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請問壹下這幾味中藥的藥理作用

請問壹下這幾味中藥的藥理作用

桂枝:(解表:發散風寒藥)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

散寒解表,溫經止痛,助陽化氣。

應用:

1、用於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表虛有汗者,常與白芍配伍,使其既能散寒解表,又不致汗多傷陰,如桂枝湯。表實無汗者,則常與麻黃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胃寒腹痛,以及經閉腹痛,痛經。風濕痹痛,肩臂肢節冷痛,可與附子、羌活、防風同用;胃寒腹痛,可與白芍、生姜同用;血寒經閉腹痛或痛經,可與當歸、川芎同用。

3、用於痰飲證和膀胱蓄水。脾陽不足,水濕不化所致的痰飲證,常與白術、茯苓配伍,以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如苓桂術甘湯。膀胱陽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證,常與茯苓、澤瀉等配伍,以助陽化氣、利水。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3—9克。可重用至15克。

使用註意:

不宜久煎。本品性質溫燥,能傷陰、動血、助熱,故陰虛體質、出血證和孕婦胎熱等忌用。

研究:

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桂皮醛。

能擴張血管,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發汗。能促進消化,排除積氣以及緩解胃腸痙攣疼痛。此外,尚有壹定的強心、鎮痛等作用。

甘草:(補益藥:補氣藥)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效: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

應用:

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等證。前者,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作為輔助藥,如四君子湯、理中湯等。

2、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以及藥物、食物中毒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如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

3、用於氣喘咳嗽。

4、用於腹中攣急疼痛。與芍藥配伍,能顯著增強療效,如芍藥甘草湯。現代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配伍。

5、用以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胃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此外,現代又用於阿狄森氏病、病毒性肝炎等。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2—9克。

用於阿狄森氏病及補心氣等,可用至30克。外用適量。

使用註意:

長期服用,可引起水腫、高血壓。濕盛中滿腹脹及水腫等不宜用。

生姜:(解表:發散風寒藥)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煨熟長於溫中止嘔。

應用:

1、用於風寒表癥,可加入辛溫解表劑中增強發汗散寒的功效,如桂枝湯。風寒輕證,可與紅糖煎湯熱服;或與蔥白配用,如連須飲。

2、用於胃寒嘔吐,可單用;或與半夏配伍,以增強溫中止嘔的功效。亦可用於胃熱嘔吐,與竹茹、黃連等配用。但煨姜不用於後者。

3、用於風寒咳嗽,常配伍其它散寒止咳藥用。

此外,還用於炮制半夏、天南星,以制其毒;或用於服半夏、天南星引起的喉舌麻痹、疼痛等不良反應。

[用量]

3-9克。

研究:

生姜含揮發油,其主要為姜醇、姜烯等;又含辣味素、姜酮等。

姜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均有興奮作用,能增進血液循環,促進發汗。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的分泌,增加食欲。姜有抑制腸內異常發酵和促進氣體排出的作用。大量口服生姜,可引起口幹、喉痛,吸收後由腎排泄,還能刺激腎發炎。姜汁在試管內有殺滅陰道滴蟲作用。

茯苓:(利水退腫藥)

甘、淡,平。歸脾、肺、膀胱、心經。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赤茯苓偏於滲利濕熱)。

應用:

1、用於水濕停滯的水腫、小便不利等。常與豬苓、澤瀉配伍,如五苓散。若用於濕熱蘊結,熱淋、小便不利,常與梔子、甘草等同用,如五淋散。

2、用於脾虛濕困所致的食少便溏或痰飲停滯之證。常與黨參、白術、橘皮等同用,以增強健脾補虛的功效。

3、用於心悸、失眠等。可與酸棗仁、遠誌等配伍。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6—18克。

研究:

含茯苓酸、鉀鹽、蛋白質等。

有壹定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鈉的排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血糖先升高後下降。有鎮靜作用。此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

牡丹皮:(清熱涼血藥)

苦、辛,微寒。歸心、肝、胃經。

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應用:

1、用於溫熱病發斑疹,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等。常與生地、赤芍等配伍。亦可用 於熱入血分,夜熱早涼,骨蒸無汗。常與青蒿、鱉甲等清虛熱藥同用,如青蒿鱉甲湯。

2、用於血瘀經閉、痛經,或瘀血積聚,腹中包塊。常與桂枝、赤芍、桃仁等同用,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桂枝茯苓丸。亦用於跌打損傷,血瘀作痛,常與活血止痛的赤芍、乳香、沒藥等同用。

3、用於腸癰、瘡瘍紅腫等。腸癰,常配伍大黃、桃仁等,***奏瀉熱行瘀、消散癰腫的功效,如大黃牡丹皮湯。瘡瘍紅腫,可與赤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涼血、解毒藥同用。

此外,現代用於高血壓及動脈硬化。常與石決明、野菊花等平肝清肝藥配伍。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6—12克。

禁忌:孕婦慎用。

研究:

含牡丹酚原甙(易受牡丹皮中的酶水解生成牡丹皮甙)、丹皮酚、苯甲酸、揮發油、甾醇等。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鼠疫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白喉桿菌、霍亂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有抗炎作用,能減輕大白鼠實驗實性後肢足浮腫;又能降低實驗動物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此外,有解熱、鎮靜、鎮痛、抗驚厥的作用。水煎劑、丹皮酚及去丹皮酚的水煎劑均有降血壓作用,但其作用強度依次降低。此外,對鎮痛回腸、子宮平滑肌尚有抑制作用。

當歸:(補益藥:補血藥)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功效:

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應用:

1、用於血虛所致的頭昏目眩、疲倦、心悸、脈細等。常與熟地、白芍等配伍,以增強補血的功效,如四物湯。血虛氣弱者,常與黃芪、黨參同用。血虛腹痛者,常與白芍、甘草配伍。

2、用於月經量少、經閉、痛經等。常與地黃、川芎、芍藥配伍,***奏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3、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瘡癰腫痛。除常與川芎、乳香之類配用外,風濕痹痛,當配伍祛風濕藥;瘡癰腫痛,又當配伍清熱解毒藥。

現代又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常與川芎、紅花配伍。

用於陰血虛少的腸燥便秘。可與火麻仁、肉蓯蓉等配伍。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3—12克。

研究:

有抗貧血、及維生素E缺乏的作用。對子宮似有“二向性”作用,其水溶性、非揮發性、結晶性成分能興奮子宮肌,而使收縮加強;其揮發油能抑制子宮肌而使子宮弛緩。

有壹定的鎮靜、鎮痛作用。能降低心肌興奮性,減慢心率。對肝臟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元減少。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煎劑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等皆有抑制作用。

丹參:(活血藥)

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

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

應用:

1、用於血瘀所致的多種病證。單用或配伍應用。治血滯經閉、產後惡露不盡,如《婦人明理論》丹參散,用本品研末,酒送服;亦可與活血化瘀的當歸、澤蘭、益母草同用。癥瘕痞塊(如肝脾腫大),可與郁金、香附等同用。心腹刺痛,與砂仁、檀香配伍,如丹參飲。肢體疼痛,常與乳香、沒藥、當歸等活血止痛藥配伍。

現代又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宮外孕等,常與其它活血藥同用。

2、用於瘡癰腫痛。常與金銀花、連翹、乳香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藥配伍。

3、用於溫病熱入營血,心煩不寐。常與生地、玄參、黃連等同用。又用於失眠、煩躁、心悸怔忡,可與酸棗仁、柏子仁、何首烏等養血安神藥配伍。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3—15克。

研究:

含丹參酮甲、丹參酮乙、丹參酮丙、丹參醇I、丹參醇II、維生素E等。

能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並能減慢心率。能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抑制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抗凝血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川芎:(活血藥)

辛,溫。歸肝經。

功效: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應用:

1、用於血瘀氣滯所致的痛經、經閉及產後血瘀腹痛、跌打損傷等。常與當歸、芍藥、紅花等同用。現代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常與丹參、紅花、降香配伍,如冠心二號。若因肝氣郁滯而致血行不暢的脅肋疼痛,常與柴胡、香附等配伍。

2、用於外感風邪,頭痛身痛及風濕痹痛等。風寒的頭痛或身痛,常與細辛、白芷等配伍,如川芎茶調散;風熱頭痛,常與石膏、菊花、僵蠶配伍,如川芎散。至於風濕痹痛,則常與羌活、獨活同用。

此外,還可用於風熱上沖,頭目眩暈。如《保命集》方,以本品同槐角***研末,清茶調服。虛煩不眠亦可應用,常與酸棗仁、茯苓配伍。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3—9克。

使用註意:

陰虛火旺的頭痛及孕婦不宜應用。

  • 上一篇:長了紅疙瘩又癢怎麽辦?
  • 下一篇:長寧中藥房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