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端午節的特色食物及養生知識

端午節的特色食物及養生知識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地多種民俗為壹體,節俗內容豐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特色食物及養生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特色食物

1、粽子

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壹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

江浙壹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壹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4、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兇化吉。

5、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6、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壹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7、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壹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8、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陜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制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裏甜,壹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9、黃鱔

端午前後是壹年裏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10、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後與艾蒿壹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11、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壹帶。當地人把發面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2、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面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3、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壹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壹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準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壹個美好的祝願。

14、五紅

據說端午節吃五紅可以驅五毒,整個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過,五紅的內容各地並不壹樣,這些食物的***同特點就是煮熟後呈紅色。五紅壹般至紅莧菜、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

15、五白

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壹般只茭白、白斬雞、白豆腐、白切肉、白蒜頭。

16、鹹鴨蛋

雖然很多人平時也會吃,但是端午吃鹹鴨蛋可是有寓意的。古時候5月被重置為毒月,吃鹹鴨蛋是為了避五毒,五毒是指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

17、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因為端午節壹直有五毒之說法,所以民間壹直流傳著端午節做麻花的習俗,因為麻花也叫麻糖,這壹天讓小孩吃麻糖來粘嘴就不會說不吉利的話,以保安康,也是為了祝願我們的生活甜蜜美好。

18、百根

百根,就是各種端午前後才能食用的草根樹皮的統稱,有茴香根、雞刺根、小紅蒜、重樓、何首烏、理肺散、滿山香、牛膝、當歸、牛蒡子根、天冬………這些生形色各異、療效不壹的“藥根根”,組成了雲南獨具特色的端午“百根”。每逢端午節,雲南普洱、思茅地區的大街小巷便開始擺滿了種類繁多的百根。

采摘好的百根和本地土雞燉煮,風味獨特,並沒有藥材常有的苦味,反而十分鮮香。端午食用百根雞湯,應該和古時候西南壹帶的瘴癘環境有關,選在端午食用,也是因為端午時節正是壹年中毒瘴最重的時候,和其他地方要驅五毒是同樣的道理。

19、餾米

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餾米是風靡於山西太原、晉中、呂梁等壹帶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美食,因工藝考究、營養豐富、文化深厚,三晉兒女千古年來壹直作為趕集、廟會待客、婚喪嫁娶早餐、端午、臘八的核心美食。

20、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猜疑保健、長壽。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同樣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但這些食物所象征的意義則或者南人有別。吃子就算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代表子孫繁殖,有人而且認為猜疑抗禦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態就像蛇)。吃茄子則可抗禦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壹ㄠ”,取其諧音)。

端午節養生知識

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進食時須註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艾葉(也叫艾蒿)是壹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現代人已經很少在家門口掛艾葉、菖蒲等草本植物。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說,可以采取煙熏和噴氣霧劑的方法來解決。普通家庭可以選擇在端午前後把門窗緊閉,然後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煙熏2~4小時以上,這樣可起到殺菌作用。另外,還可以到商店購買殺蟲驅蚊的氣霧劑來達到滅害蟲的目的

塗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壹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壹。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裏制成雄黃酒,甩灑在居室的墻角和床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濕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壹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溫馨提示:在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裏,端午節的壹些古老習俗已經慢慢被摒棄,然而事實證明,我們的傳統習俗蘊含著很多養生奧秘。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傳統食品,就像過年必吃餃子、元宵節要吃圓宵、中秋定吃月餅壹樣。

粽子古稱撥、角黍、筒粽、粘黍等。粽子是因為人們把它包成棕擱葉心的樣子,“棕”、“棕”諧音,形似棕擱葉心而又是以米作原料,所以叫“粽子”。角黍是因為粽子的形狀有棱有角,內裹粘米而得名。稱筒粽是因為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關於粽子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壹個傳說: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壹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裏的米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壹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壹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並對他說:“妳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吃了。今後妳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再用五色絲系牢,因為蛟龍最怕這樣的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

後來歐回把這事告訴大家,大家又壹傳十,十傳百,並都按此照辦,於是就產生了粽子。

其實粽子的產生比屈原活著的時代還要早。據有關文獻記載,棕子最初僅是把糯米煮好捏成團狀,壹是自己食用,二是投人河中供奉龍神。

  • 上一篇:壹種具有風水功能的中藥
  • 下一篇:為什麽壹個人經常自言自語,傻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