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胡慶余堂歷史

胡慶余堂歷史

胡慶余堂歷史介紹2007-02-21 17:24胡慶余堂由“紅頂商人”胡雪巖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創設。“南有慶余堂,北有同仁堂”,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胡慶余堂贏得了“江南藥王”的美 譽,並形成其特有的中藥文化。胡慶余堂中藥文化包括其經營理念、制藥技藝等許多方面,由胡雪巖親書的店訓“戒欺”,就是胡慶余堂中藥文化的核心。

我曾看過壹本書叫 胡雪巖 還不錯期末無聊的時候看的

位於吳山北麓大井巷,以藥店古建築為基礎創建而成。古建築群由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創建,現保存完整,高墻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 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 精巧,典型古樸。並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胡慶余堂占地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余件,由陳列展廳、中藥手工作坊、養生保健 門診、營業廳與藥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令遊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藥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藥府”古建築之風貌,為國家文保單位。

相傳,有壹次胡雪巖的小妾生病,胡雪巖派傭人去葉種德堂抓藥,取回後,發現有幾味藥已發黴變質,胡雪巖又派人前去調換,誰知藥沒換到,反被仗著財大氣粗的 葉種德堂夥記嘲諷:“本店只有這種藥,要好藥,請妳們胡先生自已去開壹家藥號。”胡雪巖聽後大怒:怎能拿人命當兒戲,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巖開不起藥店?這壹 怒,使胡雪巖立誌開壹家比葉種德堂更大的藥店。清同治十三年(1874),胡雪巖開始籌建慶余堂藥號,光緒四年,大井巷店屋落成並正式營業,但胡雪巖並沒 有忘了受欺之恨,親自撰寫了“戒欺”,並制成匾額掛在內部,時刻提醒店內夥記。當時藥號廣請浙江名醫,選用歷代驗方加以研究,采辦道地藥材精心配制成藥, 使之在大江南北聲譽鵲起,於是就有了“南有慶余堂,北有同仁堂”,的說法,而胡雪巖本人也被譽為“江南藥王”。

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是我國唯壹的國家級中藥專業博物館,她是在胡慶余堂古建築群的基礎上創建而成。參觀者來到這裏,既能博覽中國醫藥寶庫的精華,又能觀賞胡慶余堂古建築的風貌。

中藥博物館建築面積四千多平方米,分別由陳列展廳,中藥手工作坊廳,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和藥膳餐廳等五大部分組成。

當您步入陳列展廳,就能從大量的介紹和寶物中,了解中國醫藥學的發展歷史,了解華佗、扁鵲、李時珍等歷代名人的軼聞趣事,在觀賞到胡慶余堂現存的各種珍貴的制藥文物的同時,領略全國著名中成藥廠的風采。

在手工作坊廳中,經驗豐富的老藥工將觀眾作精彩的現場手工泛丸、吊?殼和中藥材切片等操作表演。參觀者如果看後也想自己動動手嘗試,可以在“興趣室”裏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工具,親自體驗古代的制藥工藝,從中獲得樂趣。

館內還設有中醫傳統養生保健門診。屆時身懷絕技的中醫藥名家將為參觀者提供各項醫藥保健服務。

營業廳是胡慶余堂對外營業的壹個窗口,也是中藥博物館向參觀者提供的選購藥物的場所。參觀者在這裏可以選購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地道中藥材,胡慶余堂出品的各種優質中成藥產品及全國各大中藥廠的名、特、優產品。

藥膳餐廳是中藥博物館的壹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取中藥之功能,中菜之風味,將聞名世界的中國菜與中醫藥科學地結合起來,使人們在品嘗佳肴中領略防病強身,延年益壽之妙趣。

  • 上一篇:天津市農業局機構設置
  • 下一篇:為什麽有時候西醫認為沒有病,中醫卻認為有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