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杜仲有啥藥用價值?我家有多棵粗大的杜仲樹,如何加工……

杜仲有啥藥用價值?我家有多棵粗大的杜仲樹,如何加工……

杜仲

開放分類: 生物、植物、自然、中藥、杜仲科

藥物杜仲

藥 名

杜仲

拼 音

DUZHONG

杜仲提取物

綠原酸 Chlorogenic acid CAS NO: 327-97-9

性 狀: 白色精細粉末

供貨狀況:80-100千克/月

附 註: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原料,可做作針劑、註射劑的原料

98% 綠原酸 生產企業: 艾特天然產物

綠原酸的理化性質

綠原酸半水合物為白色或微黃色針狀結晶,在110℃時變為無水物,與稀鹽酸***熱產生咖啡酸,熔點208℃,比旋光度[α]D=35 2°(C=28)。綠原酸在25℃時水中溶解度約為4%,易溶於乙醇、丙酮、甲醇等極性溶劑,微溶於乙酸乙酯,難溶於三氯甲烷、乙醚、苯等親脂性有機溶劑。綠原酸是由咖啡酸與奎尼酸形成的酯,其分子結構中有酯鍵、不飽和雙鍵及多元酚三個不穩定部分。在從植物提取過程中,往往通過水解和分子內酯基遷移而發生異構化。由於綠原酸的特殊結構,決定了其可以利用乙醇、丙酮、甲醇等極性溶劑從植物中提取出來,但是由於綠原酸本身的不穩定性,提取時不能高溫、強光及長時間加熱。綠原酸的供試液放置於棕色瓶、冰箱(2℃)保存時最為穩定。

綠原酸由奎尼酸和咖啡酸縮合而成,根據咖啡酰在奎尼酸上的結合部位和數目不同,從理論上講,單咖啡酰奎尼酸和二咖啡酰奎尼酸所組成的綠原酸異構體***有10種,分別為:1-咖啡酰奎尼酸、3-咖啡酰奎尼酸、4-咖啡酰奎尼酸、5-咖啡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酰奎尼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1,6-二咖啡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但到目前為止,從植物中發現的綠原酸異構體有如下:綠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隱綠原酸(Band510)(4-咖啡酰奎尼酸)、新綠原酸(5-咖啡酰奎尼酸)、異綠原酸A(4,5-二咖啡酰奎尼酸)、異綠原酸B(3,4-二咖啡酰奎尼酸)、異綠原酸C(3,5-二咖啡酰奎尼酸)、萊薊素(1,3-二咖啡酰奎尼酸)。

英文名

Eucommia Bark

來 源

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功 效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 治

治腰脊酸疼,肢體痿弱,遺精,滑精,五更泄瀉,虛勞,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動不安,胎漏欲墮,胎水腫滿,滑胎,高血壓。

性味歸經

甘微辛,溫。①《本經》:“味辛,平。”②《別錄》:“甘,溫,無毒。”③《藥性論》: “味苦。”

入肝、腎經。①王好古:“肝經氣分。”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

陰虛火旺者慎服。①《本草經集註》:“惡蛇皮、元參。”②《本草經疏》:“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內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藥物配伍

1、配牛膝,補肝腎及強筋骨之力增強,常用於治肝腎不足的腰腿疼痛及兩足無力等癥。 2、配續斷,功能補肝腎,利腰膝,固沖任,常用於肝腎不足所致諸癥。3、配補骨脂,溫補腎陽力增,兼補脾、肝,既澀下元,又固沖任,常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之陽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遺尿,亦可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胎動不安及脾腎陽虛泄瀉等癥。 4、配五加皮,既強壯筋骨又祛風濕,乃補瀉兼施的藥對,適宜治療肝腎兩虛,風濕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關節不利,兩下肢無力等癥。

別 名

思仙(《本經》)、木綿、思仲(《別錄》)、檰(《本草圖經》)、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絲連皮、絲楝樹皮(《中藥誌》)、扯絲皮(《湖南藥物誌》)、絲棉皮(蘇醫《中草藥手冊》)

處方名

杜仲、川杜仲、漢杜仲、炒杜仲、鹽杜仲、鹽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等

處方中寫杜仲指生杜仲,為原藥材去雜質切絲生用入藥者。

炒杜仲又名鹽杜仲、鹽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為凈杜仲絲用鹽水淋噴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至黃褐色入藥者。引藥走下,補肝腎、壯筋骨作用增強。

杜仲炭為凈杜仲絲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內裏絲斷,存性,然後取出,用清水淋灑滅盡火星,曬幹入藥者。偏於止血。

商品名

綿杜仲:又名厚杜仲。皮質厚,折斷時白絲多而如棉者。質佳。

川杜仲:產於四川大巴山山脈及貴州婁山山脈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漢杜仲:產於陜西、湖北,而集散於漢口者。品質亦佳。

均以皮厚、塊整、幹燥、無粗皮、斷面白絲多、內表面黑褐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長江中遊及南部各省,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藥材主產於四川、陜西、湖北、河南、貴州、雲南。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為了保護資源,壹般采用局部剝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間,選取生長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藥材規格大小,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曬幹。置通風幹燥處。

拉丁名

Cortex Eucommiae原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炮制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幹。2、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幹。(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3、制炭:取杜仲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燃,晾幹即得,每杜仲塊100公斤,用食鹽3公斤,或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後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幹。每杜仲塊100 公斤,用食鹽3公斤。①《雷公炮炙論》:“凡使杜仲,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壹斤,酥二兩,蜜三兩,二味相和令壹處用。”②《本草述鉤元》:“杜仲,用酒炒斷絲。”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本草圖經》:“杜仲,江南人謂之檰,初生葉嫩時采食,謂之檰芽。花實苦澀,亦堪入藥;木作屐,亦主益腳。”

生藥材鑒定

幹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壹,壹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 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顯微鑒定:老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韌皮部有斷續的石細胞層約5-6條,每層厚約3列細胞,石細胞壁極厚;射線寬2-3列細胞;有不規則形的橡膠質團塊散布,以近石細胞層處為多見。縱切面觀橡膠質糸存在於橡膠細胞中。粉末:深灰棕色。①石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2-80 μm,長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勻,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橡膠質團塊。② 橡膠絲細長條狀,稍彎曲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木化,紋孔細小,胞腔內常含橙紅色物;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壁壹邊薄,另壹邊厚,孔溝明顯。另可見篩管分子、澱粉粒等。

中藥化學成分

樹皮含杜仲膠(Gutta-percha)6~10%,根皮約含10~12%,為易溶於乙醇,難溶於水的硬性樹膠。此外,還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堿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後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醛糖、綠原酸。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杜仲皮、葉含14種木脂素和木脂素甙(ligninoglycosides),與甙元聯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氫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雙糖甙等,松脂素雙糖甙(pinoresinol diglycoside)為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從杜仲皮中還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樺脂醇(betulin)、白樺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葉還含有17種遊離氨基酸以及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尚含環烯醚萜類成分,從杜仲皮、葉中分出10種環烯醚萜類(iridoids),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genipos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筋骨草甙(ajugoside)、杜仲甙(ulmoside)、玄參甙乙酸酯(harpagide acetate)及葡匐甙(reptoside)等,除杜仲甙類外,其余成分甙元均以β-甙鏈聯接吡喃葡萄糖。杜仲甙類糖部分為異麥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甙)。

中文名杜仲(《本經》)

類 別皮類

異名思仙(《本經》),木綿、思仲(《別錄》),檰(《本草圖經》),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絲連皮、絲楝樹皮(《中藥誌》),扯絲皮(《湖南藥物誌》),絲棉皮(蘇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植物形態杜仲

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光滑,黃褐色或較淡,具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7~15厘米,寬3.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幼葉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較密,老葉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疏被毛;葉柄長1~2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與葉同時開放,或先葉開放,生於壹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內,有花柄;無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壹裸露而延長的子房,子房1室,頂端有2叉狀花柱。翅果卵狀長橢圓形而扁,先端下凹,內有種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於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長江中遊及南部各省,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

生長習性:喜陽光充足、溫和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丘陵、平原均可種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葉(檰芽)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為了保護資源,壹般采用局部剝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間,選取生長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藥材規格大小,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曬幹。置通風幹燥處。

藥材幹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壹,壹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

主產於四川、陜西、湖北、河南、貴州、雲南。此外,江西、甘肅、湖南、廣西等地亦產。

化學成分樹皮含杜仲膠6~10%,根皮約含10~12%,為易溶於乙醇,難溶於水的硬性樹膠。此外,還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堿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後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醛糖、綠原酸。

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藥理作用①降壓作用

樹皮的提取物及煎劑對動物有持久的降壓作用。用其浸膏5毫升(生藥1~2克)給麻醉犬靜脈註射後產生顯著的降壓作用,可持續2~3小時,呈"快速耐受"現象。在3只腎型高血壓狗,每天以煎劑5~8克/公斤灌胃,***4周,收縮壓降低最多時只有8~22毫米汞柱(4~10%),因此療效不夠滿意。杜仲的炮制與劑型對降壓作用有壹定影響,煎劑作用強於酊劑,炒杜仲的降壓作用較生杜仲為大。杜仲對貓有降壓作用,但持續較短,"快速耐受"現象不顯著。對膽甾醇動脈硬化家兔之降壓作用較對正常家兔更為顯著,但亦能產生"快速耐受"。至於降壓原理,因尚未確定有效成分,故屬於初步性質,已證明急性降壓與迷走神經無大關系,亦不受阿托品之影響。對離體兔心,杜仲小量時先興奮,後略呈抑制;也有報告其對心臟的抑制作用與其pH有關(pH在4~5之間),經調整後,對大鼠與家兔離體心臟皆呈興奮作用。杜仲對正常兔耳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但同樣濃度卻使實驗性膽甾醇動脈硬化兔耳血管呈收縮作用,對正常家兔的冠狀血管與腎血管在低濃度時多呈擴張作用,高濃度時則相反,對動脈硬化家兔的冠狀血管在低濃度時亦呈收縮作用。因其降壓與心及血管的直接關系不大,故推論其為中樞性者。

②利尿作用

杜仲的各種制劑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對正常大鼠、小鼠亦有利尿作用。杜仲中含鉀0.4%,故推論利尿可能與鉀有關。

③其他作用

臨床使用杜仲浸劑,能使高血壓患者血壓有所降低,並改善頭暈、失眠等癥狀,大劑量(20~25克/公斤/日)杜仲煎劑給狗灌胃,能使其安靜、貪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大劑量對小鼠亦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杜仲對大鼠和兔的離體子宮,均能抑制腦垂體後葉所引起的興奮作用,而使子宮松弛,但對貓的離體子宮反呈興奮作用。曾有人報告杜仲煎劑在試管中對結核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醇浸劑似能減少大鼠腸道中膽甾醇的吸收。

炮制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幹。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幹。(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杜仲,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壹斤,酥二兩,蜜三兩,二味相和令壹處用。"

②《本草述鉤元》:"杜仲,用酒炒斷絲。"

性味甘微辛,溫。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甘,溫,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

歸經入肝、腎經。

①王好古:"肝經氣分。"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

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

功用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

①《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誌,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

②《別錄》:"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③《藥性論》:"治腎冷臀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⑤王好古:"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⑥《本草正》:"止小水夢遺,暖子宮,安胎氣。"

⑦《玉楸藥解》:"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攣。"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強陽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惡蛇皮、元參。"

②《本草經疏》:"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內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選方①治腰痛:杜仲壹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劑,每夜取壹劑,以水壹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壹,濾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頓服。用鹽、醋和之亦得。(《篋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壹錢,八角茴香三錢,杜仲(炒去絲)三錢。水壹鐘,酒半鐘,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統》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丹參二兩,芎藭壹兩半,桂心壹兩,細辛三分。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壹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兩沸,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風筋脈攣急,腰膝無力:杜仲(去粗皮,炙,銼)壹兩半,芎藭壹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姜壹棗大,拍碎,煎至壹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裏再服,汗出慎外風。(《聖濟總錄》杜仲飲)

⑤治小便余瀝,陰下濕癢:川杜仲四兩,小茴香二兩(俱鹽、酒浸炒),車前子壹兩五錢,山茱萸肉三兩(俱炒)。***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⑥治婦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計多少,去粗皮細銼,瓦上焙幹,搗羅為末,煮棗肉糊丸,如彈子大,每服壹丸,嚼爛,糯米湯下。(《聖濟總錄》杜仲丸)

⑦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幹;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簡便單方》)

⑧治高血壓:壹杜仲、夏枯草各五錢,紅牛膝三錢,水芹菜三兩,魚鰍串壹兩。煨水服,壹日三次。(《貴州草藥》)二杜仲、黃芩、夏枯草各五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治119例,經1~23個月的觀察,療效滿意者51例(42.8%),平均治療9.1個月;稍進步者15例(12.6%);無效者53例(44.6%)。未發現不良反應。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療124例,對早期高血壓病的療效較好,在治療1個半月內有4例血壓降至正常;對重癥高血壓則不能遏制其發展。有人認為杜仲對自覺癥狀的改善較其它藥物顯著。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並肼苯噠嗪三組進行療效對照,結果降壓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為50%,其它兩組分別為90%、95%;但自覺癥狀的減輕則以杜仲為最佳,占82.5%,其它兩組分別為65.1%:61.3%。實驗觀察證明,炒杜仲的降壓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壓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壓作用小。

②治療小兒麻痹後遺癥

用杜仲1.5兩,豬腳1只;加水適量,文火熬4小時,取藥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將藥渣另加豬腳1只再行煎服,隔日1劑,***服10劑。治療1例病史二年的患兒,用過中、西醫及新醫療法均無效,經用上方,同時進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訓練,1周後,肌力開始有進步,可獨立行走30米;2周後能獨立行走200米,步態較穩,肌力顯著進步;第3周已能獨立行走600米,步態穩健有力。

杜仲低效林改造技術

近些年來,各地營造了大面積杜仲林,但由於生產上重栽輕管,忽視質量,管理粗放,形成了壹些低產低效林,嚴重地影響了杜仲的生產發展。為提高經營效益和產品的經濟價值,現將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低效林改造技術介紹如下。

壹、形成杜仲低效林的主導因素

1.立地條件不適。杜仲屬深根性樹種,其生長發育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而生產上為講求規模、集中成片,致使壹糠滯斂瀧。

2.種苗質量差。生產上長期采用實生繁殖,苗木品種、質量良莠不齊,株間差異明顯,栽後生長勢失衡,林相不整齊,影響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品的質量。

3.經營管理粗放。定植前土壤未能按要求深翻,定植後又沒有適時進行擴穴,致使林木根系生長不良,甚至不少地方栽後不進行除草松土,林內雜草叢生,光照惡化,造成杜仲幼林生長發育不良。加之多數地方杜仲栽植後,未能進行必要的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長,造成植株主幹低矮、彎曲,葉片小而色淡,新梢生長量小,生長勢衰弱。

4.栽植密度不當。部分地方造林時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提倡密植,而當樹冠郁閉時又不及時進行疏株、間伐,造成林內通風透光不良,病蟲害嚴重發生。

5.病蟲害防治不力。特別是對剝皮後因機械和操作時造成損傷而發生的爛皮病,不能及時或不知道如何防治,造成整株和片林死亡或樹勢早衰。

二、杜仲低效林改造技術

低效林雖多數是由某壹個單項因素或少數因子造成的,但其改造必須采用綜合配套技術,從加強土肥水管理、復壯樹勢入手。

1.深翻土壤,增施肥水。對於土層較薄,土質貧瘠或粘質的低效林地,采取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和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幼齡樹采用全園深翻或擴穴深翻,成年樹為避免過多的傷及根系,采用隔行或隔株深翻,對深翻時傷及的少量根系,應將斷根剪平,以利愈合,促發新根。深翻時間以秋、冬季進行為好,這時地上部分生長緩慢,養分開始積累,地下部分正值根系生長高峰,傷根易愈合。對不進行深翻的林地要註意除草砍灌,每年2~3次,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深翻改土的同時,結合增施有機肥效果更明顯,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又滿足了杜仲生長發育對肥水的需要。幼齡樹根系少,宜采用環狀溝施或條溝施肥;密植園或壯齡樹,采用全園撒施和放射溝施肥,以提高施肥效果。

2.疏株移栽,間伐利用。合理的密度,應根據立地條件、經營目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水平而定。壹般認為,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山地、丘陵、栽植密度宜稀,反之可適當密些。如培育高大粗壯的樹幹,收獲質量好的藥用樹皮、膠用種子和木材,密度宜稀,株行距為3米×4米,4米×4米;培育小徑材,短期內間伐或皆伐的,株行距為1.5米×2米,2米×2米,2米×3米;如獲取大量樹葉和樹皮,實行矮林作業,培育成叢狀灌木,株行距為1.5米×1.5米,1.5米×2米。對初植密度過大的林分,達到第壹個經營周期時,要進行間伐或疏株移栽,以調節林分的整體結構。間伐時間在當年秋季或次年4~5月份,疏株移栽時間在林木休眠期進行。

3.平茬更新,去彎接幹換冠。對樹幹低矮、彎曲,嚴重損傷或長勢衰的植株,在每年5月上、中旬,從幼樹根基距地面5厘米處,用鋸或利剪截去植株,待根基長出萌條長15~20厘米時,選留壹根生長健壯的萌條培育成新的植株,其余全部除掉,這種復壯改造的方法叫“平茬更新”或“平茬換幹”。如幼樹下部樹幹粗壯而端直,上部彎曲或樹冠偏斜,可林截口處選留壹根通直與主風方向壹致、生長健壯的萌條,以延伸樹幹和培育新樹冠,這種改造的方法叫“去彎接幹換冠”。

4.整形修剪。對密度過大,嚴重郁閉的低產林,在移栽或間伐後保留下來的植株樹冠發育不良時,可將側枝全部剪除,頂梢截去,截留高度壹般為4~5米,讓其萌發新的枝條,選留壹根健壯枝條培育成新的植株。對放任生長、枝葉過於密集、通風透光不良的,應適當疏去競爭枝、徒長枝、輪生枝、重疊枝、病蟲枝和過密大枝等,以改善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但每次疏剪量不宜過大,不宜超過總體生長量的20%,否則會削弱樹勢。對生長狀況不良的實生樹,可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改換良種,以提高杜仲的經濟效益。

5.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害大發展。主要是苗期的立枯病、成年植株的葉枯病和蛀食樹幹木質部的豹紋木蠹蛾、食葉害蟲刺蛾等。同時要做好樹體保護,防治剝面爛皮病,註意避免受機械損傷,預防剝面受人為和雨水汙染;當爛皮病發生後,用500倍退菌特或多菌靈噴灑病斑;在撤除包裹紙後,及時向剝面噴灑貴州林科所生產的P751菌液,不僅能有效地預防爛皮病,還可促進新皮再生。(源自:中國林業網)

安徽省水彩畫協會副秘書長

1956年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出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及安徽省水彩畫協會副秘書長。

1979 中國安徽藝術學校畢業 1998 中國安徽教育學院畢業 1990-1992 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插班進修

展覽/獲獎

1986 《足月與搖籃》—中國首屆水彩水粉畫展

1989 《未開的日頭》—中國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銅牌獎

《青棗》—中國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好日頭》—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佳作獎

1990 《遠聲悠悠》—中國首屆油畫精品大賽優秀獎

《晴雨》—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

1991 《似水流年》—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

1993 《門鈴的故事》及《火熱》—博雅全國油畫大賽優秀獎

《春江水暖》—杭州中國水彩畫大展

《壹方水土》—首屆中國油畫雙年展

《無聲的停泊》—第壹屆中國風景油畫展

1994 安徽省首屆徐悲鴻教育基金會美術最高獎

《凝濘洋》—中國第二屆油畫展香港拾三藝廊杜仲油畫展

1995 《理性之間》及《門鈴的故事》等—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屆新人新作展

1997 《經幡獵獵》—安徽省油畫展銅牌獎

1998 《聖潔與風情》—中國文化部全國每八屆[群星獎]政府大獎銅牌

《黑雲彩白雲彩》—安徽省青年美展優秀獎

1999 《聖靈的光》—中國當代青年畫畫展銀牌獎

《盤羊與月亮》—中國建國五十周年安徽省美展三等獎

發表

《杜仲油畫選》、《中國第七屆全國美術展覽獲獎作品集》、《中國當代水彩水粉畫選》、《中國現代水彩畫選》、《中國油畫》、《美術》、《江蘇畫刊》等等。

  • 上一篇:夏天如何給鴿子降溫
  • 下一篇:學醫的二本大學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