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關於腦瘤,請進。

關於腦瘤,請進。

腦瘤的治療要看腦瘤的位置和性質來決定用什麽方法治療!有些部位根本不能手術,性質也分良性和惡性。良性采用手術方式!

妳的朋友才20歲,所以有可能年輕人更容易得惡性腫瘤(比如膠質纖維瘤)和壹種腺體腫瘤(比如垂體腺瘤)。

妳朋友應該做過CT或者磁振,定性應該沒問題!

來自法國東南部格勒諾布爾大學醫院的壹組研究人員和來自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壹種新的治療方法,可以提高患高膠質瘤小鼠的存活率。實驗是在ESRF醫用光束線上進行的。經過壹年的治療,10只小鼠中有三只被認為治愈,而所有未治療的小鼠都死亡了。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在人類身上進行臨床測試。

膠質瘤是成人常見的腦腫瘤,無法治愈。約5-10成年人有顱內膠質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不到壹年。傳統的用醫院x光照射的放療只有姑息的作用,因為膠質瘤是人類最耐輻射的腫瘤之壹,化療大部分時間是無效的。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開發了幾種治療技術並應用於動物實驗,但沒有壹種技術取得了像使用順鉑(最常用的抗癌藥物之壹)加上單色同步X射線療法這樣的成功結果。這項新技術結合了化療和放療,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左圖為ESRF裝置)

在這項研究中,將順鉑藥物註射到患有F98膠質瘤的小鼠的大腦中。藥物進入腫瘤的DNA,抑制腫瘤的擴散。第二天,在ESRF的醫療光束線上,用非常精確的能量(單色)X射線照射腫瘤。這些X射線與醫院通常使用的X射線源的區別在於亮度:ESRF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束亮度比醫院x光機產生的光束亮度高65438+百萬倍,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調整到所需的波長。(右圖為課題組成員)

在體內實驗之前,使用相同的腫瘤樣品(F98)對細胞進行實驗。這種腫瘤對放療有極強的抵抗力,擴散速度非常快。未治療小鼠的平均存活率為28天。如果註射順鉑,他們的存活率可以達到39天。如果用壹定波長的X射線照射小鼠,其存活率可長達48天。將兩種治療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特定的輻射劑量和特定的X射線波長,似乎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使平均存活時間達到200天左右。這意味著,與未經處理的小鼠相比,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小鼠存活時間是前者的6倍。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在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腫瘤有兩種,壹種是由間充質細胞形成的,稱為膠質瘤;另壹種類型是由實質細胞形成的,稱為神經元腫瘤。由於兩類腫瘤在病因和形態學上不能完全區分,且起源於間質細胞的神經膠質瘤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要常見得多,因此神經腫瘤統稱為神經膠質瘤。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常采用Kernohan分類法,相對簡單。在所有類型的膠質瘤中,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是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細胞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和神經元腫瘤。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壹樣。例如,星形細胞瘤主要在成人大腦半球和兒童小腦中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在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大多數少突膠質細胞瘤發生在大腦半球。

膠質瘤多見於男性,尤其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種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人,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和青年人,髓母細胞瘤幾乎好發於兒童。膠質瘤的位置也與年齡有關。例如,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在成人中更常見,而小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和室管膜瘤)在兒童中更常見。

大多數膠質瘤發展緩慢,從出現癥狀到接受治療的時間通常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後顱窩腫瘤病史短,良性或靜息區腫瘤病史長。如果腫瘤出現出血或囊性變,癥狀會突然加重,甚至出現類似腦血管病的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癥狀可分為兩個方面:壹是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下降、復視和精神癥狀;另壹種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引起的局竈性癥狀,早期可表現為局限性癲癇等刺激癥狀,後期可表現為癱瘓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征、年齡、性別、好發部位、臨床進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和體征的基礎上,采用電生理、超聲、放射性核素、放射學、核磁共振* * *振動等輔助檢查。定位的準確率差不多是65,438+0,000%,定性診斷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0%以上。膠質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由於腫瘤呈浸潤性,與腦組織界限不清,很難完全切除。術後進行放療、化療、免疫治療是極其必要的。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留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如果早期腫瘤較小,位於適當部位,可以完全切除。位於額葉或顳葉的腫瘤可以切除。當額葉或顳葉腫瘤不能完全切除時,可同時切除額極或顳極進行內部減壓。如果腫瘤位於運動和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和失語,應註意保留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嚴重後遺癥。腦室腫瘤應從非功能區切入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梗阻。位於丘腦和腦幹的膠質瘤,除小結節狀或囊性腫瘤外,壹般在解除顱內壓增高後,采用分流術、放療等綜合治療。術後壹般情況恢復後應盡快進行放療。

膠質瘤的化療傾向於聯合藥物。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藥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使用幾種藥物來提高療效。如亞硝脲與VCR和PCB結合,或與VM26、ADM、MTX、BLM等結合。為了增加局部藥物濃度和降低全身毒性,還可以采用特殊的給藥途徑,例如通過Ommaya儲庫局部註射ADM和MTX。通過選擇性導管從供應腫瘤血液的動脈註射抗癌藥物。

膠質瘤的免疫治療,包括腫瘤疫苗主動免疫、淋巴結內註射免疫核糖核酸和應用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PSK、PSP等,在臨床上也有應用,可減輕放化療反應,增強免疫力。

目前,“蟾毒堿”是抑制膠質瘤血管生成治療最理想的具有基因表達功能的藥物。

神經膠質瘤的診斷

根據其年齡、性別、部位和臨床過程作出診斷,並估計其病理類型。除了病史和神經系統檢查,還需要壹些輔助檢查來幫助診斷、定位和定性。

(1)腦脊液檢查: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些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的腫瘤,可使腦脊液蛋白量和白細胞數增加,可發現壹些腫瘤細胞。但如果顱內壓明顯升高,腰椎穿刺可能會促進腦疝。所以壹般只在必要的時候做,比如需要和炎癥或者出血鑒別的時候。如果壓力明顯升高,操作要謹慎,不要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註,並進行觀察。

(2)超聲檢查:可幫助定位側位,觀察是否有腦積水。可以通過前囟門對嬰兒進行b超掃描,可以顯示腫瘤圖像和其他病變。

(3)腦電圖檢查:壹方面,膠質瘤的腦電圖變化局限於腫瘤部位的腦電波變化。另壹方面是普遍分布的頻率和振幅的變化。這些受到腫瘤大小、侵襲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升高的影響。淺部腫瘤容易出現局限性異常,而深部腫瘤的局限性改變較少。良性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可見棘波或尖波等部分癲癇波。大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顯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局限於局部。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γ射線腦電圖):生長迅速、血供豐富的腫瘤,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像,中間可能有壞死和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根據其形態和多重性應與轉移性腫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良性膠質瘤的濃度較低,往往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圖像不夠清晰,部分可能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和計算機斷層掃描。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高壓、腫瘤鈣化、松果體鈣化移位。心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和腫瘤血管。這些異常變化在腫瘤的不同部位、不同類型是不同的,可以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以定性。尤其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定位和定性診斷的準確率分別接近100%和90%。它能顯示腫瘤的位置、範圍、形態、腦組織反應和腦室受壓、移位情況。但仍需綜合考慮才能做出明確診斷。

(6)磁共振成像:與CT相比,腦腫瘤的診斷更準確,圖像更清晰,能發現CT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以獲得類似CT的圖像,可以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區分腫瘤的良惡性。

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膠質瘤的病程因其病理類型和發病部位而異,從出現癥狀到就醫的時間通常為幾周到幾個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腫瘤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良性腫瘤或位於所謂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如果腫瘤有出血或囊腫形成,癥狀的發展過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與腦血管疾病的發展過程相似。

癥狀主要有兩種表現。壹是顱內壓增高等常見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下降、復視、癲癇發作等精神癥狀。另壹種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導致神經功能喪失而引起的局部癥狀。

頭痛多由顱內壓升高引起。隨著腫瘤的生長,顱內壓逐漸升高,壓迫並累及血管、硬腦膜和部分腦神經等顱內痛敏結構,導致頭痛。多為跳痛、脹痛,多位於額顳部或枕部,大腦半球壹側的淺表腫瘤。頭痛可主要位於患側,頭痛開始呈間歇性,多在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是由於刺激延髓內的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引起的,但首先是噴射而無惡心感。兒童因顱縫分離,頭痛不明顯,因後顱窩常見腫瘤,嘔吐更為突出。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並長期引起視神經繼發性萎縮和視力下降。當腫瘤壓迫視神經時,就會發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這也會導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容易被擠壓和累及,常導致癱瘓和復視。

有些腫瘤患者有癲癇癥狀,可以是早期癥狀。癲癇始於成年期,後者通常有癥狀,大多由腦瘤引起。如果藥物難以控制或發作性質改變,應考慮腦瘤。腫瘤位於皮質附近的患者容易發生癲癇,而腫瘤位於深部的患者很少發生癲癇。局限性癲癇具有定位意義。

有些腫瘤,尤其是位於額葉的腫瘤,可逐漸出現精神癥狀,如性格改變、冷漠、言語和活動減少、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漠不關心、不潔等。

局部癥狀根據腫瘤的位置逐漸加重。尤其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迅速,浸潤破壞腦組織,周圍性腦水腫明顯,局部癥狀明顯,發展迅速。腦室內腫瘤或位於安靜區域的腫瘤早期可能沒有局部癥狀。而腦幹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出現局部癥狀,顱內高壓需要較長時間才會出現。壹些發展緩慢的腫瘤由於代償,往往會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癥狀,直到晚期。

膠質瘤的發病機制

由於腫瘤逐漸生長,形成顱內占位性病變,常伴有周圍性腦水腫。當超過補償極限時,顱內壓增加。當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回流障礙時,顱內壓更高。如果腫瘤中出現出血、壞死和囊腫形成,該過程可加速。當顱內壓升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會繼續小幅增加,顱內壓會迅速升高。如果監測顱內壓,當壓力達到6.67 ~ 13.3 kPa Hg時,就會出現高原波,而且長時間反復出現,這就是臨床體征。當顱內壓與動脈壓相等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患者很快就會死亡。

腫瘤增大時,局部顱內壓最高,顱內腔室之間產生壓力梯度,引起腦移位,逐漸加重形成腦疝。幕上半球腫瘤可產生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引起楔形壞死。角周動脈也可因受壓而移位,嚴重者可發生供血區腦梗死。更重要的是,天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天幕切跡移位至顱後窩。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被壓迫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小腦幕邊緣或骨尖,導致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和大腦後動脈也可被壓迫造成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幹可產生向下的軸向位移,導致中腦和上腦橋的梗死和出血。病人處於昏迷狀態,血壓上升,脈搏緩慢,呼吸深而不規則,可能有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臟驟停,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下移,疝出枕骨大孔。嚴重者延髓腹側壓迫枕骨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也可伴有枕骨大孔疝。造成延髓缺血,患者昏迷,血壓升高,脈搏慢而強,呼吸深而無計劃性。然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率微弱,最終死亡。

神經膠質瘤的流行病學

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星形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膠質瘤,其次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第三。據宣武醫院和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統計,在2573例膠質瘤中,分別為39.65438±0%、25.8%和65438±08.2%。

性多見於男性,尤其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年齡多在20 ~ 50歲之間,以30 ~ 40歲為高峰,也多見於10歲左右的兒童,是另壹個小高峰。

每種類型的膠質瘤都有自己的年齡,如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細胞瘤。各種類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也不同。例如,星形細胞瘤多發生在成人大腦半球,而兒童則多發生在小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幾乎總是發生在大腦半球。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大多數少突膠質細胞瘤發生在大腦半球,幾乎所有髓母細胞瘤發生在小腦蚓部。

垂體瘤

垂體瘤|腦垂體瘤是壹種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為1/65438+萬,占顱內腫瘤的10%,居第三位。最常見的年齡是中青年,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垂體激素分泌過多引起代謝紊亂和器官損傷;2、腫瘤壓迫使垂體激素減少,導致相應靶腺功能低下;3、壓迫鞍區結構,如視交叉、視神經海綿竇、基底動脈、下丘腦、ⅲ腦室甚至累及額葉、顳葉、腦幹,導致相應功能嚴重障礙。垂體瘤|垂體瘤的分類:

1催乳素細胞腺瘤2生長激素細胞腺瘤3促腎上腺皮質細胞腺瘤4促甲狀腺素細胞腺瘤5促性腺激素腺瘤6分泌功能細胞腺瘤7內分泌功能細胞腺瘤8惡性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的臨床表現|垂體腺瘤;

* * *相同功能:

1,頭痛,早期2/3患者有頭痛,輕度,間歇性發作。

2、視野障礙。

3.腫瘤向後壓迫垂體柄和下丘腦,表現為尿崩癥和下丘腦功能障礙;累及第三腦室和室間孔,導水管可引起顱內高壓癥狀,額葉可引起精神癥狀、癲癇、嗅覺障礙等。

催乳素腺瘤:催乳素增加,雌激素減少,可導致閉經、泌乳、不孕;垂體功能障礙可表現為乏力、嗜睡、性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脫發、肥胖等。

PRL & gt100微克/升(正常,男性

生長激素腺瘤:生長激素增多可引起肢端肥大癥和巨人癥;性功能障礙、閉經、不孕;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由肥大的舌頭和喉嚨塌陷引起的,GH5-10ug/L比10ug/L(正常2-4ug/L)高90%。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庫欣綜合征、向心性肥胖、滿月水牛背、性功能障礙或不孕等。,尿遊離皮質醇(UFC)>;100ug具有診斷意義(正常20-80ug/24)。

促甲狀腺激素細胞腺瘤:由於TSH分泌增加,T3和T4增加,表現為甲亢癥狀。

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性功能障礙、閉經、不孕等。

無分泌功能細胞腺瘤:又稱嫌色細胞腺瘤,早期無癥狀。腫瘤長大後壓迫視交叉和垂體組織,出現頭痛、視功能障礙和垂體功能減退(繼發性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和腎上腺或混合癥狀)。)

垂體腺癌:與周圍鄰近組織浸潤性生長,有遠處轉移,類似功能性垂體腺瘤。

目前垂體腺瘤|垂體腺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和放療。

1.手術:垂體腺瘤手術有效率為60-90%,但復發率高。國外數據為7%-35%,單純切除復發率可達50%。其復發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手術切除不徹底,腫瘤組織殘留腫瘤,②腫瘤侵襲性生長,累及硬腦膜、海綿竇或骨組織,③多發性垂體微腺瘤,④垂體細胞增生。

2.藥物治療只對部分病例有壹定效果。如溴隱亭用於治療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生長抑素或雌激素用於治療GH腺瘤,賽庚啶和甲基吡喃酮用於治療ACTH腺瘤、無功能性腺瘤和垂體功能障礙。都是治標不治本,能不同程度緩解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根治。停藥後癥狀復發,腫瘤繼續生長。

3.放射治療:X刀和R刀適用於未完全手術或可能復發的垂體腺瘤和垂體癌。雖然放射治療對垂體腺瘤有壹定療效,但其劑量和療效,以及對垂體功能障礙、視交叉和周圍血管神經結構的損害,還需要進壹步研究。

中醫治療:我院專家組采用抗腫瘤系列方與中藥膠囊相結合,以珍稀動物和珍貴中藥材研制而成。根據腦腫瘤的生理特點和發展規律,專家組為異質性、異質性、轉移性。將現代醫學與中醫相結合,中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穿刺腫瘤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腦細胞有序排列,直接進入腫瘤發揮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增強血氧代謝,軟化、縮小病竈。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分階段。適用於未手術或已部分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尤其適用於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力模糊等癥狀。壹般用藥是10到20。

  • 上一篇:全國各地的特產有哪些?
  • 下一篇:怎樣養兔?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