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公立醫院改革方案解讀

公立醫院改革方案解讀

醫改的走向關系到億萬人民的健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經過長時間醞釀和征求社會各界意見,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國務院中央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涉及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新醫改指明了前進方向。《意見》的提出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 * *產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又壹次具體實踐。

《意見》提出,新醫改解決百姓後顧之憂的第壹個核心措施是減輕群眾負擔,突出公益性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07年的72.5歲,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醫療衛生體制越來越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看病難、看病貴”成為許多老百姓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新醫改為了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在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利益調整中,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明確提出通過增加投入、加強監管、改善服務,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正義,有效緩解醫療費用過高和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

二是擴大保障範圍,促進城鄉平等。過去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在享受醫療保障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新醫改將著力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和促進醫療服務均等化,明確提出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力爭到2011全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到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民化。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醫療體系。除了政府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平衡,體制機制不完善、不合理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另壹個主要原因。新醫改強調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完善四項醫療衛生制度,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療衛生體系有效規範運行,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建立制度框架。

人民才是國家,國家更好。新醫改解決人民的後顧之憂,也是鞏固國家的根本。

在意見指導下,新醫改將進壹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而且對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積極意義。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能否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僅考驗執政智慧,也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在新醫改方案的醞釀過程中,黨和政府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吸收民智,吸取歷史教訓。通過強調公共福利和公平,他們踐行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的執政理念。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意見》規劃了惠民“路線圖”。(竇)“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這是7日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規定的。

部分公立醫院設置過多VIP高級病房、特色門診等特色醫療服務,引發社會爭議。業內人士指出,限制公立醫院設置過多的特色服務,是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舉措,也有利於充分利用稀缺的公立醫療資源為百姓提供服務。

為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實施方案還明確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貼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貼兩個渠道。政府負責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並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急救、援外、支農、援疆等公共服務經費,為中醫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醫院、職業病防治醫院、精神病醫院、婦產醫院、兒童醫院提供經費。

《實施方案》指出,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不得接受藥品折扣。醫院減少的收入或虧損可以通過增加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費、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醫保可以跨地區報銷嗎?針對很多人的這壹期待,7日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明確提出,我國將完善醫療保障服務,普及參保人員就醫“壹卡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

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劇,比如退休後去子女那裏,去其他城市工作,進城打工等。,越來越多的人遇到就醫難——復雜的報銷手續,不同城市來回跑。很多人提出,異地醫保解決不了市場經濟下的人才流動問題和福利社會框架下的異地醫療問題。他們希望出臺切實可行的醫療保障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方案,建立跨地區、跨省的基本醫療轉移結算辦法,形成全國統壹的醫療信息網絡。

為此,《實施方案》指出,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就地就醫結算辦法。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解決農民工和其他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和城鄉醫療救助的銜接。《實施方案》明確,允許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在統籌地區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縣外就醫轉診手續。

此外,為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實施方案還提出,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談判機制和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的支付標準,控制費用。探索建立城鄉壹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逐步整合基本醫療保障管理資源。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積極倡導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托符合條件的商業保險機構辦理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小病進社區,大病(轉診)去醫院”的概念在即將正式拉開序幕的北京醫改中已經有所提及。由於大醫院缺乏改革設施,很難充分發揮“引導患者合理看病”的效用,會在大醫院和社區的“診療壹體化”中被“矯正”。

或許也可以做壹個通俗的理解:“小病進社區”是如此美好的初衷,因為在社區內很難真正享受到大醫院專家門診的優質服務,導致“今年6月65438+10月1起直接去大醫院不報銷醫藥費”的原有制度,遭到了患者的抵制,不得不重新解讀。

新醫改不再強制“專家支持社區”,也不強制“小病患者進社區”。這是壹個務實的決定。但並不意味著不再探索節約醫療成本的社區之路,而是重新探索實現社區與大醫院醫療資源平衡的市場化之路,從而達到不強制的“社區首診”目的。其實,原來“小病進社區”的概念,什麽是小病,什麽是大病,本身就是模糊的。小感冒背後可能是大病,標準很難定,患者自然不放心。

北京市衛生局局長表示,改革的關鍵是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三甲醫院相同的疾病診斷標準,“根據患者需求配置相應級別的醫生和適當的醫療資源”,在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構建“* * *體”和暢通的“轉診通道”,讓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接受與大醫院相同標準的規範化診療。

這個目標很吸引人,但具體路徑還是模糊的,如何建立統壹的標準化診療標準。是通過社區衛生站設備的改善嗎?還是診斷“流程”的完善,還是通過遠程醫療與大醫院的專家直接對接?如果離開在診療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人和“專家”,這兩者又有多容易“聯系”起來呢?北京看病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現實詮釋:過度集中的優質醫療資源勢必“招風”,再豐富的優勢醫療資源也捉襟見肘,北京患者只能加入全國人民“排隊等候就診”的長龍。

如果不把優秀的專家資源和醫療設備從過於集中的配置模式中解放出來,實現更廣泛、更均衡的分布,也有可能建立衛生服務站和大醫院統壹規範的診療標準。因此,無論是中央、北京市政府還是大醫院,都有義務主動承擔起醫療資源匱乏地區的醫療資源平衡責任。硬件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擔,而軟件醫學人才的培養和建設需要通過“解放醫生”來實現。

對於後者,北京醫改方案透露出的信息讓人看到了曙光。據悉,該計劃將鼓勵專家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後,在業余時間自願在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醫院擔任“特需服務”,或申請社區執業,或吸引社會資本設立自己的診所和醫院,以滿足更多患者對專家的需求。

這壹政策意味著有行醫資格的人可以壹邊在醫院打理自己的工作,壹邊在全國各地行醫,讓醫生擺脫現有的對醫院的單位依賴,成為自由的社會人。直接效果是平衡醫療資源,變“大量患者進京”為“少數醫生下基層”,既幫助基層民眾濟世,又為基層培養人才,大大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看病難”問題有望得到緩解;間接效果是醫生勞動價值的提升,“大處方”對醫生收入的影響降低,“看病貴”問題逐漸緩解。

看點:改革公立醫院,患者能得到什麽好處?

公立醫院體系是中國醫療體系的“主力軍”。公立醫療體系布局和運行是否合理,公立醫院服務是否良好,行為是否規範,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醫感受。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2015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壹步擴大,2017年全面實施。公立醫院改革會怎麽改?患者能從改革中得到什麽好處?

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

幹貨改革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政府補貼三個渠道變為服務收費、政府補貼兩個渠道。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品(不含中藥飲片)比例降至30%左右;醫療收入100元(不含藥品收入)中衛生材料消耗降到20元以下。在確保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負擔得起、群眾總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試點城市要制定出臺201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

專家點評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長期以來,公立醫院通過三個渠道籌集資金的方式存在壹些弊端。壹是迫使醫療行業成為商品銷售行業;二是讓醫院和廠家形成同壹個利益體,而不是和患者形成同壹個利益體;第三,供給誘導型需求的存在推動了醫療費用的上漲,造成了很多社會資源的不必要消耗;第四,增加了患者遭受“醫傷”的風險;第五,為行業腐敗提供了溫床。所以,公立醫院改革最大的“手術”就是打破以藥補醫的機制。同時,通過適當提高服務收費和政府補貼兩個閘門,通過醫保支付的銜接,在壹定程度上解決取消藥品加成後公立醫院收入減少的問題。

患者感覺江西新余市是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經常帶兒子去醫院的新余市民小是改革後第壹批去醫院的病人之壹。她發現改革後,藥價真的便宜了。比如易筋經,以前賣33元,現在20多元。雖然兒科專家數量和醫療費用增加了9元,但這9元全部由醫保報銷,所以改革還是減少了她的費用。

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改革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政策幹貨建立以公益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或者專門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應當制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評價和院長年度、任期目標責任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根據醫療行業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大、技術難度大、責任重等特點,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改革方案。嚴禁給醫務人員設置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工資不得與醫院藥品、耗材、大型體檢等業務收入掛鉤。

專家評論劉元利表示,公立醫院改革不是要改變公立醫院的生活,不是要清洗公立醫院系統的醫務工作者,而是要改革制約公立醫院發揮正常社會責任的體制機制,讓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變得更加“公平可及,百姓受益”。

醫生覺得“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意味著醫務人員將能夠獲得合理合法的收入,從根源上對‘紅包’和‘回扣’說不”。新余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陳穎表示,深化編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將倒逼醫院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將促使醫務人員提高服務水平和態度,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感受。

推動建立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改革幹貨,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生,逐步增加城市公立醫院掛號和轉診服務的號源。上級醫院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生預約或轉診的患者提供優先會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到2015年底,公立醫院預約轉診門診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三級醫院普通門診人次要有所減少。

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各地要制定住院標準和常見病雙向轉診標準,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

專家點評對於現在來說,分級診療是必須的,不可能跳過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反思如何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級診療不是壹種固定的形式,實際上是壹種資源分配和使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應該能夠方便地就醫,基層單位有能力提供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

患者覺得年近八旬、患糖尿病多年的鐘可以在成都市蒲江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家門口”做透析。以前縣醫院沒有透析機,鐘只能壹周三次趕到70公裏外的成都透析。實行分級診療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托管蒲江縣人民醫院,通過人財物“全面托管”的方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沈,建立血液透析室。

公立醫院改革投資2015

公立醫院改革是新壹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為支持公立醫院改革,2015年中央財政下達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1165438+2400萬元。壹是按照每個縣300萬元的標準,下達補助資金593654.38億元,支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二是按照每個試點城市壹次性補助2000萬元的標準,給予654.38+0.32億元支持第三批66個城市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使試點城市擴大到654.38+000個。三是對100個試點城市給予2.73億元,按照每個區100萬元的標準,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四是按照人均每年3萬元的標準,發放補助36億元,支持1.2萬名學生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 上一篇:火鍋"壹鍋煮"會致癌?肉海鮮蔬菜哪個先放
  • 下一篇:端午節的傳說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