睛觀察出生物界誰吃誰得出食物鏈理論,而用鼻子“觀察”生物界是誰都不讓誰吃,得出反食物鏈理論;

二十七、中醫用口味(甘鹹辛苦酸)解釋藥性,得到的是藥物滋補性能,扶正祛邪。用氣味研究藥性可以得到解毒、滅菌、殺蟲機理,有助於推動中醫發展。

1-2氣味波

人類的生存空間存在著四種波,即光波、聲波、電磁波和氣味波。前三者已建立了相應的學科,唯後者我們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司空見慣,說它陌生是很少有人提到它。

氣味波的發生源是揮發性物質和生物體,它比光波、聲波、電磁波的發生源要廣,且被壹切生物所利用,堪稱生物界的***同語言。

光波、聲波、電磁波與氣味波***有的特點是:有發生源;具有傳播性;能定向;有可接收性。

氣味波是氣味學研究的範疇,因為氣味學尚未建立系統的學科,所以氣味波這壹名詞還未提出。氣味波是氣態分子,有空氣的特性,但又有別於空氣。

空氣是指充滿大氣層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微量的隋性氣體氦、氖、氬、氪、氙,塵埃和微生物是它的雜質。它的密度隨海拔高度而漸減,又受溫度影響形成氣壓差而成風。空氣分子的布朗運動是空氣的等密度性和成份均勻性的原因。

氣味物質是物質和生物散發在空氣或水中的氣態分子,它有擴散性,它的密度與擴散的距離成反比,所以顯示出方向性。物質的揮發度和蒸汽壓差異很大,所以有許多物質不能成為氣味波發生源。生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往往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包括它們呼出的氣體和有意識地釋放的氣體),所以每個生物體都是壹個氣味波發生源。

新陳代謝是生命存在的表征,呼吸是新陳代謝的表現,而呼吸系統與嗅覺密切相關。植物和微生物都有呼吸,而它們是否都有嗅覺是個有待證明的公理。

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1-3氣味研究的誤區

人有鼻子,天天在聞味,遇到難聞的氣味就逃避,遇到腐臭或怪味的食物就拒食,還經常靠鼻子分辨壹些東西,還用香味美化環境,刺激食欲。但是對氣味的研究還很膚淺,甚至還有許多模糊或錯誤的觀念,使氣味學的研究誤入歧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壹)以人劃線,把人能聞到的氣味叫氣味物質,把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嗅覺排除在外。

光波與聲波同是感覺器官得到的信號,它們並未以人劃線。對人而言,可見光的波長在7.7×10-5與4×10-5CM之間,在此區域以外的稱紅外光或紫外光,它們有可能被其它生物感知。聲波頻率在20—2000周之間,在此區域以外稱次生波與超聲波,也會被某些生物感知。按此推理,對氣味可以分為可感知氣味與不可感知氣味方妥。可感知氣味與不可感知氣味是指人類而言,它不能以某種物理量定量。但是它也可以用標準劃分,即用與生存相關(有益或有害)與不相關來劃分。嗅覺是為維系生命而設的,它的感知範圍有特定性。有些氣味要接收,有些氣味要舍棄,以防幹擾,像電臺要調頻壹樣。假若壹切光、壹切聲都接收,眼睛和耳朵也受不了。

美國學者蒙克裏夫花了很大精力試圖找出氣味物質與非氣味物質的分界線,他用揮發度、蒸汽壓、丁澤爾效應、拉曼位移等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進行分析,沒有收獲。`

求偶素是每種動物都有的,但各不相同,求偶素僅對同種動物有吸引力,即能被嗅知,不同種的動物嗅不到。而找出不同動物的求偶素的物理特征卻很困難,雖化學成份不同但無明顯規律可循。

(二)嗅覺疲勞說有待商榷。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人們把這種現象解釋為嗅覺疲勞。

視覺會疲勞,是長期註視某種目標(如看書、刺繡)眼肌需要調節水晶體的焦距,會有酸楚的感覺,要做眼睛保健按摩或遠眺壹會兒,放松壹下晶體調節肌,若是漫無目的地瀏覽,則視覺不會疲勞,對眼下的景物可能視而不見,沒有印象或印象很淡泊。長期在噪音下工作,也有充耳不聞的感覺,而對留意的聲音,盡管很細小,混在噪音中也能聽得見,這是聽覺神經的屏蔽與選擇作用的結果。

嗅的過程沒有肌肉運動,是嗅覺細胞接受化學刺激,神經的傳遞也靠化學物質,用疲勞壹詞不妥。為什麽久而不聞其臭呢?當嗅覺把氣味信息傳遞給大腦以後,若人沒有離開這個環境,原氣味又沒有發生濃度的變化,大腦就屏蔽了這壹氣味信號,準備接收新的信息。

(三)人的嗅覺的退化是不用則廢嗎?

人和狗相比,嗅覺的靈敏度差異太大了。

人的生存條件的改善,使對嗅覺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不再靠鼻子找食物,固定的夫妻不靠求偶素的吸引,過家族生活和社會關系人情化不需要靠氣味辨血緣關系,不用擔心猛獸的侵襲等等,這些動物必需具備的嗅覺功能人類亦不再是迫切需要。

法國國家科學院微分子生物研究中心壹小組對人的20—50個不同的染色體區域進行仔細搜尋之後,找出了1000個有關嗅覺的基因,並對它們分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這1000個嗅覺基因中,有72%的基因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如何看待這壹問題呢?

不用則廢是自然規律,是進化的表現,勿需操心,這是社會的現實。但是人們忽略了隱藏在背後的極大危險,即嗅覺被破壞的嚴峻現實,任其發展,將有滅頂之災。Y

不會說話是啞巴,聽不見叫聾子,看不見叫瞎子,聞不見叫什麽?不算病。不以為是病,也不醫治,也無法醫治。嗅覺不靈或完全失靈的人有多少?誰也不去調查。長期在化工廠工作或接觸有毒氣體的人有幾個有靈敏的嗅覺?壹個也沒有!毒氣對嗅覺的破壞作用確實存在著,就成年人和兒童的嗅覺加以比較,差別就很明顯,比年齡對視覺、聽覺的影響明顯得多,這並沒有引起重視,甚至不屑壹提。

人們失去了對毒氣的警惕,認為臭壹點沒關系,把臭與毒割裂開來。臭味,就是嗅覺告訴大腦有毒氣存在,要逃避。這壹點人沒有動物聰明。人要研究並合成毒物,並把它當成建築材料、生活用具、化妝品,用它來美化生活,人們強迫自己從事有毒氣的工作,安於在有毒的環境中生活,破壞了嗅覺,損害了健康而不自知。環境汙染就是這樣壹步壹步地加重的。生活在充滿毒氣的環境裏的動物,它們的嗅覺能不被破壞?它們覓不到食物,找不到配偶,花兒沒有昆蟲傳粉,它們不就斷子絕孫了嗎?

嗅覺是生命的守護神,保護嗅覺就是保衛生命。忽視嗅覺健康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1-4氣味是生物界的***同語言

全世界有多少個民族?使用多少種語言?沒有翻譯是無法溝通的。同是操漢語的中國人,各地的方言也阻礙著交流,所以提倡普通話,以利交往

地表生物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同居住在地球上,互相依存,彼此要溝通信息,它們有壹種***同語言——氣味。

動物之間用氣味做信號的情況更是多樣化。動物識別種群新族主要靠氣味。蜜蜂進不錯蜂箱。把壹只螞蟻隔離兩個月後放回原蟻群,同群螞蟻還認識它。母豬認仔靠氣味,不是它下的崽不讓吃奶,若把母豬的糞尿塗在其它窩小豬身上,母豬便認作親仔。

不同蟻群咬架,它們靠氣味指揮進攻或後退。非洲壹種螞蟻行進時總排成壹字長蛇陣。妳從行列中間任意取走壹只螞蟻,被取的螞蟻立即釋放壹種報警氣味,後面的螞蟻壹個壹個接著釋放,後面的螞蟻就四處逃散,而前面的螞蟻仍排隊行進不受影響。不同類的動物也能用氣味進行信息交流,包括人與動物之間。人遇到惡狗,人若怕狗,人就散發壹種恐懼氣味,狗會靠近妳狂吠甚至咬人,人若不怕狗並準備進攻,狗就與人保持壹定距離,並隨時準備逃跑而不斷地後顧。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病危之人發出的氣味能被貓頭鷹聞到,從遠處飛來落在樹上或屋頂上鳴叫。

人發怒時呼出的氣體是有毒的,把它充入水中可以殺死老鼠。所以貓或狗咬架前大聲嗚嗚,是壹種示威語言,也是釋放毒氣,弱者往往不戰自退。

老虎用尿劃定疆界,尿就是警示語言。

動物病了,它們會憑氣味找到草藥,而這些草藥是它們平時所不吃的。

微生物的發現才三百多年,是壹個名叫列文虎克的荷蘭人用自己制做的放大鏡看到的。微生物雖小,它的胃口卻很大,壹個細菌在壹小時內消耗的糖份換算成糧食,夠壹個人吃五百年。細菌無口,它的體表都能吸收營養,它落到了營養物上,就分泌壹種酶,把食物分解了再壹點壹點地吸收。細菌怎麽知道它落到了什麽地方呢?該不該分泌消化酶進食呢?是靠看還是靠聞味?大家不難分析。

細菌會傳遞抗藥性,不直接接觸亦可完成傳遞,那麽這種間接傳遞靠的是什麽呢?就目前的科學水平而論,無外乎光、聲、味三類,三者哪種可能性較大呢?氣味。敏感細菌變成了抗藥菌株,它體內的物質有了化學變化,這變化必然引起氣味改變,氣味也是物質,生物接受了物質刺激而引起改變是現實的。

隧道試驗更能說明問題。

在空氣隧道的兩端,分別放置同種細菌,壹端是已產生抗藥性的菌株,另壹端是未產生抗藥性的菌株,這樣敏感菌株就可以獲得抗藥性。若將空氣隧道中間隔斷,使空氣不能流通,而不妨礙光和聲的通過,結果是抗藥性的傳遞不復存在。

微生物同族相親,排斥異已,這壹點是壹切生物的***性。微生物排斥異已是為了爭奪食物,獨占地盤,使自己有更大的繁衍空間。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各有不同的獨占地盤的辦法。

微生物的辦法是產生外毒素和造成只適合自己生存的酸堿環境,使得某些微生物不能在它的勢力圈內存活或繁殖。在自然界和人體內這種現象很普遍。抗生素就是巧妙地利用了微生物治微生物的辦法。外毒素的氣味掩蓋了周圍物質的氣味,使優勢菌生存的周邊地區,其它菌也不能生長。識別食物、獨占地盤、傳遞抗藥性,這三者對微生物來說,還有什麽比這更重要呢?而微生物的這三種能力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依賴嗅覺器官。

微生物工程已經滲入到許多領域,成為當代尖端科學的重要方面軍,因此,研究微生物的感覺器官,研究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氣味學不失為壹個重要的突破口。特別是找到產生抗藥性的根源是戰勝疾病的當務之急。提出壹種假設,不啻於打開壹個通道。單壹化合物是細菌產生抗藥性根源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單純毒物易使基因產生突變。

氣味是生物的***同語言,這是生命科學的壹個大命題,也是醫學界必須搞懂的問題,徹底解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中國中醫藥論壇 -- 中國中醫藥論壇

2、氣味學在生命科學與醫學中的地位

2-1氣味學涉及到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四門學科,是壹門邊緣學科。|

氣,是物質的壹種形態,它從物體中逸出後以分子形態在空氣中或水中以波的形式流動,這屬於物理學的範疇。

氣味,是生命體對氣態物質的壹種感知,是氣態物質與生命體的嗅覺細胞分泌物的化學反應後產生的壹種信號,經嗅神經傳遞給嗅神經中樞嗅球後,生命體的壹種感受。嗅覺細胞的分泌物質是多種免疫蛋白的混合物。

氣味的產生是化學反應的結果,屬於化學範疇。

嗅覺器官是生命體的壹個防禦系統,屬於生物學範疇。

氣味對生命體有正反兩種作用,壹是維系健康,壹是破壞健康,是醫學的範疇。

給氣味學下個定義,應該是:氣味學是研究生物界利用嗅覺謀求生存的科學。這裏的生物界包括了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的嗅覺在生命中占據極重要的地位,覓食、防毒、防敵害、繁衍後代等重要生命活動都離不開嗅覺,所以氣味學在生命科學中理應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空氣中、水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氣味物質,通過生命體的呼吸而進入機體,對生命有極復雜的影響。氣味物質壹部份來自無生命的物質,壹部份來自生命體,後者對生命的關系更重要更密切,它是信息交流手段,又是進攻防禦武器,在研究生物界的相互關系時,不了解這壹點,必然走上歧途,得出片面甚至錯誤的結論。

生物鏈(食物鏈)理論就是壹個明顯的例證

生物鏈理論在生物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片面是在於相互依存方面,強調誰吃誰,忽略了相互鬥爭的壹面,誰都不讓對方吃。錯誤的根源在於只用眼睛看,未用嗅覺聞。

壹、反食物鏈與嗅覺

達爾文的進化論,揭開了生命科學的序幕。他提出了生命體由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即適應自然環境能力的提高與食物鏈問題,主要觀點是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孟德斯鳩提出基因學說,基因的遺傳與變異問題,為生物的進化找到了內在依據。

氣味學則提出反食物鏈理論,壹切植物都是天生反抗動物和微生物吃的,草食動物都是天生反抗肉食動物吃的,它們的反抗本領主要表現在產生毒物——氣味物質。人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有生命的守護神——嗅覺。

食物鏈與反食物鏈不是對立的,而是壹個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反食物鏈則占主導地位。

構成生命主體的物質是蛋白質,其次是澱粉和脂肪(三者在生物體內可以相互轉化),它們是由植物的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由無機物轉化而來。動物和微生物是從植物中掠奪營養(極少數的微生物也能自己制造營養)。植物反掠奪而產生次生代謝物,如生物堿、生物酸、醌、酮、醛、醇等等,這些次生代謝物分布在根、莖、葉、花和果實中,往往還和初生代謝物結合在壹起形成生物甙。次生代謝物是植物的保護物質,除有適應環境的功能外,主要是防病蟲害。植物產生大量的品種繁多的次生代謝物,其化學成份比動物和微生物繁雜,這就說明植物是千方百計防動物和微生物吃的。壹部分低等動物的體內也產生形形色色的毒素,是防肉食動物吃的。微生物都會產生毒素(內毒素或外毒素),是它們的攻防武器

植物產生次生代謝物(毒素),部分低等動物和微生物產生毒素,就形成了反食物鏈。草食動物和微生物要獲取食物,就得產生化解植物毒素的分解酶。鳥類要吃昆蟲,也得產生解毒的酶。這種產毒與解毒的鬥爭,貫穿生存鬥爭的全過程,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以植物為例,它的化學成份隨著它的生長周期而變化,還隨氣溫、日照、水份、肥料、土質、空氣的成份改變而變化,還因蟲害、病害而變化,這變化指化學成份種類的增減和化學成份數量的改變,日積月累就會引起基因的突變。動物和微生物要適應植物的化學成份的變化,也必須調整體內的解毒物質,日積月累也會突變。

植物不能防壹切動物和微生物傷害,同樣,動物和微生物也不能侵害壹切植物,就構成了動態的生物平衡。這是生存鬥爭的表現形式。

是什麽在支配著這種生存鬥爭呢?是生命守護神——嗅覺

植物和微生物都有呼吸,呼吸和嗅覺是相關聯的,因此它們也都有嗅覺系統,這是氣味學的壹大貢獻。嗅覺是它們的重要感覺器官,它們要識別營養物與毒物,就是靠嗅覺。除嗅覺外,它們還能感知溫度與光線。植物還產生氣味物質(次生代謝物),有目的有控制地散發出去,成為信息交流工具和攻防武器。氣味學把植物氣味信號定名為五種“氣味語言”,即:

1.邀請語言:花香引誘昆蟲傳粉,瓜果成熟後的芳香邀請鳥獸吃它為其播種;

2.警告語言:植物平時散發的氣味,不讓動物和微生物傷害它,意思是“我有毒”

3.驅趕語言:當動物接觸它或傷害它時,它散發出比平時更濃烈的氣味,以趕走它們;

4.呼救語言:有些植物,當使用驅趕語言無效時,就發出求救語言,通知鄰近的同種植物幫助它;

5.應答語言:鄰近植物接到求救氣味時,在自身未遭蟲災時也發出驅趕語言(氣味),幫助受害者驅趕敵人。

微生物在進入生物體以前,它的移動主要靠氣流、水流或附著物的運動而完成的。細菌不落到它的營養物上它是不會繁殖的。它怎樣感知它的降落處是否是它的營養物呢?除嗅覺以外其它可能性不大。細菌嗅到它接觸到了它所需要的營養物時,溫度、濕度和酸堿度又適合時它就分泌壹種分解酶把營養物分解,吸收其中某些成份,再自身分裂繁衍後代。落在動物或植物體表的細菌,受到動、植物散發的氣味的影響和體表保護膜的屏障作用,既不能入侵又不能繁殖。森林中細菌少,住人的房屋比空房細菌少,皆因呼吸殺滅了細菌。動物壹死雖皮膚未破損,細菌也可以由表及裏地繁殖。動物靠免疫系統免疫,死亡後免疫系統功能喪失。植物靠免疫物質免疫,植物死亡其免疫物質猶存,所以比動物抗腐作用強。這就是從植物中提取殺菌劑的理論根據。

反食物鏈是指生物界的相克現象,草食動物不能吃壹切植物,所有植物皆有毒,食蟲昆蟲和鳥類不能吃壹切昆蟲。植物產生的毒物即次生代謝物很復雜,就以生物堿為例,目前查明的產生生物堿的有十壹個科的植物,這十壹科植物產生的生物堿都不是單壹成份,有幾種、十幾種甚至幾十種,黃連堿有27種,夾竹桃堿有72種。動物的生物酶,其壹種酶僅對壹種物質有分解作用,這就決定了動物食性的單壹性或局限性。反芻動物食性最雜,雜食動物的食性更雜,表明它們的進化程度更高。

動物對單壹化學成份的毒物易產生耐受性,從魚中就發現了它們體內積蓄的毒物量遠遠超過該毒物的致死量。非洲的壹種血蛙,它噴出的毒液能使人致命,這種蛙是從普通蛙變異而成的,它長期接觸某壹種化學毒物,由適應而變異成新的物種。單壹毒物的毒性再強,也沒有復合物的作用強,因為生物對復合物很難產生適應性。試驗證明,從草藥中提取的單壹有效成份,總不具備該草藥的全部藥效。

昆蟲不吃的植物它永遠不吃,而化學農藥毒性很強昆蟲卻能適應。單壹成份的化學農藥與抗生素的末日已經來臨,但人們沒有找到失敗的根源,更不可能吸取教訓,氣味學理論則給予壹個圓滿的解釋,不了解反食物鏈,就抓不住生存競爭的核心,防病害與蟲害、防病與治病就無主動權。

二、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學的前沿

二十世紀的最後壹年,由美、英、法、德、日、中六國聯合研究的人類基因圖譜宣告完成,這是生命科學史上的壹個巨大裏程碑,有劃時代的意義。

基因是生命進程的記錄,基因是生物特性的決定者,基因又支配著生物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基因決定了物種,同種生物的個別基因上的細小變化又決定著生物的個體差異。生物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所得來的適應環境的生存本領,全部保存在基因這個生命密碼中,所以基因是解釋壹切生命現象的源頭。

基因是生物適應環境能力的記錄。

偉大的唯物主義者恩格斯說: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壹種方式。蛋白質的物質基礎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是碳氫氧氮。構成生物的三大物質是蛋白、脂肪和澱粉,它們也是以碳氫氧三元素為主體的。磷參與了神經系統,鐵參與了血液系統,鈣參與了骨骼系統。矽大量存在於植物的細胞壁,成為植物的“骨架”。實際上,絕大多數元素都存在於生命體,發揮著不同的生理作用。

動物有口器,是食物的進入渠道,由味覺把住辨營養關,由嗅覺把住毒物關。植物主要靠根系攝入營養,葉面起輔助作用,植物沒有口器,也就沒有味覺,只有嗅覺,嗅覺起著辨營養和辨毒物的雙重功能。植物的根系也有呼吸,所以土壤不能板結,土壤板結不利於植物的生長,也不利於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

微生物的體表是呼吸器官,也是營養物的攝入渠道,能辨營養與毒物,靠的是嗅覺。

營養物進入生物體參與化學反應,反應有兩個過程,壹是同化作用,把營養物轉化成自體的壹部份,是生長發育更新的需要,另壹個過程是異化過程,把體內吸入的物質再轉化,釋放出能量,排出廢物,這壹過程又叫氧化過程。廢物中也包括了不能被生物吸收的部份和毒物。

這兩個過程由生物體的不同器官和組織分工負責,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 上一篇:鮮魚腥草怎麽煮?魚腥草怎麽燒開水喝?
  • 下一篇:佩戴翡翠玉觀音對人有什麽好處?怎麽保養?還有如何辨別翡翠的真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