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張院村有發展的前景嗎

張院村有發展的前景嗎

找到這個,看是否令妳滿意竹溪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藥用植物種類齊全,蘊藏量大,上個世紀十壹年代曾獲“中國黃連之鄉”殊榮,近年來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植了壹批藥材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中藥材生產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全縣藥材總面積8.7萬畝,年產量近2萬噸,綜合收入達3300萬元,主產區農民藥材收入達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亮點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壹、竹溪縣中藥材發展現狀。1、歷史久,影響大。中藥材在我縣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據縣誌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藥的采集、制作和簡易的栽培。民國初年常年收購的中草藥材有70多種,達3000余擔,黃連、天麻、黨參等品種影響較大。五十年代初我縣曾被國管院授予“黃連之鄉”稱號,七十年代,全縣就建有18個中藥材生產基地。196個藥材生產專業隊,種植藥材品種64個,面積達3萬多畝,產量近1000多噸。2、種類多,儲量大。據1983年國家資源普查和近年來植物檢測普查資料顯示,我縣境內有中草藥1316個品種,分180科,其中植物藥1160種,動物藥156種,礦物1種,珍稀名貴藥材如金釵、紅豆杉、杜仲等約有15種;地道藥材如厚樸、天麻等約有25種;引進栽培的藥材如板藍根、棗皮、枸杞、絞股藍等約30余種;大宗藥材如黃連、木瓜、牛夕、魚腥草約有65種;全縣常年藥材儲量在2萬噸以上。3、分布廣、覆蓋寬。全縣各個區域都適應不同品種藥材生長,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壹是南部高山區,其面積接近全縣總面積的壹半,主要以黃連、天麻、魚腥草、白夫子等品種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區,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參、獨活、牛夕等藥材為主;三是東部及平壩河谷低山區約占全縣總面積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種為主。4、興基地,拓市場。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推進結構調整,把中藥材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骨幹項目來抓,把依托資源做大產業、搞活經濟作為發展藥材的基本目標,通過典型引路、示範推廣、市場拉動,大戶帶動等作用的影響,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空間高漲,湧現了壹批大鄉、大村、大戶、大場。同時市場營銷新突破。其壹是構建本地市場。全縣立足區位優勢,以開放促開發,以加快“中心”藥鎮建設為契機,打造市場平臺,提升集鎮功能,著力構建縣內市場,初步形成了以集鎮為中心,以基地為支撐的中藥材市場體系。已成為鄂渝陜周邊地區漸趨成熟的中藥材市場。其二是積極開拓外地市場。近幾年來,縣政府積極引導,各地藥材經營能人堅持外引內聯,先後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禹州、四川啤縣等多個藥材市場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三是形成了壹支以民營為主體的藥材營銷隊伍,如:豐溪鎮的張真明、向建軍,桃源鄉的彭友述等都是遠近有名的藥材經營大戶。二、我縣中藥材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壹)思想觀念認識上落後。壹是群眾怕虧本,片面認為“藥瘋子”,“賣得好是個寶,賣不好不把草”,不敢發展,而不是辯證的從市場信息把握品種是否對路、產品批量多少、質量標準好壞等方面去分析原因,壹概認為賣不掉就是沒市場,幹部在瞎指揮。二是幹部怕擔風驗落抱怨,不敢組織發展,思想保守,認識不統壹。三是種植上舍不得拿好田好地,也舍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沒抱多大希望。(二)種植環節上技術含量偏低。壹是資源品種多,主導產品少;二是基地規模小,產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產效益不明顯,關鍵是缺人才,缺技術。(三)流通環節上產銷渠道不暢。主要是市場信息不靈,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產銷銜接不緊湊,渠道單壹,與國內大市場及制約企業缺乏長期性、緊密型合作關系。(四)加工環節上龍頭帶動不力。目前除黃姜有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外,地道中藥材基本無龍頭加工企業帶動,深度開發陷入盲點。(五)在產業發展上政府扶持不夠。由於縣財政困難,目前在藥材產業上政策傾斜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三、竹溪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措施。1、基本思路:堅持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路子,依托資源,面向市場,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建立穩定、安全、有效的中藥材產業化基地;以黃姜梯級系列開發為重點,擴大生產規模,組建產業集團;加快以杜仲、黃連、天麻等為主的傳統地道中藥材的生產種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龍頭企業,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用5年時間,建成三大藥材生產基地。壹是以豐溪、向壩、桃源為重點,建設人工黃連栽培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黃連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線的縣河、中峰、蔣家堰、水坪、龍壩為重點,建設黃姜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年鮮姜產量7.5萬噸,綜合收入達到4億元。三是以南部山區為中心,建設板蘭根、丹參、玄參、冬花、天麻、薄荷、魚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藥材基地8萬畝,年收入達到1億元。到2007年,全縣中藥材人工栽培基地15萬畝,年產值達5.3億元。2、基本措施:壹是建立規範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從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入手,通過示範引導,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抓好中藥材重點示範基地建設,培植壹批藥材種植專業鄉、專業村,努力建成藥材經銷商的貨源基地,制約企業的藥源基地。二是完善社會化、產業化的經營機制。加強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的宏觀管理,搞好引導協調和組織調控,規範市場運行秩序,營造寬松環境。堅持壹個產業、壹套政策、壹個規劃、壹套班子、壹套實施辦法的思路,完善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加強與大型制約企業的合作,提高貿工農壹體化經營水平,帶動中藥材基地建設的效益化和規模化。三是構建多元化、民營化的融資體系。立足區位優勢,集中把財政資金、以工代賑、扶貧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小額信貸等扶持資金捆綁使用,實施重點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促進中藥材產業化進程。四是開辟外向化、現代化的銷售渠道。努力培育內外兩個市場,構建以豐溪為重點的輻射鄂渝陜周邊地區的區域性中藥材專業集散市場,與國內主要藥材市場捆綁協作,著力在中藥材銷售環節上下功夫,發展訂單生產,以銷售流通帶動藥材生產健康發展。五是培植標準化、集團化的產業龍頭。有重點的培植示範大戶、示範基地、龍頭企業,把基地發展與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起來。抓好龍頭企業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度開發竹溪的黃姜、黃連等優勢資源,發展起點高、競爭力強的現代醫藥加工企業,提倡和鼓勵企業辦基地,把基地建設和產品加工密切結合起來,形成產、加、銷壹條龍的生產加工體系。

  • 上一篇:潰瘍可以吃西瓜霜嗎?
  • 下一篇:課後白鷺的單詞和短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