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張大釗的資料

張大釗的資料

關於李大釗的信息

李大釗同誌於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七歲入相書讀書,1905年入永平府中學,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專。年輕時目睹帝國主義侵略下民族危亡、社會黑暗的局面,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決心為苦難深重的中國尋找出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後,他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國難和人民的苦難。1913年,韓芬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日本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21條亡國條件後,參加留日學生聯合會愛國鬥爭,向中國發出《告國民父老書》。這時,我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1916年回國後,他積極參加新興的新文化運動。他在《青年》壹文中,號召青年人“打破歷史的枷鎖,滌蕩歷史的汙穢,創造民族的新生活,拯救民族的青年”。他積極抨擊以孔子為偶像的舊倫理道德,與當時推行孔子以維護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大釗同誌。他逐漸明確地站在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 * *生產者。1917年至1919年,他發表了許多熱情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與資產階級改良派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在思想界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後任經濟學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編輯部工作。這年年底,他與陳獨秀等人創辦《每周評論》,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幫助北大學生創辦了《國民》、《新潮》等刊物。隨著大釗同誌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1920年3月,大釗同誌在北京先後發起並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和* * *生產小組。許多年輕人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壹些人成為中國* * *生產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如鄧中夏和高。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也受他的影響。大釗同誌為創建中國* * *產黨而努力奮鬥,是我們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

1921年,中國* * *生產黨成立後,大釗同誌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上,他們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4年底,任黨的北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誌到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和東北的廣大地區開展黨和團的工作,先後開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鬥爭。1922年受黨的委托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談判合作事宜,並於1924年在廣州參與領導國民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建立民族革命統壹戰線和實現第壹次民族合作做出了重大貢獻。1925年孫中山先生北上病逝,五卅運動期間,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他積極開展廣泛的統戰工作,領導改組後的國民黨北京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他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和輸送大批幹部。他大力支持當時在南方壹些農村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但也開始向北方蔓延,並撰文論述了發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還註意擴大革命運動在軍隊中的影響,這對馮玉祥將軍保證參加北伐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釗同誌作為壹個具有高尚品德的學者和革命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尊重,這是他有效開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重要條件。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反對日本等國要求收回大沽口的集會,並在遭到段政府殘酷屠殺的皖系軍閥段政府門前請願。慘案發生後,大釗同誌繼續領導* * *產黨與國民黨北方組織的鬥爭。不久,馮軍閥張的軍隊進京,白色恐怖更加嚴重。次年4月6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張逮捕了包括大釗同誌在內的80多人。大釗同誌被折磨。在監獄和法庭上,他總是義正言辭,不屈不撓。4月28日,惡毒怯懦的敵人不顧輿論的反對,分裂了大釗、譚祖堯、鄧、謝、莫同榮、、張伯華、李蔭璉、楊景山、範鴻時、謝、陸幼瑜、華英、張翼蘭、閻振三、李坤、吳平第、陶、鄭沛等同誌。大釗同誌被執行死刑時無所畏懼。他第壹個走上絞架,平靜地死去。那時候,他還不到38歲。

李大釗同誌的靈柩已停放在玄武門外的壹座廟裏多年了。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人和許多社會知名人士發起為大釗同誌舉行葬禮,並將靈柩安葬在象山萬安公墓。大批學生、工人和市民冒著白色恐怖參加葬禮,形成了壹場英勇的示威運動,許多參與者因此被捕甚至被殺害。

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誌的部分著作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從未出版過。直到1959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更新的《李大釗詩選》。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10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誌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是無限忠誠的。他為創建和發展中國無產階級運動所作的無畏奉獻將永遠是所有革命者的光輝榜樣。大釗同誌和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了,但他們的犧牲並沒有阻止中國革命。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鮮血中延續,直到取得偉大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誌的功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誌,弘揚他偉大的革命精神,198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將他和夫人趙紉蘭同誌(1883-1933)的靈柩遷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中國* * *無產階級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同誌永垂不朽!

  • 上一篇:肉桂文獻
  • 下一篇:壹種緩解腫瘤疼痛的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