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白色和黃色簡介

白色和黃色簡介

目錄1拼音2註釋3參考文獻附件:1治白黃處方2治白黃穴位3治白黃中成藥4白黃相關藥物5白黃1古籍中的拼音bái huáng

2註:白黃為病證名稱[1]。三十六黃之壹[1]。《聖跡總錄》卷六十壹。《生肌總錄》卷六十壹:“病人面色枯幹,目赤,口幹舌燥,心神恍惚,四肢發慌。這是白色和黃色的。”艾灸、燒灼治療,口服地黃當歸湯[1]。

見黃疸:黃疸是病名[2]。古代也叫黃癤。[2]主要表現為眼睛黃、皮膚黃、小便黃[2]。《黃帝內經·蘇靜文平仁氣象論》:“溺黃池者,臥之,黃疸也。”“眼睛發黃叫黃疸。”《黃帝內經·靈樞論疾病診斷尺》:“身痛色黃,牙黃,手指甲黃,黃疸。”《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認為其發病多為瘀血、濕熱所致,無法排出。也有對室內寒濕感到不解的人[2]。病分陰陽,臟腑在腑[2]。《醫案黃疸臨床指南》:“黃疸、目黃、體黃溺黃之亦稱,病因濕,有陰陽,臟腑不潔。黃洋治作品,濕從火化,血瘀而熱於室,膽熱而津液排出...熏蒸抑郁,侵肺會使身目發黃,膀胱發熱,溺色轉紅,黃如橙,陽主光,在胃中得治。陰黃之功,濕自冷水,脾未化為熱,膽汁被濕所阻,染於脾上,泡於肌中,溢於膚上,色如熏黃,陰主郁結,治於脾中。”黃疸壹般分為陽證和陰證兩大類,分別稱為陽黃和陰黃[2]。歷代有五黃疸、三十六黃疸、二十八黃疸分類[2]。黃疸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壞死、膽道梗阻、膽汁淤積和溶血性黃疸[2]。

  • 上一篇:牡丹花在哪裏?
  • 下一篇:都說銀杏葉茶對身體好,可以自己采銀杏葉泡茶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